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2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97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273篇
内科学   167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864篇
预防医学   37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901篇
  4篇
中国医学   464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接受治疗的8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30 mg/次,1次/d,混合生理盐水,采用缓慢静脉注射,治疗周期为2周,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150 mg/次,1次/d,混合生理盐水,采用缓慢静脉注射,治疗周期均为2周。治疗周期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治愈率及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胀腹痛、嗳气、食欲不振症状消失率为93.75%、92.50%、86.21%,而对照组仅为74.29%、75.00%、63.33%,观察组各症状消失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为(1.18±0.32)分,对照组为(3.48±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少、症状治愈率较高,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2.
《中国药房》2015,(13):1773-1775
目的:合成高纯度的盐酸兰地洛尔。方法:以乙二胺为原料,经二碳酸二叔丁酯单边保护得2-氨乙基-叔丁氧基甲酰胺(化合物3),与以吗啡啉与N,N′-羰基二咪唑为原料制成的N,N′-羰基吗啉咪唑(化合物6)反应,脱保护、成盐、游离得N-(2-氨乙基)吗啉甲酰胺(化合物9),再与3-[4-(2S,3-环氧丙氧基)苯基]丙酸(2,2-二甲基-1,3-二氧戊烷-4S)甲基酯(化合物10)开环等得到兰地洛尔,最后成盐得到最终产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控反应,并对最终产物进行核磁共振(1H-NMR)和质谱(MS)表征。以兰地洛尔的纯度为指标对化合物9与化合物10的物质的量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进行筛选,以盐酸兰地洛尔的纯度和收率为指标对成盐方式进行筛选。结果:结构表征确定最终产物为目标化合物盐酸兰地洛尔,总收率40%,色谱纯度为99.86%;优化后条件为化合物9与化合物10的物质的量投料比2.0∶1.0、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 h,所得兰地洛尔的纯度为95%;成盐方式为氨解后直接用氯化铵成盐,成盐纯度为98.2%,成盐收率为90%。结论:成功合成盐酸兰地洛尔,且合成条件较温和、收率较高、操作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枳术宽中胶囊治疗胃食管返流的疗效。方法:将本院近期收治的胃食管返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兰索拉唑联合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兰索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枳术宽中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4.
青紫兰家兔佐剂性关节炎的诱导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佐剂性关节炎与人类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在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均十分相似 ,因而可作为RA的动物模型。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制作佐剂性关节炎已有许多报道并建立了成熟方法 ,并用于基础与临床的实验研究 ;然而以青紫兰家兔建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报道少见 ,为此我们研究了青紫兰家兔佐剂性关节炎的诱导方法。1 材料与方法1 1 动物选择和喂养 :青紫兰家兔 (购于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动物中心 ,鲁动条 95 0 10 3) 2 1只 ,4~ 6个月龄 ,体重 2 0~ 2 7kg ,标准饲料分只喂养 ,实验室温度 18~ 2 5℃ ,…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台湾孔头舌虫新种的发现及其致病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摇探讨中国台湾孔头舌虫新种(Porocephalus taiwana sp. nov.)的形态与致病特征及新病种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方法 用患者稀便用粪便沉淀浓集法收集粪中若虫鉴定虫种,并结合临床资料作统计分析,以确定此新种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结果 发现了舌形虫病的一种致病新种,即为台湾孔头舌虫,其所致的疾病称台湾孔头舌虫病。根据本例的发现,提出传统的内脏舌形虫病可分为2个亚型,成囊亚型和脱囊亚型。根据其病理学特征,本病例属于脱囊型内脏舌形虫病。 结论 描述了台湾孔头舌虫新种,其所致的台湾孔头舌虫病属于一种新型脱囊亚型性内脏舌形虫病。  相似文献   
106.
刘玲玲  王嘉  闫振华 《山东医药》2006,46(35):53-54
对129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中抵抗紊、铜兰蛋白(CE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进行联合检测,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DM患者血浆抵抗素、CER、hs—CRP、FIB、HCY水平明显升高。提示T2DM患者机体内存在慢性炎症状态,血浆抵抗素水平增高可作为T2DM患者IR状态的监测指标;定期监测T2DM患者血浆中抵抗素、CER、hs—CRP、FIB等指标对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究莫沙必利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食管动力学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食管括约肌压力、食管括约肌松弛率、蠕动性收缩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食管括约肌压力、食管括约肌松弛率、蠕动性收缩比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食管括约肌压力(18.32±2.77)mm Hg(1mm Hg=0.133 kPa)、食管括约肌松弛率(91.01±3.55)%、蠕动性收缩比(61.22±3.41)%均优于对照组的(13.07±2.87)mm Hg、(82.89±3.48)%、(54.33±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莫沙必利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改善患者病情,促进食管动力恢复,且安全性理想,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兰索拉唑治疗慢性胃溃疡的效果及用药不良反应。方法10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通过随机数字编号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研究组采用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腹泻、头痛)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80.32±2.33)分高于对照组的(73.31±3.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治疗慢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巴戟天提取物水晶兰苷对破骨细胞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RAW264.7细胞系接种于含有10%胎牛血清的杜贝克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MEM)中,分为A组、B组、C组、D组,均加入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B组、C组、D组分别加入水晶兰苷药液(浓度分别为10,20,50μmol/L),连续培养3 d。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水晶兰苷药液对破骨细胞生成的毒性影响,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测定不同浓度水晶兰苷药液对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法、蛋白质印迹(WB)法测定破骨细胞关键转录因子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结果显示,各组光密度值(OD值)均在1.25~1.28之间,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B组、C组、D组TRAP染色细胞数分别为(87.88±8.52)个、(50.38±11.78)个、(25.88±7.81)个,均明显低于A组的(132.10±11.28)个(P<0.05),且在限定浓度范围内与剂量呈正相关;B组、C组、D组NFATc1的mRNA表达水平随水晶兰苷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与A组比较,C组和D组有显著差异(P<0.05);WB试验结果与mRNA表达水平相符。结论水晶兰苷在体外试验中可能是通过降低NFATc1的表达水平来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对于铝碳酸镁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患者是否有效研究分析。方法分析消化内科60例胃溃疡患者,其中30列给予常规抑酸护胃单一使用兰索拉唑治疗标记为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下再实施碳酸镁联合兰索拉唑治疗30例标记为观察组。结果治疗结束后60例胃溃疡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疗法,患者运用碳酸镁联合兰索拉更能提高治愈疗效切实有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