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31篇
  免费   1603篇
  国内免费   908篇
耳鼻咽喉   89篇
儿科学   129篇
妇产科学   134篇
基础医学   723篇
口腔科学   1354篇
临床医学   4622篇
内科学   2942篇
皮肤病学   719篇
神经病学   816篇
特种医学   20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059篇
综合类   10528篇
预防医学   2275篇
眼科学   278篇
药学   8325篇
  68篇
中国医学   2428篇
肿瘤学   815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654篇
  2022年   575篇
  2021年   810篇
  2020年   851篇
  2019年   850篇
  2018年   459篇
  2017年   883篇
  2016年   932篇
  2015年   1240篇
  2014年   1990篇
  2013年   2103篇
  2012年   2534篇
  2011年   2620篇
  2010年   2432篇
  2009年   2303篇
  2008年   2350篇
  2007年   2092篇
  2006年   1900篇
  2005年   1861篇
  2004年   1507篇
  2003年   1359篇
  2002年   1104篇
  2001年   1061篇
  2000年   700篇
  1999年   544篇
  1998年   499篇
  1997年   437篇
  1996年   461篇
  1995年   402篇
  1994年   342篇
  1993年   242篇
  1992年   257篇
  1991年   205篇
  1990年   230篇
  1989年   154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740-1742
探讨复方罗布麻片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行性。选取收治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内科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和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罗布麻片口服,对比分析两组疗效。治疗组有效43例,总有效率为95.6%,ST段压低程度、压低持续时间、室早次数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罗布麻片联合胺碘酮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基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2.
魏晓蕾  赵向辉 《中国校医》2020,34(12):923-925
目的 探讨胺碘酮与西地兰两种方案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某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西地兰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10 d后,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心室率变化、药物起效时间、窦性心律转复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E/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结束时,观察组LVEDD为(53.18±6.32)mm、LVEF为(65.39±6.21)%、 E/A为(1.37±0.21)及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3.62%均高于对照组的(41.35±5.14)mm、(54.28±4.98)%、(0.73±0.06)、74.47%,(P值均<0.05);观察组心室率(76.15±8.43)次/min低于对照组(101.76±10.35)次/min,且药物起效时间(15.89±3.14)min短于对照组(34.25±4.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为6.38%,低于对照组21.28%(χ2=4.374,P=0.037)。结论 相较于西地兰,胺碘酮可有效改善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药物起效更快且安全性高,有效改善心室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沙利度胺(thalidomide,TLD)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s,PH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3期)、Web of Science(1986/2014-03)、Pub Med(1966/2014-03)、CNKI(1917/2014-03)、维普(1989/2014-03)、万方数据库(1998/2014-03),收集所有TLD联合TACE治疗PHC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要求,对选择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2软件对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KPS评分、不同年限生存率、甲胎蛋白的变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590例PHC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LD联合TA C E组治疗P H C的总有效率(R R合并=1.29,95%C I:1.15-1.44)、疾病控制率(R R合并=1.27,95%CI:1.16-1.39)、生活质量KPS评分(MD合并=9.23,95%CI:6.90-11.55)、半年生存率(RR合并=1.10,95%C I:1.01-1.20)、1年生存率(RR合并=1.25,95%C I:1.13-1.39)、2年生存率(RR合并=1.45,95%CI:1.18-1.78)、3年生存率(R R合并=1.7 0,9 5%C I:1.1 6-2.5 0)、V E G F水平的变化(M D合并=-123.64,95%C I:-143.72--103.55)优于单纯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在药物性皮疹发生率方面,TLD联合TACE组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50,95%CI:2.34-8.64,P0.00001);在减少消化系应发生率(RR=1.08,95%CI:0.93-1.25)、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RR=1.12,95%CI:0.82-1.52)、降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方面(R R=1.00,95%C I:0.72-1.39),T L D联合TA C E组与单纯TA C E组相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目前研究显示,与单纯TACE疗法相比,TLD联合TACE治疗PHC在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KPS评分、半年生存率、1、2、3年生存率、降低V E G F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安全性方面,TLD联合TACE组在药物性皮疹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而在消化系反应、骨髓抑制率、肝功能异常方面与单纯TACE组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活血开郁散结汤配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4月诊治的86例乳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三苯氧胺进行口服治疗,10 mg/次,2次/d,以1个月经周期作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活血开郁散结汤内服治疗,中药组方如下:土贝母20 g,牡蛎、柴胡、茯苓、当归、白芍各15 g,海藻、延胡索、黄芩、郁金、香附各10 g。两组连续治疗1个月经周期后分析比较临床疗效及血清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对照组为90.70%(3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E2、孕酮、FSH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E2、FSH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开郁散结汤配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可改善体内激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薛金雄 《海峡药学》2016,(8):164-165
