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12篇
  免费   2413篇
  国内免费   1508篇
耳鼻咽喉   98篇
儿科学   550篇
妇产科学   312篇
基础医学   2420篇
口腔科学   428篇
临床医学   6137篇
内科学   3511篇
皮肤病学   420篇
神经病学   1393篇
特种医学   17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1944篇
综合类   12511篇
预防医学   4577篇
眼科学   320篇
药学   5941篇
  71篇
中国医学   3910篇
肿瘤学   1523篇
  2024年   274篇
  2023年   1143篇
  2022年   1011篇
  2021年   1370篇
  2020年   1261篇
  2019年   1254篇
  2018年   625篇
  2017年   1130篇
  2016年   1219篇
  2015年   1352篇
  2014年   1862篇
  2013年   1901篇
  2012年   2577篇
  2011年   2694篇
  2010年   2292篇
  2009年   2191篇
  2008年   3174篇
  2007年   2532篇
  2006年   2229篇
  2005年   2487篇
  2004年   1993篇
  2003年   1776篇
  2002年   1368篇
  2001年   1370篇
  2000年   1061篇
  1999年   897篇
  1998年   772篇
  1997年   762篇
  1996年   667篇
  1995年   561篇
  1994年   475篇
  1993年   308篇
  1992年   286篇
  1991年   276篇
  1990年   232篇
  1989年   195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容量感觉训练法用于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缩短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时间的方法.方法 按入院顺序将42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与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训练法进行膀胱功能重建,观察组采用容量感觉训练法进行膀胱功能重建.观察两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膀胱排尿功能恢复情况及泌尿系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尿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主排尿量及排尿正常恢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容量感觉训练法可使膀胱得到合理的容量刺激,缩短尿管留置时间,有效预防泌尿系感染及促进膀胱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02.
103.
对 95例SARS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其中 85例痊愈 ,1 0例死亡。 85例痊愈患者 ,病程第 7天平均CD4 + ( 3 2 5± 1 90 )个 /μL ,CD8+ ( 3 1 9± 3 1 5 )个 /μL ,CD4 + /CD8+ 1 .2 5± 0 .71 ,与我国正常人相比〔平均CD4 + ( 72 7± 2 5 5 )个 /μL、CD8+ ( 5 3 9± 1 3 4)个 /μL ,CD4 + /CD8+ 1 .49〕 ,T淋巴细胞亚群明显下降 (P =0 .0 0 1 )。病程第1 4天左右免疫功能逐渐恢复 ,平均CD4 + ( 5 61± 5 2 2 )个 /μL ,CD8+ ( 3 70± 2 71 )个 /μL ,CD4 + /CD8+ 1 .68± 1 .1 1。 2 1d后免疫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平均CD4 + ( 675± 448)个 /μL ,CD8+ ( 4 67± 2 41 )个 /μL ,CD4 + /CD8+ 1 .48± 0 .68。 1 0例死亡患者的T细胞亚群在入院后逐渐出现下降趋势 ,病程第 7天CD4 + ( 2 48± 82 )个 /μL ,CD8+ ( 2 3 3± 1 1 5 )个 /μL ,CD4 + /CD8+ 1 .2 1± 0 .40 ,第 1 4天T淋巴细胞继续下降 ,平均CD4 + ( 1 81± 1 2 8)个 /μL ,CD8+ ( 1 73± 1 0 9)个 /μL ,CD4 + /CD8+ 1 .1 7± 0 .45 ,2 1d后CD4 + 细胞继续下降 ,平均CD4 + ( 1 2 5± 46)个 /μL ,CD8+ ( 94± 3 8)个 /μL ,CD4 + /CD8+ 1 .44±0 .5 9。结果提示 :SARS患者早期可能存在异常的免疫反应 ,这种异常免疫反应可能是导?  相似文献   
104.
软胶囊崩解迟缓现象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储存条件以及软胶囊处方对明胶胶片稳定性的影响,探讨软胶囊崩解迟缓的原因。方法:制备明胶胶片模拟软胶囊囊壳,采用溶胀动力学法测定明胶胶片平衡溶胀量(Seq),同时测定软胶囊内容物溶媒PEG400中甲醛含量。以上述结果为指标,考察不同储存条件与胶囊处方对明胶胶片交联程度的影响。结果:空白明胶胶片在40℃条件下Seq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EG400中甲醛含量增加。含有甘油、山梨醇、二氧化钛等辅料的胶片浸泡在PEG400中后Seq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EG400中甲醛含量量著增加。加速条件下含有抗氧剂的胶片Seq与PEG400中甲醛含量变化不大。结论:在考察的储存条件中,温度对软胶囊稳定性影响较大。含有一些常用辅料的明胶胶片易受PEG400中外源性醛类杂质的影响,Seq降低。低沮保存、纯化辅料以及添加抗氧剂有助于缓解软胶囊崩解迟缓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5.
