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83篇
  免费   2654篇
  国内免费   2215篇
耳鼻咽喉   157篇
儿科学   246篇
妇产科学   336篇
基础医学   1995篇
口腔科学   1475篇
临床医学   5208篇
内科学   2625篇
皮肤病学   215篇
神经病学   1071篇
特种医学   13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2217篇
综合类   11000篇
预防医学   3240篇
眼科学   419篇
药学   6320篇
  134篇
中国医学   2920篇
肿瘤学   1954篇
  2024年   372篇
  2023年   1366篇
  2022年   1159篇
  2021年   1451篇
  2020年   1345篇
  2019年   1404篇
  2018年   751篇
  2017年   1178篇
  2016年   1330篇
  2015年   1516篇
  2014年   1952篇
  2013年   1994篇
  2012年   2557篇
  2011年   2493篇
  2010年   2237篇
  2009年   2190篇
  2008年   2183篇
  2007年   1879篇
  2006年   1643篇
  2005年   1656篇
  2004年   1407篇
  2003年   1213篇
  2002年   1018篇
  2001年   959篇
  2000年   766篇
  1999年   671篇
  1998年   542篇
  1997年   529篇
  1996年   536篇
  1995年   534篇
  1994年   460篇
  1993年   342篇
  1992年   352篇
  1991年   260篇
  1990年   221篇
  1989年   188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检测乳腺癌骨髓微转移 ,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RT -PCR法 (一步法 )检测骨髓中CK19mRNA表达。结果  10 2例乳腺癌患者骨髓CK19mR NA表达阳性率 5 6.9%。骨髓CK19mRNA表达率随乳腺癌肿块增大而增高 ;随临床分期增加而增高 ;随组织学分级增加而增高。但与腋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 ,亦与乳腺癌患者年龄、月经状况及病理类型无关。结论 乳腺癌骨髓微转移与某些临床病理学因素有关。癌细胞播散无固定模式 ,早期乳腺癌亦可发生远处转移。骨髓微转移应作为常规检测方法 ,以更早、更准确地预测全身转移情况 ,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价珊瑚人工骨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Ames试验;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加与不加S9mix条件下Ames试验;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以及微核试验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果为阴性。结论在本试验系统条件下,可吸收性珊瑚人工骨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靶基因人类斯钙素1(hSTC—1)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人类斯钙素1(hSTC—1)mRNA,12例健康成人、4例妊娠期妇女、14例消化道炎症疾病患者,并检测1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新鲜组织标本中的hSTC—1 mRNA。结果: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食管癌组hSTC—lmRNA的阳性率为52.9%(9/17例),胃癌组的阳性率为57.7%(15/26例),大肠癌组的阳性率为53.8%(14/2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新鲜组织标本的阳性率为100%(12/12例);而健康成人、妊娠期妇女、消化道炎症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无1例出现阳性。将肿瘤患者hSTC-1 mRNA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结合分析发现:外周血中的hSTC-1m RNA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应用RT—PCR方法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hSTC—1m R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成为检测肿瘤外周血微转移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74.
甲醛对小鼠致突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甲醛对小鼠的致突变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昆明种小鼠 5 0只 (雌雄各半 ) ,随机分为 3个剂量组 :甲醛高剂量组 (2 0 0 0mg/kg·bw)、中剂量组 (2 0 0mg/kg·bw)、低剂量组 (0 2 0mg/kg·bw) ,1个阴性对照组 (生理盐水 )和 1个阳性对照组 (环磷酰胺 5 0mg/kg) ,采用腹腔注射染毒 ,每天 1次 ,连续 5d。于第六天处死雌性小鼠进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于第三十五天处死雄性小鼠进行精子畸形试验 ,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微核及畸形精子数。结果 甲醛中、高剂量组骨髓细胞微核数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P <0 0 5 ;) ,同时低、中、高剂量组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甲醛对小鼠具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血清及尿液中 β2 -微球蛋白 (β2 - MG)在各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中的改变。方法 :放射免疫法 (RIA)测定 30例正常对照组和 2 8例各期 SL E患者的血清及尿液β2 - MG,同时测定尿蛋白。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清 β2 - MG为 (1.9± 0 .8) mg/ L,尿液 β2 - MG为 (1.7± 1.4 ) mg/ L;SL E活动期血清 β2 - MG(4 .8± 1.2 ) mg/ L ,尿液β2 - MG为 (4 .3± 1.5 ) m g/ L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而 SL E亚临床型和稳定期其血清及尿液中β2 - M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SL E早期就存在肾小管功能的损害 ,监测血及尿液中微量蛋白的水平对确定肾脏损害程度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6.
112例脑动脉系统微栓子监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脑动脉系统微栓子 (MES)的产生机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将 112例 MES监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微栓子检出率为 33.93% ,且全部见于有明显脑卒中症状者 ;脑梗死 MES检出率为35 .87%且以原发性大面积梗死为主 ;MES阳性与病程有明显相关 ,病程 <72 h易检出微栓子 ,阳性率为 4 7.72 % ;颅内血管狭窄是微栓子产生的主要原因 ;颈动脉异常与正常组微栓子出现率无明显差异 ,但发现本组病例中微栓子出现以左侧为主 ,与颈动脉病变部位一致率为 5 5 .5 5 % ;确定微栓子来源于有病变的颅外颈动脉 2例 ,来源于有病变的颅内颈动脉系 5例 ,来源于同时伴有颅内外血管病变 12例 ,表明颅内外动脉同时伴有病变时微栓子检出率增高 ;MES的阳性率与血液成分无相关性 ,但在血液成分异常组中血粘度增高以及血小板聚集降低 MES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 脑动脉系统中监测到微栓子说明患者有活动的栓子来源 ,易发生或复发脑梗死 ,TCD能正确的监测、判断脑循环中微栓子 ,确定其发生率、性质、来源以及与疾病的联系  相似文献   
77.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中的操作故障和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院1999年12月-2000年7月接受微侵袭手术治疗的150例颅内血肿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中操作故障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78.
墨旱莲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9.
80.
<正>全脾栓塞由于术后反应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多不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作为治疗脾功能亢进.已广泛应用。PSE又包括低压流控推注法和选择性脾下极动脉栓塞法.其所用栓塞剂种类较多,现将2004年以来,笔者所在医院和解放军第88医院介入中心应用海藻酸钠微球(KMG)行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资料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