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8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82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103篇
  1篇
中国医学   138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肝火犯肺所致咳嗽的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炜 《四川中医》2008,26(5):23-24
本文对肝火犯肺所致咳嗽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和方药提出了新的观点,并举出具体病案进行了分析.关于本证的病因,认为根本原因是肝火犯肺,直接原因是肺热津伤,肺失清肃,肺气上逆.基本病机当是病在肝肺,肝火犯肺,肺热津伤,肺失清肃,气机上逆;多属实热证,但也有实中夹虚的证候.本证的治则当是肝肺同治,肝肺并调,治本为主,兼顾治标,祛邪为主,兼顾扶正.具体治法当是清肝泻肺为主,酌情辅以滋阴润肺、化痰止咳、降气疏肝.清肝方剂可酌情选用咳血方、左金丸、黛蛤散等;泻肺方剂可酌情选用泻白散、白虎汤;化痰止咳可酌选贝母瓜萎散;清肺润肺宜选清燥救肺汤;疏肝降气可选用四逆散加减.  相似文献   
72.
四逆散出自后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由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组成。此方为和解剂中调和肝脾的常用代表方剂之一。方中用柴胡,和解少阳,使枢机运转而郁热透达;芍药、甘草,以调理肝脾,则土木得和,气机流畅。同时,柴胡与枳实同用,可以升清降浊;芍药与甘草同用,可以缓急舒挛。合而成方,可散气血之郁滞,宣气机之不畅,从而使表里得和,肝脾两调。本文介绍近年来本方的一些临床新用途。  相似文献   
73.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口服多潘立酮片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拟用四逆散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味组成的基本方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6.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74.
四逆散见于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原治少阴病热化的四逆证。此后,历代医家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减衍化,发展了它的使用范围,更多地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肝脾失调证。《和剂局方》之逍遥散,《景岳全书》之柴胡疏肝散,即由本方化裁而成,在内、外、妇、五官科应用广泛,疗效堪称满意。1方名新解人之四肢温和为顺,不温为逆,因热传少阴,气机郁滞,阳气不能温煦四末故不温,必不甚冷或指头微寒,脉不沉微,取其阴中涵阳之意;逆者,反也。《伤寒论》少阴篇318条指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不重,四逆散主之。”咳…  相似文献   
75.
加味四逆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4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5例均系门诊患者,全部病例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后确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前后各做一次胃镜检查进行对照。65例中,男42例,女23例;年龄26~65岁,平均41岁;病程最长21a,最短8个月,平均5·8a。伴有肠上皮化生9例,腺体不典型增生5例。黑便及呕血者除外。将  相似文献   
76.
四逆散原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所载,由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组成,主治少阴病四逆之证而得名,其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传统应用于治疗手足厥逆、身热、脘腹胁痛、泄痢下重等病症.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采用吗叮啉及铝碳酸镁片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小柴胡四逆散合乌贝散,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79.1%。结论:此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8.
1 溃疡性结肠炎 李某,男,42岁,2004年5月12日初诊.泄泻反复发作10余年,大便呈粘液样或脓血状,日行10余次.泻前左下腹坠痛,急于登厕,便后痛减.近1年来泄泻加重,且伴有矢气频发、常粪随气出,并有发热(体温37.7℃左右).  相似文献   
79.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属中医“胃脘痛”、“嘈杂”等范畴。自1998年起,笔者运用四逆散配合针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来自广东医学院门诊部,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21-62岁,平均37.24岁;病程2~12年,平均5.3年。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9-61岁,平均38.14岁;病程1.5~14年,平均5.7年。2组患者的胃镜检查均可见胆汁反流及胃黏膜呈急性活动性炎症。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80.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西医的病名,是指经化验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正常,无变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