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2篇
  1篇
中国医学   14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摘要: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民族药材蚤状车前子中京尼平苷酸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方法:选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0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结果:京尼平苷酸和毛蕊花糖苷分别在0.015 1~0.604 8 mg·ml-1和0.005 1~0.205 3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回收率试验RSD均小于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1%和102.8%,RSD分别为1.27%,0.94%(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蚤状车前子药材中京尼平苷酸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构建稳定过表达人解偶联蛋白2 (UCP2)的张氏肝细胞株,观察UCP2对线粒体膜电位(MMP)和活性氧(ROS)的作用. 方法 将含有人UCP2 cDNA全长的重组质粒(pcDNA3.1-hU CP2)转染张氏肝细胞系,pcDNA3.1空载体作为对照.Zeocin筛选稳定表达UCP2的细胞株,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UCP2蛋白表达.利用不同剂量UCP2抑制剂京尼平(25、50、100μmol/L),预处理稳定表达UCP2的细胞株.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MMP和ROS水平变化.数据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Newman-keuls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cDNA3.1-hU CP2成功转染张氏肝细胞,UCP2相对表达量约为对照组的1.6倍.过表达细胞罗丹明123和2 ′,7 ′ -二氯氢化荧光素二脂荧光强度(分别为11.11±2.76和4.97±0.62)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张氏肝细胞(分别为15.56±2.55和6.14±1.25,q值分别为4.80和3.35,P<0.01和P< 0.05)和空载体对照组肝细胞(分别为16.11±2.93和6.23±1.13,q值分别为5.40和3.60,P<0.01和P< 0.05);空载体组上述两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京尼平低、中、高剂量组与过表达组相比,罗丹明123的荧光强度(分别为14.89±2.89,17.89±2.93,24.00±2.55,q值分别为4.08,7.33和13.93,P值均<0.01)和2 ′,7 ′-二氯氢化荧光素二脂的荧光强度(分别为9.16±0.78,10.84±1.09, 11.83±1.25,q值分别为12.00,16.83和19.67,P值均<0.01)均明显升高,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 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人U CP2的张氏肝细胞株,UCP2表达水平及活性变化可通过MMP和ROS影响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93.
目的建立蒙药复方森登-4特征图谱及同时测定其中没食子酸、京尼平-1-β-D-龙胆二糖苷、栀子苷、(2R,3R)-双氢杨梅素、芦丁、杨梅素6个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蒙药复方森登-4特征图谱色谱系统:用Extend-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0.6%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流速为1 m 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蒙药复方森登-4中6个成分含量测定色谱系统:用Extend-C18(250 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6%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 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和292 nm,柱温为27℃,进样量为10μL。结果蒙药复方森登-4特征图谱共检出90多个峰,与标准品HPLC图谱比对,共指认出10个峰,其中6个峰可以含量测定。经后续HPLC含量测定,6个成分的含量均在线性范围内,并与其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均r=0.999 9);平均回收率在98.29%~103.75%之间,RSD为1.44%~2.97%。结论本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作为蒙药复方森登-4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4.
杜庆鑫  魏艳秀  李钦  刘攀峰  杜红岩 《中草药》2017,48(13):2746-2751
目的建立杜仲Eucommia ulmoides雄花6种活性成分的测定方法,分析杜仲雄花生长发育动态及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超声法进行提取,采用Al Cl3比色法测定总黄酮,采用HPLC法测定其他6种成分,色谱柱为Thermo hypersil gold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6 nm(0~15 min)、236 nm(15~55 min)、255 nm(55~100 min);体积流量1.0 m L/min。结果花径、花高、鲜质量、干质量、雄蕊长度和雄蕊数均在盛花期达到最大值;总黄酮、绿原酸以及活性成分总量均以花蕾期最高,始花期最低;桃叶珊瑚苷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京尼平苷酸量花蕾期最低,至盛花期达到最高值,末花期有所下降;京尼平苷、异槲皮苷和紫云英苷量均以盛花期最高,始花期最低。结论花期对杜仲雄花形态、产量、活性成分量及质量均有很大影响,为杜仲雄花质量控制及相关产品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5.
