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7篇
  免费   407篇
  国内免费   34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108篇
基础医学   201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290篇
内科学   205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63篇
综合类   1404篇
预防医学   383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158篇
  6篇
中国医学   2182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421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正>"六淫"是对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它是自然界中正常的"六气"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有其气所产生的病邪[1]。"六淫"是中医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致病因素[2]。加强"六淫"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更能帮助我们应用中医药理论防治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动物模型是现代医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以及评价药物疗效与机制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布鲁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布鲁菌病的及时诊治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5年1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8例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治疗疗效指标。结果 8例患者均接触了同一只流浪羊并参与宰杀;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0岁;均有多汗、乏力等症状,7例出现发热,6例出现腰痛,3例出现四肢肌肉酸痛,2例有咳嗽。8例患者血液中均培养出布鲁菌,特异性抗体滴度1∶200到1∶1 600不等。经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疗程6周后均康复,观察6个月后未再复发。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不典型,需仔细询问流行病学史,结合病原学加以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发生胎盘绒毛膜羊膜炎的高危因素及其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诊断胎盘绒毛膜羊膜炎的产妇及其新生儿资料,其中病理诊断为绒毛膜羊膜炎的产妇共189例,作为绒毛膜羊膜炎组,病理证实无胎盘、胎膜病变者为对照组,共131例,分析引起绒毛膜羊膜炎的高危因素,并比较其与新生儿不良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绒毛膜羊膜炎组中剖宫产、胎膜早破>24h、产前发热、产前C-反应蛋白(CRP)升高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65、13.386、18.693、15.933,均P<0.05),虽然单纯胎膜早破>12h无统计学意义,但当胎膜早破<12h并合并母亲产前发热、产前CRP升高时,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694、6.522,均P<0.05).②绒毛膜羊膜炎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宫内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宫内感染性肺炎、围产期脑损伤及围产期死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074、31.411、8.928、10.247、8.829、7.155,均P<0.05).结论 胎盘病理诊断对新生儿发病病因诊断及预防、治疗新生儿并发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建议胎膜早破>24h,以及虽然胎膜早破时间短但合并产前发热、产前CRP升高、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等均应行胎盘病理检查.对于高危孕妇尤其是合并胎膜早破或产前发热者,需要动态监测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994.
《中国药房》2017,(7):954-957
目的:优化壮骨方煮散的煎煮工艺。方法:采用2因素5水平星点设计试验,以加水(倍)量和煎煮时间为自变量,以淫羊藿苷提取量和浸膏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因变量,进行回归方程拟合,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壮骨方煮散煎煮工艺并进行验证;将采用优化后煎煮工艺的煮散与传统饮片的煎煮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最优工艺为加16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0 min;验证试验中"归一值"预测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2.97%;煮散与饮片经相同条件煎煮后淫羊藿苷提取量分别为1.234 3、1.132 4μg/g,浸膏得率分别为23.73%、17.84%。结论: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煎煮工艺方法简便、可靠,优化的煎煮工艺稳定、可行;壮骨方煮散煎出效果优于传统饮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Ⅱ,ICS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心肌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30只13周龄♂SHR随机分为模型组、ICSⅡ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组(n=6);同时,同源♂京都大鼠(WKY)作为对照组(n=6)。所有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ICSⅡ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ICSⅡ4、8、16 mg·kg~(-1)(ig,qd),阳性药组给予氯沙坦20 mg·kg~(-1)至26周龄,WKY和SHR组给予等体积双蒸水。