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1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179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803篇
内科学   441篇
皮肤病学   92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9篇
综合类   1402篇
预防医学   257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734篇
  5篇
中国医学   186篇
肿瘤学   10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527篇
  2006年   517篇
  2005年   475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腹部外科感染主要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越来越多强有力的新型抗生素应用于临床,感染依然是外科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由于宿主、微生物和抗菌药物三方面各自力量的消长和相互间关系的变动,腹部外科感染性疾病常见细菌的构成比和药物敏感性均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只有及时掌握这种变化趋势,才能针对性地选用最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从而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2.
患者女,53岁.主因上腹部胀满不适半个月,黑便伴乏力5 d于2005年3月9日入院.既往史:14年前行胆囊切除术,1年前行子宫和双附件切除.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全腹无压痛,未扪及肿块,无移动性浊音.  相似文献   
63.
高燕鲁 《山东医药》2007,47(28):49-49
例1:男,60岁。4 a前因感冒发热,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瘙痒明显,之后皮疹持续出现,按皮炎治疗无效。患者同时有畏光、眼部疼痛,按结膜炎、角膜炎久治不愈。3 a前出现双膝关节肿痛,双下肢沉重感,按关节炎治疗无效。1个月前出现左下肢无力、精神烦躁。查体见躯干及上、下肢皮肤散在斑片状红色斑丘疹,以下肢为重。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视力下降,双睑结膜有滤泡。左下肢肌力Ⅲ级。  相似文献   
64.
“KS-IB型癌症治疗仪”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一种光学治癌仪,专门用于治疗早期照射部位(口腔、颌面、皮肤、宫颈等)的体表癌肿。我门诊于1992年2月开始使用该仪器,治疗宫颈糜烂29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长脉冲Nd:YAG激光非侵入性治疗皮肤浅表静脉畸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前瞻性研究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非侵入性治疗皮肤浅表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22例不同部位皮肤浅表静脉畸形患者接受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6mm直径光斑,7~8ms双脉宽,脉冲间隔20ms,140~150J/cm2能量,接触式冷却,治疗间隔3周至1个月,治疗后1、6个月随访,评价病灶清除率分为五级。结果22例患者完成治疗,最多治疗5次。随访6个月,96.3%浅表静脉畸形获得76%~100%的清除,37%获得病灶的完全清除,未见复发。治疗部位无一例发生紫癜,治疗后8例(38.1%)出现红斑,1d至1个月消退。无色素改变和形成。结论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能有效安全地治疗皮肤浅表静脉畸形,选择性地清除浅表血管,并使用接触冷却系统保护表皮,减少紫癜发生及色素改变和瘢痕的形成,达到理想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66.
真菌病     
犬小孢子菌微量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敏试验的方法学研究;申克孢子丝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型研究;甲真菌病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及意义探讨;多重PCR诊断甲真菌病的实验研究;甲真菌病临床评分指数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计标尺的研制;  相似文献   
67.
病例资料患者,男,55岁.因发作性右胸痛1个月,加重3天入院.无眼睑下垂、四肢无力、胸闷、气短、咳嗽、低热等症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胸部无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68.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5岁。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上腹部隐痛3年,近2个月体重明显减轻,近1周来症状加重,呈阵发性剧痛,无发热、呕吐、腹泻、黑便等症状。曾在外院诊治,未见明显好转于2005年入我院。曾于1990年因胆囊结石、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查体:体温36℃,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右上腹见一长约5cm纵形手术瘢痕。剑突下压痛较明显,肝脾未触及。  相似文献   
69.
70.
2001年3月24日,由法国高德美制药公司赞助的甲真菌病的外用药物治疗专家研讨会在昆明举行。会议特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李若瑜教授为研讨会主席,并邀请了国内著名皮肤病学专家刘维达、王家俊、温海、冉玉平、佟菊贞及席丽艳等多位教授,探讨了外用药物在甲真菌病治疗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理想外用药物应具备的特点,并对甲真菌病的不同分型和严重程度提出了推荐治疗方案。外用药物在甲真菌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李若瑜教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型的系统广谱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等陆续应用于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