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剑叶龙血树根、茎、叶中血竭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定芳  宋启示 《中草药》2005,36(10):1545-1547
目的通过对比剑叶龙血树根、茎、叶成分与龙血竭成分间的异同及对剑叶龙血树根、茎、叶中龙血素A、B的测定,寻找龙血竭原料的可能来源。方法薄层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结果剑叶龙血树根、茎、叶中均含有微量的龙血素A,分别为:58、53、15μg/g;叶中还含有微量的龙血素B,为2μg/g,而根、茎样品中未能检测到龙血素B。结论从色谱峰的积分面积及保留时间来看,剑叶龙血树根、茎、叶成分与血竭原料有少许的相关性,但差异显著;根、茎、叶3者间的化学组成成分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剑叶龙血树根、茎、叶中龙血素量都较低,不能直接用作生产血竭的原料。  相似文献   
22.
目的剑叶龙血树4CL家族基因进行克隆及功能预测,筛选出可能参与黄酮类生物合成相关的4CL基因,为深入阐述龙血竭的形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在前期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基础上,初步筛选4CL家族基因,并对其进行基因克隆及功能预测,筛选可能与黄酮类及木质素类化合物合成相关的4CL基因;以剑叶龙血树组培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过氧化氢、茉莉酸、水杨酸等胁迫处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分析不同胁迫处理条件下4CL基因的相对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剑叶龙血树转录组数据库中共注释得到6个4CL基因并成功完成其基因克隆;其中3个基因(Dc4CL1Dc4CL2Dc4CL3)在龙血竭形成过程中呈现差异表达,Dc4CL1基因和Dc4CL2基因的表达模式与木质素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一致,而Dc4CL3基因的表达模式与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一致;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Dc4CL1Dc4CL2属于Ⅰ类4CL基因,而Dc4CL3基因属于Ⅱ类4CLs基因;胁迫处理结果显示,Dc4CL均有差异性表达变化,其中Dc4CL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Dc4CL基因。结论 对龙血竭形成过程中起关键催化作用的4CL基因进行初步的筛选,其中Dc4CL1基因和Dc4CL2基因(Ⅰ类)可能主要参与木质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Dc4CL3基因(Ⅱ类)可能是龙血竭形成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关键催化酶基因。  相似文献   
23.
国产血竭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概述近10年国产血竭在基原考证、生药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国产血竭的基原植物为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剑叶龙血树及一些同属不同种植物和不同科的植物;含有黄酮、挥发油、强心甙、酚类、多糖类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消炎杀菌、止痛、降糖等作用。结论:国产血竭研究已涉及基原考证、生药学、化学成分、含量测定、药理、临床应用和植物生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应进一步加强血竭形成、龙血树种群扩展及优良品种的识别等方面的研究,以促进国产血竭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4.
血竭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竭为一种传统名贵中药,它是龙血树属植物的木质部在受外力损伤或遭真菌侵入后分泌的红色树脂,被称为“龙血”,内服具有活血化淤、止痛等作用,外用具有生肌、止血、敛疮的功效,有“活血之圣药”的美誉。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在血竭的本草考证、基原植物考证、繁育技术、形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以期为血竭植物资源的保护与抚育管理积累技术信息,为制定血竭的可持续利用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剑叶龙血树进行系统的组织学研究及所含树脂的分布和成分检测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剑叶龙血树树脂形成的成因和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彩色显微照相技术对剑叶龙血树含树脂茎和无树脂茎,以及根、茎皮、叶进行系统的组织学研究;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将含树脂茎和无树脂茎的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结果:阐明了含树脂茎的纵切结构以及叶的表面观特征;除了茎木质部导管和纤维中有树脂外,发现剑叶龙血树受到损伤之后在茎皮层薄壁细胞、根的髓部和木质部亦有树脂的分布;含树脂茎和无树脂茎的指纹图谱显示剑叶龙血树茎在形成树脂后的化学成分中出现了较多的黄酮类、茋类成分。结论:剑叶龙血树无分泌组织出现,树脂出现在非分泌细胞中,其树脂形成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6.
剑叶木姜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姝  李来伟  羊晓东  赵静峰  李良 《中药材》2008,31(7):985-987
目的:提取、分离鉴定剑叶木姜子的化学成分。方法:乙醇冷浸提取,乙醚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ristortetralone(1)、dehydrodiisoeugenol(2)、dihydrodehydrodiconifery alcohol(3)、5,7-dimethoxy-3′,4′-methylenedioxyflavan-3-ol(4)、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5)、香草醛((vanillin,6)、β-谷甾醇(β-sitosterolm,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7.
剑叶龙血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成  宋启示 《中草药》2008,39(10):1456-1458
目的对剑叶龙血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对实验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Ⅰ)、槲皮素(Ⅱ)、25(R)-螺甾烷-5烯-3-β-醇(Ⅲ)、纤细皂苷(Ⅳ)、25(R)-螺甾烷-5-烯-3β,14α-二醇(Ⅴ)、25(R)-螺甾烷-5-烯-3β,14α-二醇-3-O-β-D-葡萄吡喃糖苷(Ⅵ)、25(R)-螺甾烷-5-烯-3β,14α-二醇-3-O-α-L-鼠李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苷(Ⅶ)、25(R)-螺甾烷-14α-羟基-4-烯-3-酮(Ⅷ)、7β-羟基-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β-豆甾醇(Ⅹ)、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Ⅺ)、胡萝卜苷(ⅩⅡ)、β-甲基葡萄糖苷(ⅩⅢ)。结论剑叶龙血树叶的主要成分为螺甾类化合物。化合物Ⅰ~Ⅲ、Ⅴ、Ⅵ、Ⅷ、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8.
目的:建立傣族常用药材大剑叶木根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植物学、生药学、化学、毒理学等方法研究基源、性状、系统成分、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急性毒性等项目。结果:植物来源明确,显微鉴剐、薄层色谱鉴别重现性好、专属性强,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限度设定合理,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安全。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能有效控制傣药材大剑叶木根的质量。  相似文献   
29.
血竭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书平 《中国药房》2008,19(24):1912-1914
血竭是珍贵的中药传统品种,由龙血树中提取的龙血树脂精制而成,来源于龙血树属的40余个种。这些龙血树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我国有原产种5种。血竭主要成分为血竭素、血竭红素、去甲血竭素等,其性味甘、咸平,无毒,气微、味淡,有遇热软化、溶于醇、不溶于水的特性。血竭内服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等作用,外用具有生肌、止血、敛疮等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活血圣药”。随着市场对血竭需求的不断扩大,人们更要加强对血竭的了解,对血竭及其相关成分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药理机制研究就显得很迫切和必要。本文就血竭的最新药理作用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0.
龙血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2  
文东旭 《中草药》2001,32(11):1053-1054
综述了近20年来龙血竭的植物基原、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