给药12周后,测量大鼠血压,处死大鼠并分离左心室,计算左心质量指数;HE染色观察左心室病理变化;TUNEL染色观察左心室心肌细胞凋亡情况;real time RTPCR检测左心室Bcl-2、Bax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左心室Bcl-2、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相较于WKY组,SHR组大鼠血压升高,左心质量指数增加(P<0.05);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肥大明显并伴有肌丝断裂;左室心肌细胞凋亡明显,Bax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上调,Bcl-2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下调,Bax/Bcl-2比值升高,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SHR组相比,ICSⅡ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血压和左心质量指数下降(P<0.05);心肌细胞排列趋于整齐、细胞肥大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均得以改善;Bax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下调,而Bcl-2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上调,Bax/Bcl-2比值降低,cleaved-caspase-3蛋白下调(P<0.05)。结论 ICSⅡ可减轻SHR左心室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与其降低血压和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采用多波长HPLC法建立仙灵骨葆胶囊中淫羊藿苷、朝藿定C、川续断皂苷Ⅵ、补骨脂素及异补骨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月旭Ultimate® XB-C18柱,流动相采用乙腈-水系统,梯度洗脱;柱温:30 ℃;检测波长:淫羊藿苷、朝藿定C、川续断皂苷Ⅵ为212 nm,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为246 nm。结果 5种成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各成分的进样量分别在:淫羊藿苷0.008 2~0.328 μg(r=0.999 5)、朝藿定C 0.055 6~2.224 μg(r=0.999 6)、川续断皂苷Ⅵ 0.144 1~5.764 μg(r=0.999 6)、补骨脂素0.005 4~0.215 2 μg(r=0.998 0)、异补骨脂素0.006 6~0.265 6 μg(r=0.998 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9%、98.58%、98.11%、97.86%、98.22%,RSD均小于2.0%。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良好、数据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仙灵骨葆胶囊的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细胞因子与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发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选取9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和100例健康孕妇,对比其血清Th17细胞因子IL-17及Treg细胞因子TGF-β表达水平的差异。根据PPROM患者后续HCA发生情况分为HCA组(n=28)、非HCA组(n=70),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IL-17、TGF-β对PPROM患者并发HCA的预测价值,采用单因素、多因素模型分析PPROM患者并发HCA的危险因素。结果PPROM组孕妇入院后早期血清IL-17、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IL-17预测PPROM孕妇并发HCA的最佳截断值为13.24 ng/L,AUC为0.825(95%CI:0.740~0.910),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2.86%、78.57%;TGF-β预测PPROM孕妇并发HCA的最佳截断值为10.93 ng/L,AUC为0.831(95%CI:0.743~0.919),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1.43%、78.5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膜早破潜伏时间较长,WBC、CRP、IL-17和TGF-β水平较高均是PPROM孕妇并发HC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入院后早期IL-17及TGF-β水平较高是导致PPROM孕妇并发HCA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其表达水平可预测PPROM孕妇HCA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母血、脐血血清中TNF-α、IL-6、IL-17表达水平在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chorioamnionitis,CS)及PROM新生儿围产期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51例因胎膜早破至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孕妇为PROM组,同期20例正常分娩孕妇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母血、脐血血清TNF-α、IL-6、IL-17水平.