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537篇
  免费   23141篇
  国内免费   14870篇
耳鼻咽喉   3452篇
儿科学   2776篇
妇产科学   2857篇
基础医学   16117篇
口腔科学   5689篇
临床医学   39622篇
内科学   29738篇
皮肤病学   3269篇
神经病学   6562篇
特种医学   92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8篇
外科学   22945篇
综合类   96230篇
预防医学   20845篇
眼科学   4423篇
药学   51408篇
  590篇
中国医学   38112篇
肿瘤学   23391篇
  2024年   3666篇
  2023年   12771篇
  2022年   10799篇
  2021年   12644篇
  2020年   11029篇
  2019年   11591篇
  2018年   6076篇
  2017年   9901篇
  2016年   10379篇
  2015年   11302篇
  2014年   16335篇
  2013年   16103篇
  2012年   21322篇
  2011年   22427篇
  2010年   20753篇
  2009年   20644篇
  2008年   21889篇
  2007年   20997篇
  2006年   19521篇
  2005年   19414篇
  2004年   16209篇
  2003年   11542篇
  2002年   7208篇
  2001年   6751篇
  2000年   5536篇
  1999年   4773篇
  1998年   3969篇
  1997年   3915篇
  1996年   3266篇
  1995年   2561篇
  1994年   3382篇
  1993年   2317篇
  1992年   1514篇
  1991年   1182篇
  1990年   1030篇
  1989年   1018篇
  1988年   555篇
  1987年   431篇
  1986年   353篇
  1985年   216篇
  1984年   107篇
  1983年   72篇
  1982年   5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索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及术后复发肺肉瘤样癌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Ⅲ~Ⅳ期及术后复发的肺肉瘤样癌患者21例,口服阿帕替尼(250~425 mg/d)治疗,30 d为1个疗程,观察并分析疗效及评价安全性。结果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为0,部分缓解(PR)为14.3%(3例),稳定(SD)为33.3%(7例),疾病进展(PD)为52.4%(11例);客观反应率(ORR)为13.3%(3例),疾病控制率(DCR)为47.6%(10例)。中位总生存期(mOS)为4.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0个月。病灶≥6 cm(或≥5 cm)较<6 cm(或<5 cm)平均O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分期Ⅰ~Ⅱ期较Ⅲ~Ⅳ期平均OS明显延长(P<0.05)。位于中央的病灶较周围的病灶平均O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年龄(>60岁,≤60岁)、吸烟史(是/否)对疗效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38.1%(8例)、蛋白尿23.8%(5例)、手足综合征28.6%(6例)、腹泻28.6(6例)、骨髓抑制38.1%(8例)。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及术后复发肺肉瘤样癌具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控,病灶大小、位置及分期可能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4):1308-1313
[目的]了解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内及脑脊液中IL-6、IL-1β及TNF-α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将152只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采用Allen打击法造模,分别于造模后2、4、6、8、12、24、36、48、72 h取大鼠损伤区脊髓及脑脊液,利用ELISA及Real-time PCR检测并比较两者中炎性因子的浓度变化。[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IL-6、IL-1β、TNF-α均在脊髓中表达迅速升高,IL-6、IL-1β在4 h即达到高峰,而TNF-α在2 h即达到高峰。IL-6、IL-1β、TNF-α在脑脊液中表达相对较迟,但在6 h也已能检测出,IL-6、IL-1至24 h达到高峰,TNF-α12 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结论]脊髓损伤后脑脊液中炎性因子出现时间及到达高峰时间较损伤脊髓区稍晚,但趋势基本相仿,脑脊液炎性因子的研究可以基本反映脊髓炎性因子情况。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二线比较多西他赛和培美曲塞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1月我院二线应用多西他赛和培美曲塞的10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疗效以及生存期等。结果 103例患者中应用多西他赛方案者74例,培美曲塞方案者29例;其中部分缓解(PR)7例,疾病稳定(SD)48例,疾病进展(PD)48例。两组患者在疾病控制率(DCR)方面、疾病进展时间(TTP)以及生存期(OS)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23、0.062和0.858)。结论多西他赛方案和培美曲塞方案均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的有效方案,二者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04.
<正>骨组织是癌症转移的好发器官,仅次于肺脏和肝脏。股骨的骨转移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脊柱和骨盆。股骨作为人体的主要承重骨,其发生病理骨折的概率大。笔者临床诊治舌下腺腺样囊性癌转移所致的股骨干病理性骨折1例,对其诊疗经过进行相关分析。1病例介绍患者杨某,女,69岁,2015年1月2日因俯身拾物时突感左下肢无力跌倒,不能站立行走,并发现左大腿肿痛畸形,遂来我院就诊。急诊拍摄X线片示  相似文献   
105.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逐步癌变的过程,影像学技术对多步癌变结节的早期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总结肝硬化结节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影像特征的特异性和规律性,实现肝硬化再生结节多步演变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了解近5年来阴沟肠杆菌在我院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的变迁情况。方法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再用双纸片法检测超广普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 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共分离阴沟肠杆菌261株,其中2010年分离48株(18.4%)、2011年50株(19.2%)、2012年52株(19.9%)、2013年54株(20.7%)、2014年57株(21.2株%);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ICU)、呼吸内科、肝胆外科,分别占49.%(130株)、14.9%(39株)、11.9%(31株),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尿液及伤口分泌物,分别占52%、13.5%、12.8%,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为29.9%(78株),产酶株的耐药性高于非产酶株,全部菌株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阴沟肠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尿路和各种伤口感染,多发于ICU患者,并且呈逐年增多趋势,产ESBLs在阴沟肠杆菌中广为流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是减少产ESBLs株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7.
综述护士个人-组织契合度的概念、评估工具以及现状,通过分析影响护士个人-组织契合度的因素,明确提高护士个人-组织契合度的策略,以期为护理管理者改善护士工作环境,构建良好稳固的护理队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目的探讨大量饮水起始时间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碘-131(131I)治疗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9例DTC患者,按照131I治疗后大量饮水起始时间分为3组,即12h组(28例)、24h(32例)、36h组(29例)。对比3组治疗后6、12、24、36、48和72h时距腹部、颈部1m处当量剂量率及可出院率。结果 3组治疗后6、12、48和72h腹部当量剂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12h组治疗后24、36h腹部当量剂量率低于24h组和36h组,3组各时点颈部当量剂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h组治疗后36和48h可出院率均高于24h组和36h组,24h组治疗后36h可出院率均高于36h组。结论 DTC患者131I治疗后12h开始大量饮水,能减少早期周围辐射当量剂量率,有利于提高患者早期出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