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20篇
  免费   3307篇
  国内免费   2757篇
耳鼻咽喉   282篇
儿科学   375篇
妇产科学   382篇
基础医学   2755篇
口腔科学   1540篇
临床医学   6243篇
内科学   4007篇
皮肤病学   244篇
神经病学   1607篇
特种医学   15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3084篇
综合类   14037篇
预防医学   3686篇
眼科学   550篇
药学   8048篇
  113篇
中国医学   3603篇
肿瘤学   2053篇
  2024年   424篇
  2023年   1449篇
  2022年   1295篇
  2021年   1655篇
  2020年   1584篇
  2019年   1727篇
  2018年   932篇
  2017年   1465篇
  2016年   1630篇
  2015年   1883篇
  2014年   2519篇
  2013年   2533篇
  2012年   3317篇
  2011年   3298篇
  2010年   2968篇
  2009年   2914篇
  2008年   2955篇
  2007年   2551篇
  2006年   2213篇
  2005年   2219篇
  2004年   1916篇
  2003年   1700篇
  2002年   1335篇
  2001年   1215篇
  2000年   980篇
  1999年   840篇
  1998年   655篇
  1997年   629篇
  1996年   626篇
  1995年   591篇
  1994年   504篇
  1993年   367篇
  1992年   371篇
  1991年   279篇
  1990年   234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82.
目的研究钾通道阻断剂对单纯低氧/复氧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死亡的防护作用。方法培养8 d的海马神经元置于低氧环境(95% N2/5% CO2)6 h,复氧再培养直至72 h,复氧后0.5 h培养液内分别给予不同钾通道阻断剂,用细胞计数及MTT比色法检测神经元死亡情况。结果低氧/复氧诱导培养海马神经元出现迟发性死亡;四乙铵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防护低氧/复氧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免于死亡;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通道)阻断剂iberiotoxin(IbTX)可完全消除低氧/复氧诱导的神经元死亡(P<0.001);A型钾通道阻断剂4-氨基吡啶不能防护低氧/复氧诱导的神经元免于死亡(P>0.05)。结论钾通道阻断剂四乙铵和IbTX能防护低氧/复氧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免于死亡,提示某些类型的钾通道尤其是BK通道活动增强可能参与了低氧/复氧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83.
84.
85.
低钾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诊断指标是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L.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补钾方法是10%氯化钾液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中稀释后,缓慢静脉滴入.我科在补钾时用微泵输液代替普通输液,效果显著,现将应用方法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6.
心血管病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首位原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7.
输血是挽救创伤患者生命而普遍使用的治疗方法,但其又存在着明显和潜在的危险性。当今,经血液传播传染病和输血反应很少发生,但仍然存在。尽管在临床治疗中试图控制创伤患者休克的发展及损伤的严重度,但其输血后细菌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的发生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通过对319颗慢性根尖周炎患牙,采取根管超充填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方法:对根尖密度影较大的患牙,采用比塔派克斯根管充填剂超充;根尖密度影较小的患牙采用氧化锌碘仿丁香油糊剂稍超充填。结果:治疗的319颗患牙,有效311颗,总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对慢性根尖周炎采取超充填治疗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以缩短疗程,促进患牙愈合。  相似文献   
90.
两性霉素B微乳的制备及体外经皮渗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水包油型两性霉素B微乳,并对其进行体外经皮渗透性能考察。方法用相转变温度法制备两性霉素B微乳,用光散射粒度仪测定微乳的粒径,电子透射电镜观察微乳的形态。用药物渗透扩散仪进行两性霉素B透皮吸收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性霉素B含量。结果用相转变温度法制备了Tween80和异丙醇重量比为1∶1,IPM和混合表面活性剂之比为1∶9,水含量64.6%,载药量为0.247%的两性霉素B微乳。所制微乳符合微乳特征,调节pH值有助于两性霉素B由分散介质向微乳表面转移。水性月桂氮酮对两性霉素B的促渗效果最好,pH值为5.12,月桂氮酮浓度为1%时,两性霉素B微乳经离体兔皮的JS为4.627μg·cm-2·h-1,经离体大鼠皮肤的JS为4.484μg·cm-2·h-1。结论开发微乳透皮给药制剂有望提高两性霉素B的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