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3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6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41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203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879篇
预防医学   1044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460篇
  1篇
中国医学   26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带状疱疹的病因及其治疗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和水痘由同一种病毒引起。幼年儿童受到这种病毒初次感染后发生水痘,病后这种病毒长期潜伏在脊神经后根神经节细胞中,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如;过度疲劳、感冒、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或应用免疫抑制剂时,这种潜在的病毒可以被激活而沿着神经的走行区发病,因此这种病毒被称为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治疗儿童重症水痘并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1例重症水痘并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分为研究组28例与对照组23例,入院后两组患儿均予针对病因、脏器支持等综合治疗,研究组同时加用小剂量肝素辅助治疗,比较两组小儿危重症评分(PCIS)、凝血功能指标、PLT水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水平显著下降,APTT、PT显著缩短,PLT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IB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IC和MODS发生率分别为17.9%和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4%和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CI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01)。结论 儿童重症水痘并脓毒症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时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可改善凝血功能,保护脏器功能,降低DIC及M...  相似文献   
44.
目的对成都市龙泉驿区2016—2020年水痘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龙泉驿区2016—2020年水痘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时空扫描统计分析。结果2016—2020年龙泉驿区共报告水痘病例2058例,年平均发病率48.02/10万;10—12月份发病数最多,占总病例的35.37%;发病年龄构成以20岁以下居多,占71.62%;职业构成以学生居多,占55.10%;龙泉街道区域年均发病率最高,为65.96/10万;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19年9—12月和2020年10—12月出现时间聚集性,最可能聚集区域为洛带镇、同安街道、洪安镇和西河镇。结论龙泉驿区应加强水痘防控力度,做好水痘疫苗接种工作,建立有效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45.
温萌  苗士祥 《中国校医》2022,36(11):827-830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扬州市宝应县水痘的流行特征,为水痘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监测系统相关数据的方式,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2021年扬州市宝应县水痘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17—2021年扬州市宝应县累计报告水痘病例3 841例,年均发病率为105.74/10万,5年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12.92,P<0.01);有2个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5—7月及10月至次年的2月,报告发病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7.65%、51.54%;人群以15岁及以下学生及幼托儿童为主,占79.24%;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城区发病率高于乡镇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主要集中在水痘发生的高峰期;疫苗首针剂的接种率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χ2=37.37,P<0.01)。结论 扬州市宝应县水痘的发生情况有明显的季节、年龄、职业和地区差异,加强15岁及以下人群的水痘二针剂疫苗的接种及防护知识宣传,这是预防水痘疫情发生和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分析连云港市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突破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水痘和免疫策略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1—2019年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突破病例的分布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1—2019年连云港市共报告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5起,主要发生于4月、6月、11月、12月。有水痘疫苗免疫史病例中398例为突破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37.02%)。突破病例中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者占98.49%(392例)。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1.49∶1。突破病例发病年龄6~13岁,主要集中于6~11岁,占90.70%,其中7~10岁占76.38%,突破病例平均发病年龄为(8.94±1.66)岁。发生于小学的突破病例占总突破病例的91.96%。突破病例主要集中于连云区(构成比33.67%)、海州区(构成比42.21%)。突破病例水痘疫苗平均接种年龄为(1.25±0.82)岁。平均接种与发病时间间隔为(7.48±1.76)年。 结论 水痘突发疫情及突破病例主要分布于小学,提示应重点加强小学水痘疫情监测管理。强化医疗机构、学校等集体机构的培训,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水痘患者。首剂疫苗接种后,间隔3~4年接种第二剂水痘疫苗。  相似文献   
47.
目的 了解苏州市相城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水痘免疫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相城区2006-2020年水痘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20年,相城区共报告水痘病例8 06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72.49/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348.90,P<0.05).发病呈明显季节性,主高峰在10月一次年1月(占60.16%),次高峰为5-7月(占22.54%).各街道(镇)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最高为黄埭镇(138.38/10万);男女比为1.09∶1;4~<7岁组报告发病率最高(618.22/10万),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 264.00,P<0.05);职业以学生(3 303例,占40.96%)和幼托儿童(2 668例,占33.09%)为主.共报告水痘暴发疫情30起,主要发生在幼儿园(7起)和小学(22起).2006-2020年共报告1~<8岁病例3 967例,其中有水痘疫苗免疫史1 360例,占34.28%,接种疫苗至发病间隔为(47.03±20.94)个月.结论 相城区水痘报告发病率较高,应持续加强水痘疫苗2剂次接种策略.  相似文献   
48.
水痘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出疹性疾病。儿童感染水痘 ,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常发生严重并发症 ,甚至危及生命。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我院儿科 1998年 9月— 2 0 0 1年 4月使用阿昔洛韦 (无环鸟苷 ,ACV)治疗 5 0例水痘患儿 ,同时应用潘生丁治疗 5 0例作对照观察 ,取得良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 2~ 12岁确诊为水痘患儿 ,表现为典型皮疹 (斑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出现 ,呈向心性分布 ) ,伴发热 ,多为轻中度发热 ,并发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者高热 ,外周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分…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异菸肼与甲氰咪胍对小儿水痘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36例患儿发热、瘙痒感、异期皮损持续的时间,采取两药合用进行治疗。结果:26例有效,8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4%。结论:异菸肼是抗结核药,近年来发现又有抗病毒作用,老药新用,与甲氰咪胍同治水痘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本文旨在系统分析和评价中国健康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IgG抗体水平。方法 系统检索CNKI、万方、CBM以及PubMed数据库有关中国健康人群VZV IgG抗体水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3日。使用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横断面研究评价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Stata 14.0软件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年龄、省份、地区、性别、年代人群VZV IgG抗体水平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共纳入59篇文献(中文51篇、英文8篇)。质量评分为8分的22篇,7分的16篇,6分的15篇,5分的6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健康人群VZV IgG抗体阳性率为64%(95% CI:60%~67%,I2=98.7%)。文献涉及国内22个地区的IgG抗体水平,其中云南省VZV IgG抗体阳性率最高(79%,95% CI:64%~93%,I2=94.7%);内蒙古自治区最低(50%,95% CI:46%~54%)。从不同地理分区来看,东北地区VZV IgG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1%(95% CI:69%~73%);华东地区最低,为62%(95% CI:57%~67%)。此外,城镇人口VZV IgG抗体阳性率高于农村人口(RR=1.08,95% CI:1.04~1.11);女性VZV IgG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RR=1.10,95% CI:1.08~1.11)。随着年龄增长,中国人群VZV IgG抗体阳性率在逐年增加;随着抽样时间变化,VZV IgG抗体阳性率也有所增加。结论 中国健康人群VZV IgG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未来需要提高疫苗接种率以控制水痘暴发和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