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10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以TiCl4和异丙醇为原料制备了固定化催化剂TiO2-SiO2(TSO),并用于染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讨论了制备条件和光催化降解条件.TSO保持了硅胶的骨架结构,具有大的比表面,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用于染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脱色率可达100%,用于印染废水的光催化降解,脱色率达89%,COD去除率达70%.  相似文献   
72.
光触媒是一种新的环境净化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报道主要涉及污染物的降解、空气净化.本文将对光触媒技术作用机理和消毒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新型光敏剂黑色二氧化钛b-TP-700介导的光动力学反应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利用固相原位热还原法成功制备b-TP-700。用31.25、62.5、125、250、500、1 000 μg/ml b-TP-700处理PC-3细胞12、24、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荧光共...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对大鼠血常规和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Nano-TiO_2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大鼠,雌雄各半。Nano-TiO_2组每天灌胃给予250mg/kg b.wt.的Nano-TiO_2混悬液,对照组每天灌胃给予生理盐水。10周后处死,观察Nano-TiO_2对大鼠血常规和凝血指标的影响。结果灌胃10周后,Nano-TiO_2组、对照组雌雄大鼠一般生长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ano-TiO_2组雄性大鼠EO值(1.6%±0.7%)低于对照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no-TiO_2组雌性大鼠BA值(0.11%±0.05%)低于对照组(0.15%±0.07%),其MO值(3.1%±0.7%)高于对照组(2.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上述指标均在本实验室历史数据或文献报道范围内。Nano-TiO_2组雌、雄大鼠PT值(23.2±0.9、25.4±1.1)及APTT值(14.2±0.7、15.1±1.3)与对照组PT值(23.6±1.4、24.5±1.9)及APTT值(13.7±0.6、14.4±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本实验室试验研究条件下,Nano-TiO_2对大鼠血常规和凝血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5.
76.
光触媒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抗菌消毒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源于日本,具有抗紫外线、抗菌和抗老化等特点。光触媒材料包括硫化镉(CdS)、氧化锌(ZnO)和二氧化钛(TiO_(2))等。TiO_(2)由于其氧化性强,化学性质稳定,成为目前最主要的光催化材料,该物质具有无毒、无害、无刺激等特点,且能够解决部分传统消毒技术存在的问题,已被成功应用于医院消毒、空气净化、水质处理等领域。本文以光触媒材料——纳米TiO_(2)为代表,对其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纳米级二氧化钛对正畸托槽粘接剂抗菌效果及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在光固化托槽粘接剂(Grengloo)中加入质量分数1%、2%、3%纳米级二氧化钛。空白对照组不加入二氧化钛。将托槽粘接于离体前磨牙上,测量拉伸粘接强度与粘接剂残留量。粘接剂制成树脂圆片与菌悬液共培养48 h后,进行细菌活性与代谢测定。结果 4组粘接剂的拉伸粘接强度和粘接剂残留指数无显著差异。2%、3%组的pH值明显增加、乳酸产生量明显减少,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别。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的三组菌落计数均明显减少,但3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2%纳米二氧化钛对Grengloo托槽粘接剂拉伸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同时提高其抗菌性。  相似文献   
78.
种植义齿修复牙缺失被运用到临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Branemark 教授[1]于1969年首次提出的“骨结合”概念,成为现代口腔种植学的重要理论依据。近年来,种植体常用金属钛的表面改性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尽管采用了各种物理学、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种植体植入骨内后的平均骨结合率只有55%[2],远低于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所希望的100%。此外,种植体植入骨内后的愈合速度、远期植入效果也不甚理想。对于某些特定的患者如骨质缺损量多、骨质疏松、糖尿病、长期吸烟等,种植义齿的修复也存在软组织愈合缓慢、难以形成种植体骨结合界面、种植体周围炎等诸多问题[3]。钛表面纳米化修饰可提高牙种植体表面的骨结合率[4]。常见的种植体表面活化处理多采用减成或加成的方法在种植体表面构建微观形貌或生物活性涂层。大颗粒喷砂、阳极氧化、酸蚀处理、钛浆喷涂、微弧氧化、激光熔覆、溶胶凝胶、羟基磷灰石涂层、各类偶联接支蛋白的生物活性涂层、抗菌药物的加载[5]等方法均被运用到种植体表面改性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中,进行了口内种植技术多元化的尝试。钛表面随时间增加而出现生物活性降低的现象被称为钛生物老化。紫外线照射可引发二氧化钛(分子式TiO2)表面光催化反应,分解表面有机物,提高材料亲水性。本文就光催化反应用于TiO2纳米管表面活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制备具有近红外荧光的纳米二氧化钛(TiO2),并考察纳米粒的载药及体外释放性能。 方法 通过水热法合成掺杂钐的TiO2(Sm-TiO2),采用透射电镜(TEM)对其进行表征,测定其荧光光谱,并考察对多柔比星(DOX)的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曲线。结果 所制备的纳米粒分散均匀,外观呈梭状,长度100~200 nm,发射波长640~670 nm,在水中的载药量达11.5%,体外释放具有pH敏感性。结论 所制备Sm-TiO2有良好的近红外荧光发光效果、较高的载药量及可控的体外释放,可以作为新型药物载体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0.
研究发现,纳米二氧化钛可引起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生殖系统也有一定的损伤作用。纳米二氧化钛对小鼠生殖毒性作用主要包括干扰并抑制精子和卵子增殖、扰乱激素平衡、损伤生殖器官和危害子代的生长发育等。已知的毒性作用机制有因精子的损伤、基因表达的改变和性激素的失衡等导致雄性小鼠繁殖力下降;因血液生化参数的改变、性激素的失衡和细胞因子表达的改变等导致雌性小鼠繁殖力下降。本文就纳米二氧化钛对小鼠生殖毒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