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7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127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6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47篇
内科学   126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25篇
综合类   1962篇
预防医学   340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651篇
  7篇
中国医学   22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1.
本文报告60例短P—R间期食管心房调搏试验结果,检出James预激约23.3%,正常房室传导为1/3,其余为房室结加速传导、房室结双径路和隐性WPW等,食管心房调搏对短P—R间期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2.
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根茎(AGR)是亚洲许多国家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草药,其主要成分为丁香酚(eugen01)和β-细辛醚(β-asarone)。作者通过观察灌注压、动脉血流、心脏输出量等指标的变化,研究其对离体大鼠心脏抗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74.
患者女性,81岁。因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VVI起搏器10年。近3月来自觉胸闷、头晕。心电图检查(图略)示:问歇性起搏器功能障碍,起搏频率由原来的65次/min降至58次/min,窦性频率5l~52次/min,偶有窦性停搏2s以上,其后有延迟出现的房室交接区性逸搏。根据病史及心电图考虑为起搏器电池耗竭,经临床测试证实后给予更换DDD起搏器。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神经衰弱所致失眠的疗效。方法:38例采用微机化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仪治疗,12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显效28例(74%),有效10例(26%),总有效率100%。结论:体外反搏治疗神经衰弱所致失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昼夜节律改变.方法 选择2005年12月至2006年6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为心衰组,同期门诊体检的无心血管疾病者20名为对照组,采用生物阻抗法每小时1次动态监测心率(HR)和每搏输出量(SV).结果 心衰组与对照组HR、SV均存在昼夜节律,但分布规律存在差异,心衰组HR明显快于对照组(P<0.5),而S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R与SV呈正相关(P<0.01),而心衰组HR与SV总体上也呈正相关(P<0.01),但在凌晨100~400之间,两组HR与SV分布曲线明显不同,心衰组HR与SV分布曲线出现分离现象,HR下降而SV上升,呈负相关(P<0.01),而同时段的对照组HR与SV则仍呈正相关(P<0.01).结论 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HR和SV分布的昼夜节律受损,在凌晨100~400之间,HR与SV分布趋势存在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对低射血分数患者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预防性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辅助的必要性. 方法 2001 年1 月~2004年10月对64例低射血分数(LVEF≤40%)施行OPCAB,将64例分为2组:术前或术中预防性应用IABP辅助者列为IABP组,共19例;未应用IABP者列为对照组,共45例. 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手术死亡、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衰血滤、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等方面无显著差异(χ2=0.000,P=1.000).IABP组术后需要延长呼吸机带机时间(超过24 h)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IABP组8例,对照组3例; χ2=9.429,P=0.002);IABP组术后监护时间延长(超过48 h)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IABP组14例,对照组19例; χ2=4.110,P=0.043). 结论在无IABP辅助的情况下,为低射血分数患者实施OPCAB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9.
对比研究常温体外循环下常温充氧晶体和氧合血停搏液持续灌注对阻断升主动脉后犬心肌的保护效果,15只犬随机分三组,每组5只,即低温体外循环冷搏液间断灌注组;常温体外循环常温氧合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组;常温体外循环常温充氧晶掏搏液持续灌注组。观察了阻断升主动脉前心肌超微结构,腺苷酸含量(ATP、ADP、AMP)、脂质过氧化物、水含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显示,温血组和温晶组在阻断升主动脉15分钟、50分钟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