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41.
目的:建立明党参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分析柱(5μm,4.6mm×250mm);检测波长:254nm;体积流量:1.0mL/分;柱温:25℃;流动相:A相为水溶液,B相为乙腈,线性梯度洗脱。结果:确定了10个共有峰,各样品图谱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可以作为明党参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加工方法明党参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探究明党参最佳加工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测定不同加工方法明党参水溶性浸出物、多糖、胆碱、总香豆素、甘露醇、总氨基酸和L-天门冬酰胺的含量,结合性状等因素综合考察明党参最佳加工方法。结果明党参经过水煮后干燥时间减少,药材外观明亮、性状美观,主要有效成分能够被最大程度的保留。结论明党参最佳加工方法为置沸水中煮至无白心,取出,刮去外皮,清水漂洗,干燥。  相似文献   
43.
目的:比较明党参居群间花粉形态差异,为明党参种质资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对我国明党参主要分布区内10个明党参居群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居群的明党参花粉粒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花粉粒最大的为红山栽培居群,最小的为九华山居群。各居群花粉粒P/E值均在1.5左右,呈椭圆形。表面纹饰的典型特征是条纹状结构,各居群间有纹理深浅和空隙有无的差异。萌发孔的典型特征是三孔沟结构,近方形,不同居群萌发孔长宽不一。红山栽培明党参的花粉粒中发现有四孔沟的花粉变异。结论:明党参花粉形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种内分化强烈。  相似文献   
44.
目的建立明党参药材中总香豆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珊瑚菜内酯为对照品,检测波长为268 nm。结果在2.65~7.94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照品珊瑚菜内酯的吸光度和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0。平均回收率为103.84%,RSD=1.75%(n=6)。结论该法简便,可靠,为有效控制明党参药材质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5.
佛手酚、佛手柑内酯和花椒毒素为明党参中天然呋喃香豆素成分,具多重药理作用。以明党参栽培品和悬浮培养细胞为材料,研究茉莉酸甲酯处理后呋喃香豆素积累状况和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显示,茉莉酸甲酯不同程度地促进明党参中各呋喃香豆素合成,柄悬浮细胞中产量高于叶悬浮细胞。于培养周期第10天加入100 μmol·L-1茉莉酸甲酯对明党参悬浮细胞作用效果最明显,最适收获时间为处理4 d后,此时柄悬浮细胞中佛手酚,花椒毒素和佛手柑内酯产量分别是未诱导细胞的73.6,1.9,42.7倍。茉莉酸甲酯诱导呋喃香豆素增长的同时抑制细胞活力和生物量积累,激发细胞防御反应。该研究初次系统地探索了茉莉酸甲酯对明党参中呋喃香豆素的诱导效果,并为大量生产3种活性成分和探明茉莉酸甲酯诱导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6.
《中成药》2019,(8)
目的建立明党参挥发油成分的GC-MS指纹图谱。方法明党参挥发油的分析采用HP-5.5%苯甲基硅烷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柱温80℃(保持2 min)~180℃(保持20 min),程序升温速度5℃/min;进样口温度180℃;气化温度250℃;载气N_2体积流量1.0 mL/min;分流比20∶1;离子源温度230℃;电子能量70 eV;扫描范围m/z 40~500。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47个化合物,总相对含有量约98.74%,主要成分人参炔醇(55%)、棕榈酸(21.53%)、顺,顺-9,12-亚油酸(10.71%)、5-甲基-4-(4,4-二甲基-2,3-二亚甲基环己烯-1,3-二氧戊环-2-酮(2.12%)、棕榈酸甲酯(0.23%)、棕榈酸乙酯(0.34%)、拢牛儿醇丁酸酯(0.11%)、α-倍半水芹烯(0.08%)和石竹烯氧化物(0.23%)。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明党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7.
目的北沙参在市场上先后出现的混淆品较多,且在实际应用中较易出现混淆,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为此,对北沙参与其混淆品明党参、田贡蒿、川明参、迷果芹、硬阿魏进行鉴别比较研究。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层析等方法。结果明党参、田贡蒿、川明参、迷果芹、硬阿魏与药材北沙参在性状、显微、薄层层析等方面有明显差别,可以区分。结论由于它们的功效与北沙参不同,故不能作药材北沙参使用。  相似文献   
48.
明党参多糖对NF—kB结合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明党参多糖对转录活化核蛋白因子NF-kB结合活性的影响。方法:在内毒素(LPS)诱导J744.a.1小鼠的巨噬细胞析,可诱生出同的NF-kB活性,分别采用LPS先刺激,LPS后刺激和LPS与明党参多糖同时刺激等3种方法对其处理,并分离核蛋白,行聚丙酰凝胶电泳及光密度扫描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明党参多糖在3种情况下均可降低LPS刺激所致的NF-kB结合活性。结论:明党参多糖要显著降低LPS刺  相似文献   
49.
明党参果实脂肪油成分GC/MS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明党参果实脂肪油中的化学成分,为开发新的药用资源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自明党参果实中提得游离脂肪油和结合脂肪油,分别制备成甲酯衍生物,采用GC/MSD联用技术分析鉴定。结果 明党参果实中游离脂肪油含(Z)9-十八碳烯酸[9-Octadecenoic acid(Z)],(Z,Z)9,11-十八碳二烯酸[9,11-Octadecadienoic acid(Z,Z)],棕榈酸(Palmitic acid)等;结合脂肪油中主含棕榈酸,(Z,Z)9,12-十八碳二烯酸[9,12-Octadecadienoic acid(Z,Z)],(Z)9-十八碳烯酸[9-Octadecenoic acid(Z)]。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等。结论 明党参果实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油。  相似文献   
50.
本文采用Beckman 119CL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测定了明党参新鲜根与炮制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两者致少含有16种以上的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约占总局 游离氨基酸的5%-10%。精氨酸为游离氨基酸中的主要成分。明党参鲜根经加工炮制后,其总游离氨基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下降了68.9%和5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