再次将PROM组分为PROM无CS组和PROM合并CS组,PROM无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组(A1)和PROM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组(A2);比较母血、脐血中3项指标在不同分组中的表达水平,ROC曲线分析三项指标预测胎膜早破母儿感染相关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结果(1)PROM合并CS组母血、脐血血清TNF-α、IL-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ROM无CS组和对照组(P<0.05);PROM无CS组母血TNF-α、脐血IL-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A2组母血、脐血血清TNF-α、IL-6和IL-17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1组和对照组(P<0.05);A1组母血TNF-α、脐血IL-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母血、脐血血清TNF-α、IL-6、IL-17表达水平互呈显著正相关(P<0.001);(4)诊断PROM合并CS时,单项检测母血TNF-α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0.763),母血TNF-α的AUC高于脐血TNF-α(0.614)(P<0.05);联合母血+脐血TNF-α+IL-64项指标诊断PROM合并CS的AUC(0.820)显著高于脐血TNF-α单项指标的AUC值(0.614)(P<0.05);(5)诊断PROM新生儿围产期感染时,单项检测时母血中IL-6的AUC最大(0.800),脐血中IL-17的AUC最大(0.829),脐血IL-17的AUC高于母血IL-17(0.735)(P<0.05);联合脐血IL-6+IL-172项指标或联合脐血TNF-α+IL-6+IL-173项指标诊断PROM发生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的诊断效果较好(AUC:0.863、0.866).结论 母血、脐血TNF-α、IL-6、IL-17是预测PROM母儿感染相关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效果较好.临床工作中若考虑脐血检测的局限性,仅检测母血以上细因子也有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黄翠丽  徐欢  李林  黄喜英 《安徽医学》2021,42(9):1008-1011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PROM)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PROM孕妇97例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按照,否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分为观察组59例(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和对照组38例(未发生绒毛膜羊膜炎),通过单因素分析两组对象的体质量指数(BMI)、产次、分娩方式、破膜孕周、破膜至分娩时间、人工流产史、血红蛋白及入院时C-反应蛋白(CRP)、体温、白细胞计数(WBC)和羊水过少情况的差异,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BMI、破膜孕周、破膜至分娩时间、人工流产史、血红蛋白、羊水过少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6 kg/m2的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BMI<26 kg/m2患者的3.745倍(OR=3.745,95%CI:1.200~11.765),破膜孕周≥32周的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破膜孕周32周患者的0.157倍(OR=0.157,95%CI:0.049~0.499),破膜至分娩时间≥48 h的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破膜至分娩时间<48 h患者的7.246倍(OR=7.246,95%CI:2.309~23.256),有人工流产史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无人流患者的6.626倍(OR=6.626,95%CI:1.913~22.957),血红蛋白≥110 g/L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血红蛋白<110 g/L患者的0.638倍(OR=0.638,95%CI:0.171~0.946),羊水过少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羊水充足患者的8.509倍(OR=8.509,95%CI:2.392~30.271).结论 PROM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与BMI、破膜孕周、破膜至分娩时间、人工流产史、血红蛋白水平、羊水量密切相关,BMI≥26 kg/m2、破膜至分娩时间≥48 h、有人工流产史、羊水过少,其危险因素,血红蛋白≥110 g/L、破膜孕周≥32周,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Chu J  Zhang L  Ye CF  Zhao L  Ya BL  Li L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31-35
目的 观察10月龄APP转基因模型小鼠脑内突触相关蛋白--突触素(SYP)及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蛋白表达的改变,以及中药有效部位淫羊藿黄酮对转基因小鼠脑内SYP和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药组小鼠自4月龄开始灌胃给予淫羊藿黄酮小剂量(0.03g·kg-1·d-1)、大剂量(0.1 g·kg-1·d-1)6个月至10月龄,正常对照组、转基因阴性对照组及模型组以同样方式灌胃给予蒸馏水.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方法分别检测海马CA1区、CA3区、齿状回及皮质中SYP的表达以及海马CA1区及皮质中PSD-95的表达.结果 与转基因阴性对照组相比,10月龄APP转基因模型小鼠皮质SYP蛋白表达明显较低(降低率为51.3%,P<0.01);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SYP阳性细胞的IOD值明显较低(降低率分别为59.1%、57.7%及56.5%,均P<0.01).皮质PSD-9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降低率为36.4%,P<0.01);海马CA1区PSD-95阳性细胞数少于对照组(减少率为18.5%,P<0.05).灌胃给药6个月后,淫羊藿黄酮小、大剂量组小鼠皮质SYP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增加率分别为40.0%,P<0.05和106.4%,P<0.01);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SYP阳性细胞IOD值均明显增加(均P<0.01).淫羊藿黄酮小、大剂量组小鼠皮质PSD-95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增加率分别为57.3%,P<0.05和84.3%,P<0.01).淫羊藿黄酮大剂量组小鼠海马CA1区PSD-95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增加率为22.5%,P<0.05).结论 淫羊藿黄酮能通过促进突触相关蛋白表达而发挥维护神经元突触正常结构的作用,提示淫羊藿黄酮对改善AD神经元突触损伤状况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