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78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260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1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1846篇
内科学   20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5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3067篇
综合类   2980篇
预防医学   39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68篇
  49篇
中国医学   647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277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435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385篇
  2015年   424篇
  2014年   672篇
  2013年   651篇
  2012年   778篇
  2011年   959篇
  2010年   793篇
  2009年   722篇
  2008年   711篇
  2007年   610篇
  2006年   503篇
  2005年   432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31.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常影响胫骨平台关节面,还可合并有半月板、交叉韧带的损伤,易于造成不良后果,导致关节疼痛、僵硬或畸形.治疗原则强调恢复关节面平整,保持关节稳定,故保守治疗较为困难.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和内固定物的进步,对稳定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以往单纯中央型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Ⅲ型)多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较慢.我院自2002年9月至2005年9月采用关节镜下经皮撬拔复位固定治疗单纯中央型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恢复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微创复位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3月—2020年12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40例,其中男36例、女4例,年龄18~58(39.6±10.8)岁,左侧22例、右侧18例,Sanders Ⅱ型16例、Ⅲ型24例。40例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关节镜组(采用关节镜下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术治疗)、大“L”形切口组(采用传统的大“L”形切口跟骨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每组20例。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骨折类型、术前美国足踝外科学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等基线资料差异;(2)比较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等围术期资料差异;(3)术后观察局部有无麻木感、是否钢板外露、切口皮肤坏死、术后1年是否有创伤性关节炎等手术并发症情况;(4)对比分析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Gissnae角和Bohler角。结果 (1)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骨折类型、术前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关节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0.94±0.08)cm、术中出血量(7.20±1.98)mL、手术时间(41.45±9.96)min、住院时间(8.45±2.01)d,大“L”形切口组患者的切口长度(14.35±1.63)cm、术中出血量(27.35±10.35)mL、手术时间(90.65±12.08)min、住院时间(17.15±6.72)d,关节镜组优于大“L”形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70、-8.54、-14.04、-5.54,P值均<0.001)。(3)术后平均随访12.3个月。术后关节镜组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创伤性关节炎、足背皮肤麻木。大“L”形切口组20例中,18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2例患者切口皮缘坏死、钢板外露,予腓肠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后伤口愈合;有4例患者术后感足背外侧麻木,经治疗分别于术后8~14个月痊愈。(4)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关节镜组为(92.10±3.16)分、大“L”形切口组为(91.3±2.45)分,术后2组患者跟骨的Gissnae角和Bohler角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较,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内固定牢固、切口愈合好、疗程短、术后瘢痕不明显、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3.
为促进腕关节镜术在我国的开展,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手标本5只,骨肿瘤截肢的成人手标本5只,对与关节镜术有关的大体及关节镜下解剖进行观察,文章详尽描述了9个关节镜学用入路的位置及毗邻关系,关节囊韧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附着点和形态特征,各入路的可视范围及关节囊内诸结构的镜下解剖特征,同时对各入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改进关节镜下治疗难治性髌前滑囊炎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6月~2014年5月对我院30例复发髌前滑囊炎患者,男22例,女8例。囊肿最大为8cm×12cm,最小为4cm×5cm,全部病例均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30分钟,术后固定2周。膝关节疼痛评价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对术前、术后3、6、12、24、36个月随访时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全部患者均无感染,无肿胀,关节活动正常,全部病例术后膝关节疼痛显著缓解,活动显著改善。仅有1例患者残留有膝前疼痛,1例患者局部皮肤有麻木感。结论关节镜下保守治疗髌前滑囊炎,美容效果和功能效果满意,适合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通过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双束重建治疗的29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14.0~29.5岁,平均19.4岁。测量TT-TG距离、髌骨倾斜角,计算Caton指数。术前、术后通过Kujala、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前TT-TG距离均小于20 mm、髌骨倾斜角小于20°,Caton指数0.9~1.1。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见脱位复发,术前术后Kujala评分分别为(51.32±5.52)分、(82.45±3.38)分;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分别为(53.25±5.85)分、(89.65±4.75)分;术前、术后髌骨倾斜角为13.15°±1.67°,6.94°±1.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双束重建治疗无严重骨性异常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近期随访无复发,可以显著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6.
胫骨平台骨折的现代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近年来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经验教训,为临床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法、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01-2007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89例,其中按照Schatzker分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Ⅴ型,Ⅵ型)67例,男性75例,女性14例。均行切开复位,严格按照内固定原则分别采用螺丝钉和/或外固定架、钢板、微创内固定系统固定骨折进行治疗,必要时辅以关节镜探查镜下手术。结果75例得到随访,最短6个月,最长6年,平均31个月。骨折均愈合,疗效评定参照Merchant标准,术后6个月优良率为81.6%,术后1年优良率为89.3%。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应当考虑手术治疗,周密的术前计划、妥善处理软组织损伤、正确选择切口、灵活应用内外固定物及关节镜辅助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7.
半月板损伤是常见的膝关节疾病,以往诊断方法主要依靠膝关节造影及膝关节镜,而无创性检查较少。Selby等于1986年首次用高分辩力超声诊断半月板损伤,国内报道较少。 我们自1991年10月至1996年4月用B型超声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病人23例(23个半月板),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14—62岁,对其中10例同时应用膝关节镜检查,9例送病理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138.
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取非负重区软骨替代负重区病变软骨,探讨软骨缺损的修复方式。方法对膝关节负重面软骨缺损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非负重面自体骨软骨移植,根据缺损大小选择不同大小的骨软骨移植物,术后行CPM功能锻炼1周,6周后负重行走。结果术后随访3~24月,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良好,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复查MRI示原软骨缺损区软骨表面光滑,移植物位置良好。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效果良好,创伤小,避免同种异体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及疾病的传播,是修复软骨缺损的好方式。  相似文献   
139.
邓伟华  李长秀  肖宁  陈斌 《河南中医》2023,(12):1873-1877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结合中药定向透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宁都县中医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在关节镜下进行肩袖修补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定向透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范围、上肢肌力)、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内旋、外旋)、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范围、上肢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前屈、后伸、内旋、外旋活动度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有效率为75.76%,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结合中药定向透药治疗肩袖损伤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0.
膝关节僵硬不同松解术式的临床观察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锋  张国庆  葛尊信 《四川医学》2001,22(6):552-553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手术与股四头肌成形术的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1996年1月至2000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例膝关节僵硬患者,分别采取镜下或传统术式,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镜下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切开组(P<0.01);镜下组明显缩短了总住院时间(P<0.05);术后住院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0.01);手术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结论 膝关节镜下松解粘连可使患者术后膝关节屈伸功能得到较满意的恢复,是一个创伤小、适应症广、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