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26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34篇
预防医学   85篇
药学   461篇
  3篇
中国医学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道常见疾病,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名。本病发生于胃肠道与酸性胃液接触到的任何部位。但98%的消化性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近年来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消化性溃疡有着密切的联系,故治疗消化性溃疡除用抗酸分泌剂外,都需加用  相似文献   
92.
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薇 《中原医刊》2005,32(9):50-51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分别应用奥美拉唑(Omeprazole,Ome)和法莫替丁(Famotidine,Fam)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经内镜检查确诊的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7例,随机分为2组:Ome组34例:Ome20mg早餐后顿服,疗程4周;Fam组33例:Fam20mg。每日2次。疗程4周。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立即进行胃镜复查,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结果Ome组溃疡4周愈合率97.1%。明显高于Fam组的69.7%,服药1~3d的疼痛消失率90.1%,远高于Fam组的50.0%。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不影响继续服药治疗。结论Ome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较安全有效的药物,近期疗效优于Fam。  相似文献   
93.
法莫替丁注射液致严重过敏反应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莫替丁为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使用中发现2例法莫替丁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为滨欣,武汉滨湖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050410)脉滴注致严重过敏反应。患者1,男,54岁。因酒精中毒由家人送到医院就诊。查体:T36.8℃、BP16/10.67kPa、P80次/min、R20次/min,心、肺听诊无异常,面色红,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患者正处于嗜睡状态。门诊给予纳洛酮注射液0.4mg静脉注射、脑素(乙酰谷酰胺)注射液0.5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缩合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最后予法莫替丁100mL(规格:20mg/100mL)静脉滴注抑酸护胃治疗。在静脉滴注法莫替丁5m…  相似文献   
94.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甲硝唑片中两主药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复方甲硝唑片中主药甲硝唑和法莫替丁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柱 :SpherisorbC1 8(1 50mm× 4 .6mm ,5μm)不锈钢柱 ,流动相 :pH 3 .0 ,0 .0 5mol·L- 1 磷酸盐缓冲液 乙腈 甲醇 (88∶1 0∶2 ) ,检测波长 2 65nm ,内标法定量。结果 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 ,甲硝唑、法莫替丁和内标氢氯噻嗪间均能完全分离 ,片剂辅料不干扰测定 ,甲硝唑、法莫替丁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1 0 0~ 50 0 μg·mL- 1 和 5~ 2 5μg·mL- 1 ,回收率分别为 99.79%和 1 0 0 .6 % ,RSD <1 .5 %。结论 该法专属性强 ,操作方便 ,结果准确 ,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95.
HPLC测定上消化道出血儿童法莫替丁的血药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消化道出血是儿科消化道疾病常见急症 ,临床上用H2 受体拮抗剂 (H2 A)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为了研究上消化道出血儿童患者法莫替丁的血药浓度 ,本实验采用固相萃取技术 ,建立了测定该药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与试药 高效液相色谱仪 :HP110 0 ;固相萃取柱 :WatersOasisHLB 1cc;法莫替丁注射液 (上海信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规格为 2 0mg) ;法莫替丁对照品由上海信谊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甲醇、乙腈、三氟醋酸为色谱纯 ,三乙胺为分析纯 ,纯净水为娃哈哈纯净水。1.2 色谱条件 色谱柱 :H…  相似文献   
96.
何莹  许卫铭  何波 《河北医学》2008,14(8):969-971
目的:研究法莫替丁在肠道吸收中药物剂量与吸收率的关系及薄荷醇对其吸收促进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大鼠肠段回流实验,通过回流药液在肠道中循环前后量的变化,计算出不同浓度法莫替丁肠道吸收的累积吸收量和吸收百分率,比较不同浓度薄荷醇对法莫替丁肠道吸收的作用。结果:回流药液的浓度对吸收有明显影响,随回流药液浓度的增大其累积吸收量和吸收百分率也不断增大,但当回流药液的浓度增大到一定量时,吸收百分率的变化开始不明显;不同浓度的薄荷醇对同一浓度回流药液的累积吸收量和吸收百分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法莫替丁在肠道吸收中药物剂量与吸收率呈正比关系,到达一定量时呈现吸收饱和现象;薄荷醇对法莫替丁肠吸收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7.
用硝苯吡啶、谷维素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经胃镜及食管造影确诊的贲门失弛缓症21例,有效率达100%,副作用轻微。认为硝苯吡啶、谷维素、法莫替丁三者合用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有效、安全、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法莫替丁预防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婷  悦云 《现代预防医学》1998,25(1):112-113
为了解法莫替丁在预防急性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的作用,选择脑出血60例,随机分为法莫替丁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对照其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及病死率,结果表明法莫替丁能有效的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P<0.01)及降低病死率(P<0.05)。从而认为法莫替丁是急性脑出血后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而降低死亡率的理想药物,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
1病例介绍 病例1,患儿,女,2岁。被热水烫伤面部、右上臂3d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4℃,脉搏126次/min,呼吸22次/min,创面上有大小不等水疱,大部分腐皮已剥脱,创面基底呈红白相间,面部肿胀明显,入院诊断为8%中度烧伤,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给予烧伤清创,预防应激性溃疡等治疗。遵医嘱予10%葡萄糖100ml+法莫替丁lOmg静滴,滴数为20滴/min。静滴后约5min,患儿面部、双上肢、前后躯干出现皮疹、瘙痒,呼吸急促58次/min,心率172次/min,神志清楚。立即予更换输液器及液体,氧气吸入(氧流量为3L/min),报告医生。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考察法莫替丁口腔崩解片(受试制剂)和法莫替丁片(参比制剂)在健康受试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照设计,清洗期7 d.20名男性成年健康受试者空腹服药20 mg,在服药前(0 h)、服药后0.5,1,2,3,4,6,8,10,12及24 h采血6 mL,以固相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以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AUC0-t,ρmax,tmax,t1/2和CL/F,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判断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 血浆药物浓度测定方法灵敏、准确、精密.20名健康受试者服用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的AUCo-t分别为(480.3&#177;144.8)和(470.9&#177;164.7)μg&#183;h&#183;L-1,ρmax分别为(83.1&#177;26.9)和(87.2&#177;35.3)μg&#183;L-1,tmax分别为(2.6&#177;1.3)和(2.7&#177;0.9)h,t1/2分别为(2.8&#177;0.3)和(2.8&#177;0.4)h,CL/F分别为(42.1&#177;13.2)和(43.5&#177;13.4)L&#183;h-1.法莫替丁口腔崩解片相对法莫替丁片的生物利用度为103.0%(90%置信区间为86.7%~115.3%).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种制剂生物等效.结论法莫替丁口腔崩解片与法莫替丁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