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富含二硫键毒素多肽广布于蝎、胡蜂、蜘蛛、海葵、蜈蚣、芋螺与蛇等有毒动物毒液中,具有抗菌、抗肿瘤、镇痛、抗血栓、抑制或激活离子通道等多种生物学活性[1-3]。基于二级结构差异,这类多肽可分为四类:(1)α螺旋/β折叠,如BmKTX[4];(2)α螺旋,如[κ-hefutoxin[5];(3)β折叠,如TRTX-Hhn2b6];(4)  相似文献   
82.
神经营养因子是影响神经元发育和维持神经可塑性的重要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由胶质细胞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种糖基化、二硫键结合的同型二聚体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具有支持神经元的生长,助于神经元的存活和分化,并抑制细胞死亡的作用,可以保护听觉系统的感觉细胞免受噪声的破坏等[1]。  相似文献   
83.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PDI)是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家族的原型成员,由P4HB(prolyl 4-hydroxylase subunit beta)基因编码,是脯氨酸-4-羟化酶P4H蛋白的β亚基,故又称P4HB。主要存在于内质网中,通过酶活性和分子伴侣功能帮助蛋白质正确折叠,在病理生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外对PDI的相关研究诸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除了在内质网中的关键作用外,细胞表面PDI在启动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尤为突出。PDI可以迅速从血管损伤部位的活化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中分泌出来,促进血小板活化和纤维蛋白形成,同时也能介导凝血因子活化、释放和凝血通路激活。用抗体或小分子抑制剂抑制PDI会阻止血栓形成。鉴于细胞外PDI在血栓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了解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血栓疾病致病机制势在必行。目前正在努力确定PDI的细胞外底物,这些底物参与了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与血栓形成之间的网络途径。本文重点阐述目前对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介导血栓形成机制的理解,并讨论通过靶向PDI阻断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探讨该物质防治血栓性疾病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利用具有天然N-末端的重组鸡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hicken cystatin,cC)在毕赤酵母中高效分泌表达,研究淀粉样沉淀倾向。方法通过在巴氏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菌株X-33中甲醇诱导表达cC能与刚果红特异性结合特性和硫磺素T荧光分析聚积方法研究聚集的特性。结果重组cC形成的类淀粉样蛋白的聚集量有明显增加,30 d时,紫外分光光度检测,重组cC为1.21μmol/L,重组cC荧光强度由1.08增至18.05,即聚集程度增加。结论野生型cystatin C也有形成淀粉样沉淀倾向。  相似文献   
85.
利用自制100 ml微波反应管通过微波辅助固相肽合成技术制得奥曲肽原料药中关键有关物质脱苏氨醇奥曲肽(1)。采用Fmoc策略以2-Cl-Trt-树脂为固相载体,经上载、缩合、脱保护、裂解等操作合成还原型脱苏氨醇奥曲肽,再用空气氧化法并加入活性炭快速氧化得到1,总收率62.9%,单批次产量达3.5 g,中间体及终产物经高分辨质谱及氨基酸分析确证,并通过圆二色谱法研究了环合前后多肽构象的变化。该方法比传统固相合成方法快捷,为研究奥曲肽的关键有关物质提供了可行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86.
考察了过量表达CHO细胞的内源性XBP1(X-box binding protein 1)对于重组CHO细胞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XBP1无法改善DMSO作用下CHO细胞中HBsAg的分泌,但能促进DTT作用下的HBsAg的分泌。进一步研究发现,细胞在DTT作用下形成了内质网分泌压力,而在DMSO作用下,没有形成内质网分泌压力。由此推断在内质网成为分泌限制部位的情况下,XBP1能够促进HBsAg的分泌;而DMSO通过促进二硫键的形成促进了HBsAg在内质网中的分泌,使得分泌限制部位发生在分泌过程中的其他细胞器。  相似文献   
87.
二硫键异构酶在神经变性疾病中的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disulphide isomerase,PDI)作为巯基-二硫键交换反应的催化剂,可促进蛋白二硫键的生成和错配二硫键的重排;同时它具有分子伴侣活性,能抑制错误折叠蛋白的聚集。在神经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症、阿尔兹海默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多聚谷氨酰胺疾病中,PDI可通过抑制错误折叠蛋白的聚集以及遍在蛋白化,起到神经保护作用。但是PDI能被过量的一氧化氮亚硝基化,导致其蛋白质构象改变和功能障碍,影响神经元的连通性和可塑性,触发神经元的凋亡通路。本文就最新研究综述了PDI的结构功能、调控机制及在神经变性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89.
HIV-l进入抑制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HIV包膜糖蛋白gp120与宿主细胞表面CD4分子和辅助受体的结合位点,以及跨膜糖蛋白gp41的融合活性.细胞表面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可以粘附到受体CD4分子上,并于CD4分子与包膜糖蛋白gp120结合位点临近.这种结合可以分解包膜糖蛋白gp120上的二硫键,进而促使包膜糖蛋白gp120和跨膜蛋白gp41发生主要的构象变化,使HIV进入到宿主细胞.  相似文献   
90.
白的正确折叠,提高尿激酶表达产物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