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84篇
  免费   3985篇
  国内免费   3430篇
耳鼻咽喉   622篇
儿科学   939篇
妇产科学   994篇
基础医学   4389篇
口腔科学   1216篇
临床医学   12716篇
内科学   6777篇
皮肤病学   513篇
神经病学   2502篇
特种医学   28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2篇
外科学   8248篇
综合类   23651篇
预防医学   4689篇
眼科学   1501篇
药学   10138篇
  153篇
中国医学   8468篇
肿瘤学   1179篇
  2024年   648篇
  2023年   2378篇
  2022年   2062篇
  2021年   2265篇
  2020年   2020篇
  2019年   1964篇
  2018年   948篇
  2017年   1558篇
  2016年   1656篇
  2015年   2066篇
  2014年   3450篇
  2013年   3300篇
  2012年   4474篇
  2011年   4969篇
  2010年   4394篇
  2009年   4339篇
  2008年   5338篇
  2007年   4647篇
  2006年   4454篇
  2005年   5136篇
  2004年   4107篇
  2003年   4043篇
  2002年   3321篇
  2001年   2924篇
  2000年   2230篇
  1999年   1858篇
  1998年   1613篇
  1997年   1501篇
  1996年   1431篇
  1995年   1300篇
  1994年   1152篇
  1993年   833篇
  1992年   782篇
  1991年   676篇
  1990年   636篇
  1989年   620篇
  1988年   154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119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改良乳腺癌手术切口术中即刻行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TRAM)乳房再造的可行性及美学效果。方法 2001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乳腺癌患者77例,均为女性;年龄26~53岁,平均45岁。左侧39例,右侧38例。病程1~180d。乳腺癌临床分期:Ⅰ期11例,Ⅱ期60例,Ⅲ期6例。肿块大小1~4cm,其中外上象限34例,外下象限15例,内上象限22例,内下象限6例。组织病理检查:浸润性导管癌60例,导管内癌12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腋窝淋巴结阳性29例,阳性淋巴结数1~7个。阴性48例。其中35例为常规梭形乳腺癌切口:42例为距肿瘤边缘2cm圆形改良乳腺癌手术切口,改良切口中肿瘤位于内上、内下及外下象限时采用腋下切口进行淋巴结清扫,其中保留乳头乳晕切口10例。术后依据再造乳房外形、大小、位置、对称性以及切口瘢痕进行评分,3分以上为满意。结果 术后6例发生皮瓣边缘部分坏死,坏死率7.79%,其余皮瓣顺利成活。术后随访13~72个月,平均39个月。76例患者未出现复发和转移,1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42例改良切口患者再造乳房评分3分以上40例,再造乳房外形满意率为95.24%:35例常规梭形乳腺癌切口患者再造乳房评分3分以上31例,再造乳房外形满意率为88.57%。结论 依据不同肿瘤位置选择改良乳腺癌手术切口有利于缩小再造乳房切口瘢痕,提高再造乳房外形满意率。  相似文献   
992.
成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运动反应终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胸大肌、三角肌运动反应作为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定位下成人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终点的可行性。方法择期成人上肢手术240例,PNS定位下行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随机均分为四组:胸大肌运动反应终点组(A组)、三角肌运动反应终点组(B组)、肱二头肌运动反应终点组(C组)和胸大肌、三角肌或肱二头肌运动反应终点组(D组)。比较组间刺激域电流、获得终点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各神经分支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效果、各神经分支感觉阻滞效果及神经阻滞综合效果。结果D组获得终点时间短于A、B、C组(P<0.05),组间刺激域电流、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各神经分支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效果、各神经分支感觉阻滞效果及神经阻滞综合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阻滞综合优良率90.8%。结论胸大肌、三角肌运动反应终点可作为PNS定位下成人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穿刺针正确定位的满意、安全标志。  相似文献   
993.
雷米芬太尼对依托咪酯引发肌震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预注雷米芬太尼对依托咪酯引发肌震颤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体重指数在20~24 kg/m2,无神经肌肉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雷米芬太尼0.5μg/kg组(R0.5组)、雷米芬太尼1μg/kg组(R1.0组)和对照组(C组)。预注雷米芬太尼或生理盐水,2 min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记录预注前即刻(T0)、预注雷米芬太尼或生理盐水结束后1 min(T1)、2 min(T2)的SBP、DBP、HR、SpO2、RR、潮气量(VT),观察肌震颤程度并进行评分。结果与C组相比,R0.5和R1.0组依托咪酯引发肌震颤程度降低(P<0.01),R0.5和R1.0组相比肌震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重60 kg以上的患者与其他体重段的患者相比肌震颤相对易发生且程度严重(P<0.05);各组同一时点的SBP、DBP、HR、SpO2、RR、V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注雷米芬太尼0.5或1μg/kg均能够显著降低依托咪酯引发的肌震颤,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病毒性心肌炎呈巨R波型ST段抬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岳春  林加锋 《浙江医学》2008,30(2):178-179
巨R波型ST段抬高是心肌缺血时心电图表现的一种,在动物实验中较为常见,但在临床上尚属少见。其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期,也可见于不稳定型及变异型心绞痛、运动负荷试验、心房起搏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中,在严重脑挫伤、食物中毒及急性脑血管病等中也可见到。  相似文献   
995.
王晓武 《浙江医学》2008,30(2):192-193
近年来,子宫腺肌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尽管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不很确切。我院近年来采用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器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取得一定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6.
由于儿科工作的特点,护士经常需要弯腰操作.例如寻找血管静脉输液.人工喂奶等都需要长时间弯腰.操作完毕觉得腰酸背痛,长此以往,腰部肌肉处在紧张状态,得不到适当休息和缓解.造成腰肌劳损.腰背疼痛.重者引发椎间盘突出。为加强劳动保护,笔者自编护士腰部锻炼操.坚持锻炼6个月.可以明垃缓解腰肌疲劳.减少疼痛。  相似文献   
997.
体能训练致肌疝1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近6年来治疗体能训练所致肌疝1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8.
起搏治疗心肌疾病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宿燕岗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8):1487-1489
自从40多年前植入第一个人工心脏起搏器以来,心脏起搏工程技术(包括起搏电路、电极导线和电池等)得到了长足进步,同时对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也有了新的认识,使人工心脏起搏在临床上的应用有了很大进展。以往永久心脏起搏仅用于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房室传导阻滞(AV  相似文献   
999.
1000.
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是急性动脉阻塞致骨骼肌溶解的严重并发症。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早补液扩容、碱化尿液、早期血液净化治疗是降低截肢率、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就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