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74篇
  免费   1369篇
  国内免费   1023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45篇
妇产科学   124篇
基础医学   500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3010篇
内科学   3359篇
皮肤病学   358篇
神经病学   476篇
特种医学   4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594篇
综合类   9423篇
预防医学   1623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9291篇
  61篇
中国医学   3190篇
肿瘤学   339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515篇
  2022年   435篇
  2021年   620篇
  2020年   689篇
  2019年   766篇
  2018年   404篇
  2017年   822篇
  2016年   791篇
  2015年   976篇
  2014年   1531篇
  2013年   1566篇
  2012年   1837篇
  2011年   1978篇
  2010年   1897篇
  2009年   1845篇
  2008年   1950篇
  2007年   1824篇
  2006年   1569篇
  2005年   1480篇
  2004年   1337篇
  2003年   1245篇
  2002年   1023篇
  2001年   919篇
  2000年   699篇
  1999年   622篇
  1998年   500篇
  1997年   465篇
  1996年   473篇
  1995年   372篇
  1994年   339篇
  1993年   253篇
  1992年   236篇
  1991年   228篇
  1990年   213篇
  1989年   177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观察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变化及其规律,选择对照组20例,轻度窒息组19例,重度窒息组21例,均在生后6 h内取股静脉血2 ml,进行放射免疫分析.结果TXB2及其与6-Keto-PGF1α比值在对照组分别为(202.42±53.91)pg/ml、1.81±0.61,轻度窒息组分别为(646.29±121.66)pg/ml、3.73±1.27,重度窒息组分别为(1443.27±254.61)pg/ml、6.83±2.39,三组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值分别为286.19,49.78,P<0.001);6-Keto-PGF1α升高,三组分别为(117.22±33.14)Pg/ml、(184.73±52.65)pg/ml、(223.45±63.48)pg/ml(P<0.05).提示窒息新生儿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及两者之比明显升高,重度窒息组比轻度窒息组升高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其升高程度与窒息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2.
研究背景: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有内皮功能障碍,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四氢噻唑产生了多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本研究证实匹格列酮在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非糖尿病病人中提高内皮功能的假设。方法和结果: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设计。入选80 名同时伴有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用定量胰岛素敏感检测指数(QUICK)评价。进一步将患者分为胰岛素敏感和胰岛素抵抗,在每个治疗阶段,患者每天服用匹格列酮45 mg或安慰剂共八周,在每8 周末,进行实验室检查。应用匹格列酮组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QUICK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HDL升高,甘油三酯、自由脂肪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匹格列酮治疗显著提高缓激肽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而不影响对硝普钠的反应。多变量分析显示:只有总胆固醇的变化预示匹格列酮提高内皮活性。结论: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非糖尿病病人中,匹格列酮治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C-反应蛋白,提高内皮血管扩张功能。这些结果并不密切相关,提示匹格列酮对血管的有益作用独立于其对胰岛素敏感性和炎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CD4+细胞在(口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中的变化及肠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健康昆明小鼠24只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以(口恶)唑酮灌肠造模).造模3 d后全部处死,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脾脏单个核细胞(SMC)和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进行细胞培养,并利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流式检测法测定Th1/Th2比例.结果培养48 h后,模型组的LPMC中Th1细胞百分比和Th2细胞百分比均比正常组明显上升(P<0.01),Th1/Th2比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培养96h后,模型组的LPMC中Th1细胞百分比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2细胞百分比较正常组明显上升(P<0.01),Th1/Th2比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而2组的PBMC和SMC相比Th1、Th2细胞百分比和Th1/Th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是一种Th2亚群占优势的肠黏膜局部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34.
α┐氯芳基乙酮的合成IMPROVEDSYNTHESISOFα┐CHLOROARYLMETHYLKETONES曹松*王蔚a樊爱龙a(滁州师专化学系,安徽239012;a南京大学化学系,江苏210093)CAOSong*,WANGWeia,FANAi-L...  相似文献   
35.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提高,医学也在不断地发展,一些新的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我科近两年来陆续对部分放疗患者放疗期间同时连续输注化疗,近期效果较好。对易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应用盐酸恩丹西酮类止吐药,使治疗顺利进行。1 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36.
晚期肿瘤疼痛病人31例(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50±s14a),用丙氧氨酚2片,po,tid,共7d。相似病人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1±13a),用酮咯酸10mg,pl,qid,共7d。结果:疼痛强度(标尺法)2组均有降低;显效时间前(丙氧氨酚)快于后组(酮咯酸);药效维持时间后组长于前组;不良反应前组嗜睡多于后组,而胃肠道不适少于后组。  相似文献   
37.
陈才 《广西医学》2003,25(4):616-617
小儿在连硬麻醉下行各种手术 ,经常因不合作、恐惧与手术的牵连反应 ,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我院麻醉科多年来小儿手术在硬膜外阻滞下 ,辅助氯胺酮来防止手术时的牵拉反应及减少恐惧感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方法与结果1 .1 一般资料 :选择 ASA ~ 级硬膜外阻滞效果满意的腹部手术病人 60例 ,男 45例 ,女 1 5例 ,年龄 6~ 1 5岁 ,体重 1 8~ 5 0 kg。手术种类为阑尾炎、腹股沟斜疝、睾丸鞘膜积液。随机分为观察组 ( 30例 )与对照组 ( 30例 ) ,两组间年龄、体重、手术种类无明显差异。1 .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肌注…  相似文献   
38.
急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和心房扑动 (房扑 )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主张尽早、尽可能复律 ,但何种方法较为理想目前仍不清楚 ,大多数非紧急情况下 ,药物复律仍为首选。我们观察普罗帕酮负荷量口服对房颤、房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经心电图检查证实的房颤、房扑 ,症状发作在 72小时内 ,2周内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 ,共 6 0例。快慢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预激综合征、心室率<6 0次 /min等患者不入选。随机分为 :治疗组 3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5 2~ 6 1岁 ,平…  相似文献   
39.
短程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伤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治清 《湖南医学》1996,13(5):319-320
  相似文献   
40.
周向东  周维善  王钟麒   《药学学报》1997,32(6):416-419
报道新化合物A-失碳-17β-羟基-17α-乙炔基-Δ3(5),9(10)-雌甾二烯-2-酮2的合成。文中探讨了用炔钾粗品对A-失碳-Δ3(5),9(10)-雌甾二烯-2,17-二酮1和A-失碳-6β,19-环氧-Δ3-雄甾-2,17-二酮3的选择性炔化,分别得标题化合物2(44%)及A-失碳-17β-羟基-17α-乙炔基-6β,19-环氧-Δ3雄甾-2-酮4(65%),4经还原性破开环氧、去羟甲基和去醋酰氧基合成了标题化合物2。四步总收率为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