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0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71篇
口腔科学   86篇
临床医学   504篇
内科学   10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49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604篇
预防医学   286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287篇
  7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61.
目的:飞针进针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安全无痛的进针方法。方法:通过多次在模拟人体肌肉上进行飞针进针,记录进针点的坐标值,通过统计学方法探究飞针进针法的准确性及影响其成功率的因素。结果:准确性方面,不同直径针具及不同握持部位进针点距坐标原点距离存在差异(P<0.05),且握持针身组进针点距离坐标原点距离均值小于握持针柄组;在成功率方面,选用0.35×40 mm毫针和握持针身具有更高的成功率。讨论:本研究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飞针疗法的准确性,并通过不同实验组的比较总结出选用直径较大针具进针时握持针身可以有效提高飞针进针法的成功率。样本量更大,针具的种类和材质更丰富的实验研究出现可以增强本文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62.
《中国医药导报》2012,(36):114-114
1.用数字作分层或分组标志时,要注意避免含混不清或数值不连续。例如:共60例患者,〈10岁者40例,〉10岁行11例,〉20岁者9例,应明确整10岁者属于哪一组;〉10岁与〉20岁有重叠,前者包含了后者,应于以明确区分。  相似文献   
63.
有关中文科技期刊参考文献(尤其是外文参考文献)错误存在的严重程度,已引起我国有关专家及编辑人员的高度重视。本刊不少来稿中参考文献著录不仅格式不对,且作者姓名、杂志名、卷、期号均经常出错,为此,本刊编辑人员常需花费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与探讨ABCD2评分与ESSEN评分预测TIA发生脑梗死的准确性.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共40例,分别采用ABCD2评分与ESSEN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对比2组患者在7天、90天以及180天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 结果:40例患者中,采用ABCD2评分的7天阳性预测值、90天预测值以及180天预测值分别为30.0%、25.0%、25.0%,而采用ESSEN评分的7天阳性预测值、90天预测值以及180天预测值分别为:45.0%、45. 0%、60.0%. 结论:采用ESSEN评分法对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几率进行预测,其准确性明显高于ABCD2评分法患者,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分析卵巢囊性畸胎瘤B超与CT检查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32例卵巢囊性畸胎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B超与CT检查,通过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和诊断结果来得出各自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准确性,以此作为选择临床检查手段的重要依据。结果:32例患者中,CT敏感性32例,占100%;特异性29例,符合率90.63%。B超敏感性32例,占100%;特异性11例,符合率34.38%。CT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B超检测结果(P<0.05)。结论:通过对比B超与CT检查对于卵巢囊性畸胎瘤患者的影像特点和诊断结果,可知CT比B超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性更高,但B超检查较为简单易操作,可作为初检手段,故可将两者有机结合以增强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溧阳市居民自身体重、腰围的知晓现状,以及自报数据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系统抽样方法,抽取的家庭中调查年龄≥18岁居民,比较分析体重、腰围的自报值与实测值。结果调查8 882人,人群体重知晓率为88.67%,腰围知晓率为76.78%;体重自报值平均偏低(0.30±4.25)kg,且不同性别、年龄的自报值均低于实测值;腰围自报值平均偏高(0.10±5.62)cm;体重、腰围自报值准确率分别为64.40%、55.65%,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身质指数与体重、腰围自报准确性均有关联(P值均0.05)。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老年、退休在家、低文化程度、身体质量指数异常群体的健康宣教,增强居民自身健康指标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无症状型小肾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的疑似无症状型小肾癌患者45例,均在确诊前进行过常规 B 超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常规 B 超检查诊断无症状型小肾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0.00%、60.00%、51.1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无症状型小肾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50%、80.00%、91.1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诊断无症状型小肾癌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具有方便、无痛、快速的特点,在无症状型小肾癌临床体检筛查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8.
目的对TEST1自动血沉仪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进行准确性评价及校正。方法随机抽取133例门诊患者及体检者血标本,分别用TEST1自动血沉仪和魏氏法进行ESR测定,以魏氏法为标准评价TEST1自动血沉仪测定ESR的准确性并进行校正。结果 100例标本用TEST1自动血沉仪测定的ESR结果(16.35 mm/h±13.49 mm/h)低于魏氏法的测定结果(21.68 mm/h±21.22 mm/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TEST1血沉仪与魏氏法测定ESR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r=0.881 9,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明显影响仪器法的测定结果;33例仪器法测定ESR的结果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的校正公式校正后(14.44 mm/h±10.39 mm/h)与魏氏法ESR的测定结果(15.52 mm/h±14.48 m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ST1自动血沉仪ESR的测定结果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需用魏氏法测定并进行校准,否则结果可能严重偏低。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分析2015 — 2019年中国居民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数据质量。  方法  选取河北、江苏、浙江、湖北和四川5个省10个国家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监测点,抽取2015 — 2019年其辖区内1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脑卒中急性事件报告卡”和“急性心肌梗死事件报告卡”(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若干份,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心脑血管事件质量研究信息系统”,由相关人员采集相应的临床资料,复核判定报告卡填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结果  查找并复核急性脑卒中事件报告卡2 184份核心变量报告完整率为100.00%,核心变量报告准确率为79.21%~95.15%,经复核有2 062份是脑卒中急性发作事件,阳性预测值为94.41%(93.07%~96.14%)。 2015 — 2019年脑卒中核心变量报告准确性呈现增高趋势(P<0.001)。 查找并复核急性心肌梗死报告卡699份,核心变量报告完整率为100.00%,核心变量报告准确率为75.10%~95.42%,经复核有668份为急性心肌梗死事件,阳性预测值为95.57%(92.86%~97.45%)。 2015 — 2019年急性心肌梗死报告卡诊断依据完整性和核心变量准确性呈现增长趋势(均P<0.001)。  结论  2015 — 2019年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完整性较高,报告准确性逐渐提升,仍然存在着一定比例的错报,需要进一步加强报告规范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估两种3D打印导板在辅助托槽间接粘接时准确性的差异。方法:利用离体牙按照牙弓形态排牙,标记测量点建立实验模型备用。通过数字化扫描仪获取数字化模型,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3D打印整段式和单牙位导板。通过制作的间接粘接导板将托槽转移定位到实验模型,测量标记点与托槽特定位点间距离,对转移前后距离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整段式和单牙式两种3D打印导板在托槽转移前后位置变化差值分别为(0.21±0.05) mm、(0.22±0.05) m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两种3D打印导板在辅助托槽间接粘接过程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