接触镜与泪液形态关系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配戴不同种类接触镜后眼表面泪膜的形态、稳定性及泪液量的变化。方法 :对日戴SCL、RGPCL和Ortho KCL的 2 14名近视患者 4 2 8只眼 ,利用表面泪膜观察装置 (DR 1)观察戴镜前后眼表泪液膜和戴镜状态下镜上泪液膜的形态分级 ,同时测定泪膜破裂时间 (BUT)。利用酚红染色棉丝测定SCL戴镜前后的泪液量 ,并用折射仪 (AtagoCL 1)测量SCL含水量的变化。结果 :SCL配戴者随戴镜时间延长 ,BUT明显缩短 (P <0 .0 1) ,RGPCL和Ortho KCL配戴者戴镜 5年以内 ,BUT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戴镜后RGPCL ,Ortho KCL和非戴镜正常眼三组间眼表泪膜分级比例差异无显著性 ,SCL组Ⅰ级比例为 6 .5 % ,显著低于其他组(16 .1%~ 2 3.0 % )。镜上泪膜 ,SCL、RGPCL和Ortho KCL三组均以Ⅳ级为主 (分别占 5 4 .4 %、5 3.4 %和 5 1.5 % ) ,SCLⅠ级比例仅 1.9% ,显著低于另二组 (分别占 6 .2 %和 12 .4 % )。SCL配戴者随戴镜时间延长 ,泪液量轻度减少 ,SCL含水量在戴镜 1w后即显著降低。结论 :科学配戴接触镜对泪液膜质量无明显影响 ,但SCL长期使用可能对泪膜有一定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正> 1998年10月~2002年3月,作者在性病专科门诊对122例尖锐湿疣(CA)患者进行了以电灼手术为基础的治疗观察,发现有48例复发,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治疗观察的CA患者共122例,其中男86例,女36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56岁,平均30.5岁;男患者病变主要发生在冠状沟、包皮系带、阴茎体和尿道口,伴肛门CA者7  相似文献   
107.
108.
胸腺肽α1对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 ,用胸腺肽α1治疗 2个月 ,第 1个月每日 1.6 mg,第 2个月隔日 1.6 mg,均为皮下注射 ,观察治疗前后 T细胞亚群及 NK细胞、患者生活质量、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30例患者用胸腺肽α1前 ,CD4、CD4 /CD8、NK细胞分别为 (32 .33± 6 .2 5 ) %、(0 .77± 0 .2 3) %、(16 .0 5± 6 .79) % ,治疗后为 (39.4 2± 9.2 6 ) %、(1.19± 0 .5 3) %、(2 4 .37± 8.2 3) %。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意义 (P<0 .0 5 ) ,患者生活质量分值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提高 (P<0 .0 5 )。结论 :胸腺肽α1能提高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是较理想的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109.
<正>1.量符号及其书写规则量符号——量的外文符号。在标准中,对每个量都给出了1个或2个以上符号,这些符号就是标准化符号。在科技论文的写作及编辑出版过程中必须采用标准量符号。对于标准量符号的书写与使用,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相似文献   
110.
1病例报告 患儿男性,11岁,学生.以胸痛、关节疼痛、高热8 d为主诉入院.曾就诊于县医院门诊,怀疑左侧胸膜炎和变应性亚败血症而住院治疗.X线检查诊断为左肺内炎症.实验室检查示:血白细胞46.0×109/L,中性粒细胞0.74,淋巴细胞0.26.心电图正常.对症治疗19 d,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后体温一直持续在38.0~40.5 ℃.来本院社区门诊就诊时患儿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口渴、喜冷饮,汗出,脉微细无力,舌体瘦小,舌质红而少津,体温40.2 ℃,心率130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67.5/37.5 mm Hg(1 mm Hg=0.133 kPa),血白细胞降至22.7×109/L,中性粒细胞0.74,淋巴细胞0.26.中医辨证为肺气虚、肝肾阴不足、邪热伏于肺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