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2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4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279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634篇
内科学   512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2089篇
预防医学   1220篇
药学   735篇
  6篇
中国医学   391篇
肿瘤学   1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408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438篇
  2008年   467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466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目的了解汝城县不同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的变化情况。方法用ELISA法测定近年来我县不同人群HB-sAg携带情况。结果成人组为14.1%-15.5%,孕妇组为8.8%-13.6%,儿童组为4.0%-8.6%。结论预防及控制乙型肝炎的形势仍十分严峻 应加强卫生院宣教,进行主动免疫及防止母婴传播等措施。  相似文献   
82.
文汉城  孙越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22-1122
目的:对HBV ELISA方法学研究。方法:用ELISA法采用连续两次显色,对219份血清标本进行HBV定性试验,观察结果颜色反应。结果:经连续两次显色结果,发现所有阴性反应孔先后两次显色反应一致,结果完全相同。而第一次显色反应的阳性孔,经第二次显色反应,其中3.9%由阳性转为阴性,由第一次显色反应的弱阳性孔,经第二次显色反应其中33.3%由弱阳性转为阴转。结论:通过ELISA两次显色结果对比,可以排除因洗板不当或其他原因而造成标本污染或反应孔之间污染,所出现的假阳性结果反应,从而保证ELISA定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3.
84.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时引起的肝脏损伤,是病毒和宿主免疫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慢性感染时,即使发生较严重的肝脏病变,但由于肝脏有巨大的贮备能力,在临床上可呈现较隐匿的过程,因而绝大多数患者在体格检查时偶然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对母婴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6月至2004年6月期间120例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将其分为肝功能异常组54例,肝功能正常组66例,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①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胎膜早破21.7%,早产12.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1.7%,胎儿宫内窘迫14.2%,新生儿窒息11.7%,产后出血4.2%。②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肝功能异常组与肝功能正常组相比(%):胎膜早破(29.6,15.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2.2,3.0),胎儿宫内窘迫(25.9,4.5),产后出血(9.3,0),新生儿窒息(20.4,4.5),低体重儿(14.8,3.0).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增加。结论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肝功能异常对这些并发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研究化疗对淋巴瘤伴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比较50例HBsAg(-)、20例HBsAg(+)和18例小三阳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HBsAg(-)组、HBsAg(+)组和小三阳组化疗后Ⅲ级以上肝功能损害分别是0%、15%、55%。结论伴乙肝病毒感染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明显,尤其小三阳患者损害更为严重,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88.
浅谈乙肝病毒及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63年Blumberg在两名接受输血治疗的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一种异常的抗体,即奥抗开始。到1967年才明确称为肝炎相关抗原(HAA)。1970年才在电镜下观察到了乙肝病毒(HBV)形态,一直到1986年才将其正式列为嗜肝DNA病毒。在电镜下发现乙肝病毒是由外膜和核心部分组成。其外膜为蛋白质部分,由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组成。三种颗粒均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89.
据医学空间网3月24日报道(原载Hepatology 2005 Mar;41(3):626—33),HIV-1 的G至A超突变受到一种脱氨酶APOBEC3G的诱导,并与宿主的抗病毒防御机制有关。此酶能通过一种未知的机制来减少HIV-1的复制,同时发现这种酶也能减少乙肝病毒的产生,但其发生作用的机制亦未十分明确。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很难发现HBV的超突变。  相似文献   
90.
近年的研究发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不仅是艾滋病最好的药物治疗手段,其许多药物组合对乙肝病毒感染也同样有效。在延缓艾滋病患者病情、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和生存质量等方面HAART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HAART的基本组成有三大类药物:核苷类似物(NRTIs),主要有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双脱氧肌苷、双脱氧胞苷、阿巴卡韦、司他夫定、扎西他滨、特拉夫定;非核苷类似物(NNRTIs),有奈韦拉平、地拉韦定、依法韦仑;蛋白酶抑制剂(PIs),如沙奎拉韦、茚地那韦、奈非那韦、利托那韦、安普那韦、洛吡那韦等。两种核苷类似物联合后二者各一种,即构成了HAART,著名的“鸡尾酒疗法”即包含在此内。这一方法由于多药联合、疗程较长,对机体有广泛的不良影响,其许多副作用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