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8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252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9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93篇
内科学   214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1034篇
预防医学   11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137篇
  1篇
中国医学   1376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痤疮宁胶囊由丹参、黄柏、菊花等组成,具有疏风清热、祛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痤疮、暗斑,效果较好。本实验通过薄层扫描法,对方中主药丹参所含丹参酮ⅡA进行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1 仪器与药品  日本岛津CS-930型双波长薄层扫描仪。  50μl微量进样器(上海康利医疗器械公司);丹参酮ⅡA对照品(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痤疮宁胶囊(合作单位提供);所用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2 实验条件的选择2.1 展开剂 经实验,展开剂以苯—乙酸乙酯(19:1)为宜,自然光下,丹参酮ⅡA呈红色斑点。2.2 仪器参数 采用双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  相似文献   
992.
丹参酮对β-淀粉样肽致拟痴呆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β-淀粉样肽(A13)致拟痴呆小鼠(AD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单侧脑室一次性注射可溶性大片段Aβ1-42复制拟痴呆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脑复康(200mg/kg)组及丹参酮(20、40、80mg/kg)组。通过避暗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丹参酮对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血清、脑、肝脏内SOD、MDA含量和皮层和海马中AChE、NO含量的变化。结果脑室内注射Aβ1-42后小鼠出现学习记忆障碍;血清、脑、肝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大脑皮层、海马组织中AChE、NO含量上升;应用丹参酮后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丹参酮组中、高剂量组抑制了血清、脑、肝中SOD活性的降低和MDA含量的增加(P〈0.01,0.001),亦减少大脑皮层、海马组织中AChE、NO的生成(P〈0.05,0.01,0.001)。结论丹参酮对β-淀粉样肽致拟痴呆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AChE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93.
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运用非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组病例中,结合有关文献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并探索常规处理结合中医中药在其治疗中的疗效。结果:36例中,除3例中转手术外,其余病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愈。提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丹参酮胶囊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凝血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11~2020-11我院收治的8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采取丹参酮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氧化应激[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F-Px)]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PTT高于治疗前,FIB、PLT低于治疗前,观察组APTT高于对照组,FIB、PL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AT、SOD、GSF-Px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能够有效改善UC患者高凝状态,缓解氧化应激反应,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5.
996.
《中成药》2019,(1)
目的考察不同混合溶剂(二氯甲烷-二氧六环、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丙酮、二氯甲烷-乙腈)对丹参酮Ⅱ_A-PLGA微球的影响。方法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后,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粒径、体外释放度、药物分布参数,分析微球性能与溶剂性质的相关性。结果所得微球平均载药量约10%,包封率约90%,粒径约40μm。不同混合溶剂中微球体外释放行为、药物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显著。结论混合溶剂对丹参酮Ⅱ_A-PLGA微球性能和药物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配伍γ-分泌酶抑制剂3,5-二氟苯乙酰-L-丙氨酰-S-苯基甘氨酸-t-丁酯(DAPT)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肾组织Notch/Jagged通路相关蛋白NICD、Hey1、Rbp-Jk及ColⅠ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肾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取24只大鼠结扎右侧输尿管建立UUO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丹参酮ⅡA组、DAPT组、配伍组,每组6只。另取6只大鼠设为正常组。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灌胃,其余各给药组分别给予丹参酮ⅡA(25 mg/kg)、DAPT(12 mg/kg)、丹参酮ⅡA(25 mg/kg)+DAPT(12 mg/kg)灌胃,2周后处死大鼠取右肾组织。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NICD、Hey1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Rbp-Jk、ColⅠ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asson染色评分升高(P0.05),NICD、Hey1、Rbp-Jk、ColⅠ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Masson染色评分、NICD、Hey1、Rbp-Jk、ColⅠ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丹参酮ⅡA组及DAPT组比较,配伍组Masson评分、NICD、Hey1、Rbp-Jk、ColⅠ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丹参酮ⅡA配伍DAPT可改善UUO模型肾间质病理损害,减轻肾纤维化过程中胶原纤维合成沉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ICD、Rbp-Jk、Hey1及ColⅠ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影响Notch/Jagged信号途径转导相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肺心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氧疗、抗感染、利尿、强心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和贝那普利,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高切黏度、低切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高于对照组的60.0%(18/30)(P0.05)。治疗组中1例患者静脉滴注丹参酮ⅡA磺酸钠过程中出现皮疹,停药后恢复。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肺心病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脂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安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6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组患者均使用尼莫地平、阿司匹林或氯比格雷,酌情使用降压药、降糖药、脱水剂及抗生素等西药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中有效率为76.7%,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疗效较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STS)对脓毒症小鼠脑微血流和神经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32只昆明小鼠常规开颅窗后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组)、STS对照组(STS组)、脓毒症模型组(LPS组)、STS治疗组(LPS+STS组)。LPS组和LPS+STS组小鼠经腹腔注射内毒素(LPS,5mg/μg体重)制备脓毒症模型小鼠,1h后造模成功,随后STS组和LPS+STS组腹腔注射STS(10mg/kg)。应用BI2000型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通过开放式颅窗观察各组小鼠不同时相(造模前,成模后2h,成模后4h)软脑膜微静脉、微动脉血流速度,用ELISA检测成模后4h小鼠脑海马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变化。结果:LPS组小鼠于成模后2h、4h软脑膜微动脉、微静脉血管血流速度较Sham组明显减慢(P<0.01);脑海马组织成模后4hTNF-α和IL-1β的水平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1)。LPS+STS组成模后2h、4h微动脉、微静脉血流速度较LPS组明显加快,脑海马组织TNF-α和IL-1β的水平较LPS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STS可改善脓毒症小鼠脑微血流速度,减轻神经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