目的 对比围术期是否应用度他雄胺对TURP出血量,评价度他雄胺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以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择期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对照组各入选50例,前者围术期应用度他雄胺,两组均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退出2例,对照组退出5例;术前,观察组前列腺最大血流速度低于用药前、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术前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术后随访均未见再出血.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度他雄胺可降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出血量,可能与其可改变前列腺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魔芋葡甘聚糖(KGM)对青年和老年小鼠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取青年小鼠(6周龄)与老年小鼠(60周龄)各40只,均分为8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小鼠,未进行用药)、模型组(给予硫糖铝灌胃13. 40 g/kg建立便秘模型)、KGM对照组(给予KGM 0. 90 g/kg)、低剂量干预组(给予硫糖铝灌胃13. 40 g/kg建模联合KGM 0. 18 g/kg进行灌胃)、高剂量干预组(给予硫糖铝灌胃13. 40 g/kg建模联合KGM 0. 90 g/kg进行灌胃),每组均为6只,比较各组青、老年小鼠首次排便时间、12 h排便量及病理染色结果的差异。结果在青年小鼠中,模型组首次排便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 0. 01),低剂量干预组首次排便时间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 0. 01),高剂量干预组首次排便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均明显增加(P 0. 01),KGM对照组、高剂量干预组12 h排便量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 0. 01)。在老年小鼠中,KGM对照组和高剂量干预组首次排便时间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 0. 01),低剂量干预组12 h排便量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均明显增多(P 0. 01),KGM对照组与高剂量干预组12 h排便量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均明显减少(P 0. 01)。经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可见,高剂量干预组的老年小鼠容易出现结肠炎性细胞集聚和小肠结构完整性受损。结论应用大剂量的KGM可能是老年小鼠肠道蠕动功能减弱而导致排便困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部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支原体肺炎(MP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5日于华润武钢总医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45例,另选取2017年9月1—21日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住院诊断治疗的MPP患者38例。对COVID-19和MPP的肺部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OVID-19肺部CT征象1)分布:单侧发病5例,双肺发病40例,主要以胸膜下(40例)及小叶核心(38例)为主,2例重症患者见两肺弥漫分布;2)密度:仅为毛玻璃影(GGO)10例,GGO+实性兼有者35例;3)伴随征象:血管增粗43例,胸膜平行征33例,铺石路征38例,"反晕征"3例,2例出现胸腔积液,2例可见肺气囊征象,未见空洞出现。MPP肺部CT征象1)分布:病变呈大叶性分布2例,大部分呈小叶性分布36例;双肺下叶病灶27例;2)密度:GGO 36例,病灶有实变21例;3)伴随征象:典型树芽征25例,小叶间隔局限性增厚21例。纵隔和肺门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两侧胸腔未见明显的积液征象。COVID-19实变率较MPP高(P<0.05),两者GGO及胸腔积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和MPP的CT表现都以GGO为主,但COVID-19少见支气管壁增厚,分布为胸膜下及小叶核心区域,与支气管分布无关,病变实变率较高;MPP病灶与支气管分布关系密切,并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肢体缺血预处理与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初步探讨肢体缺血处理对DPN的保护机制。方法根据DPN诊断标准,选取DPN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均给予降糖药物、银杏达莫注射液静滴基础上,每天对试验组患者行缺血预处理:标准血压计袖带放置于患者上肢上臂充气阻断血流5 min,而后放气再灌注5 min,如此循环5次;对照组加用甲钴胺静推;10 d为一疗程。测定各组实验前及一个疗程结束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并评估症状缓解程度。结果试验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较试验前升高2.4 m/s左右,症状较试验前明显缓解,VEGF水平试验后较试验前升高(P0.05);对照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较试验前升高1.3 m/s左右,症状较试验前改善不明显,VEGF水平实验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对DPN患者的效果优于甲钴胺,其保护机制可能是促进VEGF因子的释放,营养神经,促进神经恢复,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抗氧化应激,减少自由基损害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选择胺碘酮药物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2例AMI后V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治疗药物期间,对照组(41例):选择利多卡因药物治疗;观察组(41例):选择胺碘酮药物治疗;最终就两组AMI后VA患者用药总有效率比较。结果同对照组AMI后VA患者用药总有效率(70.73%)对比,观察组(97.56%)呈现出明显提升(P <0.05)。结论临床医师针对AMI后VA患者选择胺碘酮药物进行治疗,可以使得AMI后VA患者的疾病症状获得显著改善,从而提高AMI后VA患者临床疗效并且促进其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LAN)患者预后关键,但临床检查及诊断方法较多,当前尚未明确各方法在LAN中诊断价值。本研究探讨LAN患者实施三维CT血管造影术(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2015-10-01-2018-10-01收治的80例LA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检验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实施3D-DSA检查,对照组实施3D-CTA检查,以全脑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对两组检出情况、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进行评估。结果以全脑血管造影为金标准,研究组阳性检出率及阴性检出率分别为62.50%和37.50%,对照组分别为52.50%和4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8 4,P=0.365 6。瘤体检出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出准确率为92.50%,与对照组的9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 2,P=0.809 4;灵敏度为92.00%,与对照组的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3 2,P=0.817 6;特异性为93.33%,与对照组的89.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 1,P=0.956 3;阳性预测值为92.00%,与对照组的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0 8,P=0.470 7;阴性预测值为93.33%,与对照组的89.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5 1,P=0.325 9。结论 LAN患者实施3D-CTA和3D-DSA技术诊断均有显著价值,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治疗需求及实际需求选择合适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