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71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51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游离脂肪酸(FFA)诱导的小鼠胰岛βTc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以βTc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FFA组(0.25,0.5,1.0 mmol/L).检测不同浓度FFA干预后βTc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检测吡格列酮对FFA诱导的βTc3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 结果 FFA干预后的βTc3细胞增殖抑制率随FFA作用时间延长、浓度增加而进行性增加.各浓度FFA干预24 h后βTc3细胞周期于G1/S检测点明显阻滞,凋亡细胞比例增加.吡格列酮干预FFA诱导的βTc3细胞后24 h,βTc3细胞周期阻滞减少,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减少. 结论 FFA水平异常不利于胰岛βTc3细胞生存.并可诱导βTc3细胞凋亡;吡格列酮有助于维护在FFA诱导下的胰岛βTc3细胞的生存能力,并避免或减少其凋亡.  相似文献   
52.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3岁,因白带增多数月于2007年5月21日入院。患者数月前开始白带增多,为清亮黏液性白带,间或为黏液性黄色白带;妇科检查发现宫颈Ⅱ度糜烂,用治糜灵栓塞阴道效果不佳,逐来我院治疗。体格检查:体温36.4℃、呼吸20次/分、脉博76次/分、血压100/65mmHg;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腹平软,无触压痛及包块。妇科检查:外阴呈已婚已产式,  相似文献   
53.
目的:建立了空气中丙酮、乙酸乙酯、苯、甲基异丁基甲酮、甲苯、乙酸丁酯、间二甲苯和邻二甲苯气相色谱同时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活性碳管吸附空气中丙酮、乙酸乙酯、苯、甲基异丁基甲酮、甲苯、乙酸丁酯、间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由二硫化碳解吸、进样,经50 m×0.32 mm×1.0μm kf(100%聚二甲基硅氧烷)毛细管柱分离测定,初温50℃保持4 min,升温速率5℃/min至120℃保持1 min.分流比:不分流.结果:丙酮、乙酸乙酯、苯、甲基异丁基甲酮、甲苯、乙酸丁酯、间二甲苯和邻二四甲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3.55、5.69、7.13、9.54、10.88、12.47、15.11、16.07 min;线性范围分别为1.1~440μml、1.1~442.8μg/ml、0.5~200 μg/ml、1.2~490.4μg/ml、0.5~200μg/ml、1.1~433.2μg/ml、0.5~200μg/ml、0.5~200μg/ml;检出限分别为:1.1、1.1、0.5、1.2、0.5、1.1、0.5、0.5;te,/m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8、0.9982、0.9996、0.9995、0.9997、0.9995、0.9997、0.9997.结论:该方法适合空气中丙酮、乙酸乙酯、苯、甲基异丁基甲酮、甲苯、乙酸丁酯、间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54.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甲硫哒嗪在临床可以接受的浓度范围内,能够杀灭所分离出的细胞内耐药结核杆菌。 葡萄牙的研究人员Dr.Leonard Amaral等人指出,如果能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则甲硫哒嗪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对多药耐药的  相似文献   
55.
对氯苯基氨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镇痛作用郭玉红1)王玉玲张守芳(沈阳药科大学有机化学教研室,沈阳110015)作者曾经报道,一些1,2-二氢吡咯哩嗪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1〕,如氯苯酰酮(Ⅰ).参照氯苯酰酮的基本结构,曾设计合成了对氯苯基氨...  相似文献   
56.
2,4-二甲氧基苯乙酸(1),对甲氧苯丙二酸二乙酯(2)及3,9-二羟基苯并呋喃并喹啉酮(3)是合成喹啉酮类新衍生物的关键中间体,对其合成方法进行改进,使反应步骤缩短,操作简化,收率提高。  相似文献   
57.
罗格列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可导致代谢紊乱、眼底、肾脏、心脏和外周血管等的损害。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90%,多于成年时起病,常与肥胖相关。2型糖尿病的病因之一是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并未减少,但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利用能力下降。除了造成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还可导致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高凝状态、血管病变、最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这些代谢异常被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增强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是治疗伴有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8.
根据哒嗪酮类化合物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以CCI-17810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18个6-「4-(取代哌嗪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初步的体外药理试验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ADP诱导的新西兰大白兔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其中化合物的活性最强,比先导化合物强5倍,化合物(6),(7),(12),(16)的活性也比CCI-17810强,并初步探讨了它们的构效关  相似文献   
59.
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研究   总被引:80,自引:1,他引:79  
万金志  乔悦昕 《中草药》1999,(2):151-153
对近年来开展的有关芦荟的药用成分组成的专题研究一综述。  相似文献   
60.
本文报导了β-烷基胺基酮类化合物HPLC参数logk'的测定方法。简述了logk'与logP的线性关系。经此法间接测得的logP与π加和法估算的logP值相近,结果令人满意。HPLC参数logk'的测定为药物定量构效关系(QSAR)的研究提供一个快速而有效的参数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