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18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74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368篇
  3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 比较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05-2013-05我院收治的72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卡马西平,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托吡酯,比较2组临床疗效、癫(癎)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为80.6%,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和6个月内癫(癎)发作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吡酯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卡马西平,可有效降低癫(癎)的发作次数,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2.
陈婷婷  刘富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20):2133-2136,216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及其代谢产物单羟基卡马西平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联合用药治疗癫痫提高临床疗效与用药安全性提供指导。方法:患者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二氯甲烷(70:30)沉淀蛋白处理后,以β-萘酚做内标,采用RP-HPLC法同时测定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及单羟基卡马西平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C18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水相(B)(由0.3%三氟乙酸与10 mmol·L-1甲酸铵溶液按2:1体积比混合)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 μL,内标为β内萘酚,检测波长为210 nm (0~13 min)、225 nm (13~25 min)。结果:LEV、OXC、MHD血药浓度分别在2.0~60.0、2.0~60.0、3.0~96.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LEV 0.999 7、MHD 0.999 6、OXC 0.999 8),定量下限分别可达到2.0、2.0、3.0 μg·mL-1;各组分的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4%,各方法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6%,LEV、OXC、MHD低、中、高3个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均>85%,稳定性的RSD均<1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及其代谢产物单羟基卡马西平的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3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卡马西平(CBZ)、10,11-环氧卡马西平(CBZE)、奥卡西平(OXC)和单羟基卡马西平(MHD)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中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及其活性代谢产物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以苯巴比妥为内标,血浆经乙醚-二氯甲烷(2∶1)提取。色谱柱为WondaSil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5 nm,进样量20 μL。结果:卡马西平、10,11-环氧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和单羟基卡马西平标准曲线范围分别为0.1~20,0.05~10,0.05~20,0.2~50 mg·L-1,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1,0.05,0.05,0.2 mg·L-1,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及其代谢产物血药浓度检测。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桂芍镇痫片联合卡马西平片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起始剂量0.2 g/次,2次/d,用药7 d后调整剂量,根据病情每周增加0.1~0.4 g,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桂芍镇痫片,6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癫痫放电、导联数目、癫痫发作次数、血清学指标和认知障碍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36%、9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癫痫放电、导联数目、癫痫发作次数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S100β)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法(MoCA)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芍镇痫片联合卡马西平片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改善癫痫症状,提高认知水平,调节血清学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究奥卡西平用于癫痫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5年8月12日~2016年12月20日来我院接受救治的66例癫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使用单双号编号法进行分组.奥卡西平组33例应用奥卡西平治疗,苯妥英钠组33例应用苯妥英钠治疗,随访半年,研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奥卡西平组总有效率为90.91%,相比苯妥英钠组(72.73%)明显更高,P<0.05,奥卡西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相比苯妥英钠组(27.27%)明显更低,P<0.05.结论:奥卡西平用于癫痫治疗具有较显著的效果,且毒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36.
黄莹莹 《北方药学》2018,(6):145-146
目的:分析奥卡西平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选择16例来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交叉口服参比的奥卡西平片和试验奥卡西平片,服药后48h多点抽取人体静脉血,对血浆中的活性代谢物羟基卡马西平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试验奥卡西平片组的t1/2、tmax、Cmax、AUC(0-48)和AUC(0-∞)分别为(16.36±4.46)h、(4.22±2.07)h、(4.65±0.69)μg·mL-1、(97.29±16.71)μg·h·mL-1和(116.87±4.78)μg·h·mL-1,参比奥卡西平片组的t1/2、tmax、Cmax、AUC(0-48)和AUC(0-∞)分别为(16.56±4.71)h、(4.63±2.78)h、(4.60±0.82)μg·mL-1、(100.87±18.68)μg·h·mL-1和(118.56±4.87)μg·h·mL-1,差异不显著,两组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奥卡西平片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14±9.54)%.结论:试验奥卡西平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高,和参比奥卡西平片生物学等效.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口服混悬液单药治疗2岁以下婴幼儿部分性发作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岁以下婴幼儿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52例,给予奥卡西平口服混悬液单药治疗,起始量为8—10mg/(kg·d),渐加量至20~40mg/(kg·d),随访6~18个月,进行自身对照开放性研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应用奥卡西平口服混悬液治疗后,有效率及控制率分别为94.2%、84.6%,8例(15.4%)患儿发生腹泻、呕吐、纳差、皮疹等不良反应。结论:奥卡西平口服混悬液治疗婴幼儿部分性发作癫痫疗效显著,临床应用方便,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9.
张明 《海峡药学》2014,(12):95-97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与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单药治疗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OXC组和LEV组各34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脑电图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OXC组完成治疗32例,LEV组完成治疗34例。临床疗效比较OXC组总有效率为87.5%,LEV组总有效率为85.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脑电图改善情况比较OXC组有效率为50.0%,LEV组有效率为76.5%,LEV组有效率高于 OX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EV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OX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部分性发作癫痫临床疗效相当,但左乙拉西坦对脑电图改善优于奥卡西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0.
阙万才 《海峡药学》2014,(12):250-253
奥卡西平是一种前药,在体内代谢为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Monohydroxycarbazepine,MHD)而发挥作用;本文对其在成人癫痫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及个体化给药的实验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