曾杰  肖亚平  安尧  徐晓玉 《中草药》2017,48(24):5143-5150
目的建立右归饮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9种成分(京尼平苷酸、莫诺苷、绿原酸、栀子苷、马钱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甘草苷、芦丁和甘草酸)的量,为控制右归饮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ursuit XRs 5 C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建立10批右归饮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与各组方药味及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图比对,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和指认,并测定指认出的9个成分的量。结果 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04;共标定30个共有峰,其中8个来自杜仲,8个来自甘草,6个来自山茱萸,2个来自附子,2个来自熟地黄,1个来自肉桂,山药及枸杞对共有峰贡献不明显,其中3个共有峰不能明确其来源;通过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发现7号峰为京尼平苷酸、9号峰为莫诺苷、11号峰为绿原酸、12号峰为栀子苷、13号峰为马钱苷、14号峰为松脂醇二葡萄糖苷、18号峰为甘草苷、21号峰为芦丁及30号峰为甘草酸,并对这9种成分进行了定量测定,其定量测定结果分别为87.6~119.1μg/g、323.6~365.6μg/g、108.3~124.1μg/g、79.5~85.0μg/g、171.7~188.0μg/g、163.0~238.3μg/g、64.5~53.3μg/g、159.8~168.5μg/g、72.8~83.6μg/g。结论所建立的右归饮HPLC指纹图谱及定量测定方法稳定性、重复性好,可为右归饮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栀子总苷缓释片多组分体外释放度评价方法。方法采用转篮法测定释放度,HPLC法测定羟异栀子苷、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的释放速率,UV法测定栀子总苷释放速率,采用相似因子法和释放机制评价多组分释放的同步性。结果羟异栀子苷、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总苷与栀子苷释放速率相近,与栀子苷释放度的相似因子分别为81%、72%、91%,释放机制均符合Higuchi方程,说明栀子总苷缓释片多组分是均衡释放的。结论本法可用于栀子总苷缓释片多组分体外释放度评价。  相似文献   
97.
罗家敏  高雯  李萍 《中草药》2022,53(11):3480-3486
目的 建立栀子的指纹图谱,并同时建立其中6个主要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分析方法,以期对栀子药材进行整体质量控制。方法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结合紫外变波长分段检测,在各类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下,建立包含环烯醚萜苷类(240 nm)及二萜类(440 nm)成分信息的栀子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分别以栀子苷和西红花苷I为内标,计算4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山栀苷、山栀子苷B、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和栀子苷)和2个二萜类成分(西红花苷I和西红花苷II)的校正因子,通过4台高效液相色谱仪及4根不同色谱柱进行耐用性考察,并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比较,验证一测多评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19批栀子的指纹图谱共标定20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981~0.999;在240nm下,以栀子苷为内标,山栀苷、山栀苷B、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和栀子苷的校正因子分别为1.15、1.36、1.54和1.00;440 nm下,以西红花苷I为内标,西红花苷II的相对校正因子为1.11,且耐用性较好。应用一测多评法测定6个成分的含量,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比较,含量准确度均值为100.14%,RSD<3%,无明显差异。19批栀子中6个待测成分的质量分数范围分...  相似文献   
9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隐匿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认知障碍、学习和记忆功能损失、行为能力反常、痴呆等为主要特征,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有效阻止或逆转AD。栀子为茜草科栀子属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J.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环烯醚萜类、三萜类、有机酸类和挥发油类,其中环烯醚萜类为栀子的主要活性成分。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栀子环烯醚萜类成分抗AD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梳理归纳,以期为抗AD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京尼平苷治疗脑缺血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PubChem、PharmMapper、GeneCards、OMIM数据库分别对京尼平苷和疾病的靶点进行预测,借助Venny 2.1.0工具将二者取交集获取共有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随后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对核心靶点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基于核心靶点基因开展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基因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Tool软件对所筛选的核心靶点分别与京尼平苷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PPI网络,获得173个交集靶点,包括酪氨酸蛋白激酶(SRC)、蛋白激酶B1(AKT1)、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级成员1(HSP90AA1)、PIK3R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京尼平苷治疗脑缺血可能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化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Ras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脑缺血的作用。结论 预测了京尼平苷治疗脑缺血的潜在作用机制,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制备载硫酸长春新碱(VCR)微球的胶原/纤维蛋白胶的缓释药膜并研究其性质,考察京尼平的交联浓度(0、0.05、0.1、0.2 mol/ml)对药膜性质的影响.方法 冷冻干燥和京尼平交联法制备多孔胶原膜,将VCR微球混合纤维蛋白胶后加入多孔胶原膜中制备胶原/纤维蛋白胶复合药膜,考察药膜的表面形态、机械性能、降解性质和体外释药行为,并用CCK-8法检测药膜对3种肿瘤细胞(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体外抑瘤率.结果 随着交联剂京尼平浓度的增加,药膜机械强度增加,而断裂伸长率降低.VCR微球与纤维蛋白胶及胶原复合制备成药膜,可达到双重缓释的作用,减少药物突释,并延缓药物释放.未交联的F0药膜药物24h突释为(41.8±3.4)%,京尼平交联后的F0.05、F0.1和F0.2药膜的药物突释分别为(38.4±4.1)%、(35.2±3.6)%和(34.3±3.7)%.未载药的F0.1药膜无显著细胞毒效应,而载药的F0.1药膜在不同时间释放的药液对3种肿瘤细胞株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对各细胞株敏感度不同.结论 F0.1药膜能不同程度减少药物的突释,使药物释放更加平稳缓慢,有望用作抗肿瘤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