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11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225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8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0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801.
802.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的治疗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CINⅢ)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对1988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CINⅢ患者1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宫颈原位癌48例,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76例。结果:原位癌患者中,行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的29例和全子宫切除术的11例,术后均无复发;6例行宫颈锥形切除术,1例术后9年再次发生原位癌;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49例行子宫切除术,27例行锥切术,术后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预后相近,全子宫切除术可作为原位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单纯宫颈锥切术有术后复发可能,术后应严密随访;重度不典型增生可行宫颈锥切术或LEEP手术,术后应定期随诊。  相似文献   
803.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类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病灶的超声及病理学特征,以期提高超声对乳腺DCIS早期诊断能力。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手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单纯性乳腺DCIS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涉及52个病灶,根据病灶超声影像图特征分为肿块型与非肿块型,按照病灶内部有无钙化分为钙化组与非钙化组。依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将组织学分级分为高级别和低中级别;依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细胞增殖抗原标记指数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型。比较肿块型与非肿块型、钙化组与非钙化组乳腺DCIS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分级及病理分子分型间的差异。结果 52个乳腺DCIS患者病灶中,肿块型33个(63.5%)、非肿块型19个(36.5%),钙化30个(57.7%)、非钙化22个(42.3%)。在众多超声特征中,肿块型病灶钙化比例低于、边缘光整比例高于非肿块型病灶[42.4%(14/33)比84.2%(16/19)、30.3%(10/33)比0...  相似文献   
804.
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breast,DCIS)是交界性癌前病变,具有发展为浸润性导管癌的可能,易被漏诊或误诊。近年来,随着超声、乳腺X射线摄影、磁共振成像等多模态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DCIS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在其筛查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DCIS多模态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应用多模态影像学技术对DCIS进行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5.
董芹作  李襄  杨隽  陈颖  夏春林  赵荣 《辽宁中医杂志》2023,(2):181-185+225-226
目的 观察经络辨证逆针灸对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a)anthranene, DMBA]诱导的乳腺肿瘤模型大鼠肿瘤发生过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8周龄清洁级雌性SD未孕大鼠6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他莫昔芬组和逆针灸组,每组各16只。采用DMBA单次灌胃(100 mg/kg)诱导自发性乳腺癌模型,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芝麻油灌胃。于造模后1周对治疗组进行干预,他莫昔芬组3 mg/kg灌胃,1次/d,持续16周;逆针灸组针刺“足三里、膻中、三阴交”,隔天1次,每次20 min,每周3次,干预16周。应用HE染色评估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CK5/6、p63检测,观察其在不同类型病变乳腺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CK5/6和p63表达结果显示,DMBA诱导的乳腺肿瘤模型大鼠肿瘤的发生发展途径为:正常→一般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对不同实验组乳腺组织不同类型病变的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各组间组织病理学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络辨证理论指导下的逆针灸能够抑制DMBA诱导乳腺...  相似文献   
806.
目的 分析肺原位癌的CT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1年2月原位癌患者116例(128个病灶),分析磨玻璃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毛刺、胸膜牵拉、同心圆征象、病灶内支气管形态、空泡征、CT值、病灶和血管的关系。结果肺原位癌大小为(6.6±2.2)mm,形态规则,密度均匀,多数无毛刺,部分有叶间胸膜牵拉和同心圆改变,CT值范围为(-564±152)HU,多数有血管穿行。结论 肺原位癌CT特征是密度均匀的磨玻璃结节,边界清楚,大小在6.6 mm左右,CT值大约在(-564±152)HU,邻近叶间胸膜时,可以引起叶间胸膜牵拉、移位,邻近血管在病灶内穿行。  相似文献   
807.
浆细胞性乳腺炎并发乳腺癌临床报道较为少见,本文介绍一例浆细胞性乳腺炎并发导管原位癌病例,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全面,通过回顾其病史、诊疗经过及临床结局,结合既往文献报道,探讨提高此类患者术前诊断准确性的临床经验,以及手术治疗相关方案,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808.
目的 探讨基于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联合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与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DCIS或IDC的150例患者(150个病灶)的病历资料,包括DCIS组39例(39个)和IDC组111例(111个),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鉴别DCIS与IDC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各参数鉴别DCIS与IDC的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的诊断效能;3折交叉验证评估该模型的稳定性及泛化能力;Hosmer-Lemeshow检验并绘制校准曲线评价该模型的拟合优度及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该模型的临床获益。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纵横比、微分叶、冠状面特征、声触诊组织定量(VTQ)值是鉴别DCIS与IDC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鉴别DCIS与ID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7[95%可信区间(CI):0.703~0.871],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6...  相似文献   
809.
齐瑜  王福建  何暐 《中国妇幼保健》2023,(19):3659-3662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的超声表现及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超声图像特征、血流信号分级、阻力指数、血流速度,检测ER、Her-2表达水平。结果钙化与非钙化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肿块、导管扩张、后方回声衰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块纵横比、边缘毛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钙化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血流信号分级0级31例,Ⅰ级2例,Ⅱ级1例,Ⅲ级0例;非钙化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血流信号分级0级19例,Ⅰ级11例,Ⅱ级9例,Ⅲ级7例。钙化与非钙化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血流信号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钙化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阻力指数(0.79±0.24)高于非钙化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0.53±0.13),血流速度[(19.14±6.25)cm/s^(2)]快于非钙化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10.28±3.39)cm/s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24,7.484,均P<0.05)。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年龄、超声表现、肿块最大径与ER、Her-2表达均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安全可行,超声表现为肿块的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ER、Her-2呈高表达,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