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8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25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9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93篇
内科学   214篇
皮肤病学   64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1034篇
预防医学   11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142篇
  2篇
中国医学   1382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应用聚乙烯吡喀烷酮(PVP)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制备了丹参酮(Tanshinone TAN)的固体分散物。测定了TAN原料药、固体分散物以及机械混合物的体外溶出度,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观察、以及用红光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对固体分散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AN固体分散物的溶出度与TAN原料药和机械混合物相比有显著提高;TAN以超细态分散于载体中;TAN分子和载体分子之间未发生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基于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模型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痹祺胶囊的药效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采用Ⅱ型胶原蛋白造模,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痹祺胶囊(0.05、0.10、0.20、0.40 g/kg)组及泼尼松(10 mg/kg)组和雷公藤总苷(10 mg/kg)组,连续给药15 d。持续监测大鼠体质量、足趾肿胀度和关节炎评分,苏木素-伊红染色考察大鼠踝关节病理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初步评价痹祺胶囊治疗效果。选择痹祺胶囊中39个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方法和TCMSP、Uniprot等数据库预测化合物作用靶点,与通过OMIM、Dis Ge Net等数据库收集的RA相关靶点相互交互,将交互靶点借助Omicsbean、STRING等数据库平台对获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材-化合物-靶点-通路-功效-疾病”网络,预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从抑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p-STAT3)改变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角度探讨隐丹参酮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效应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SUDHL-4细胞株传代培养后接种NOD-SCID小鼠建立DLBCL小鼠模型,分为模型组、隐丹参酮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周两次测量瘤体体积,干预17 d后处死小鼠取移植瘤,称量小鼠体质量和瘤体质量;ELISA检测外周血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配体2[chemokine(C-C motif) ligand 2, CCL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组织中STAT3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免疫组化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 EMT)相关指标(E-cadherin、MMP9和Vimentin)的mRNA水平。结果...  相似文献   
24.
25.
复方丹参片由丹参、三七、冰片等中药组成,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中成药。一九九五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内仅对丹参、三七、冰片作薄层定性鉴别,没有定量控制指标。丹参酮A是复方丹参片的有效成分之一,控制丹参酮A的含量对确保该制剂疗效有重要意义。笔者对不同产品进行测试,丹参酮A的含量相差悬殊,认为应对丹参片产品中丹参酮A进行限量规定。1 仪器、试剂与样品LC-10A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丹参酮A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试剂为分析纯、色谱纯。复方丹参片13批(市售)。2 方法与结果2.1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相似文献   
26.
用渗漉法提取丹参脂溶性成分 ,将其制成水包油型祛斑乳剂 ,实验表明乳剂稳定、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27.
以丹参中的丹参酮Ⅱ A 为含量指标,对影响丹参酒炙品质量的 4 个因素(酒的种类、用量、烘制温度及烘制时间)进行正交筛选。实验结果显示:最佳酒炙条件为 B2 D2 A2 C2,即加 20% 量的黄酒,在 80 ℃下烘制 2 h 为最宜酒炙条件。  相似文献   
28.
丹参酮及其金属配合物的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丹参有效成分丹参酮Ⅱ A、隐丹参酮以及它们的铁、锌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隐丹参酮锌较隐丹参酮具有更强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  相似文献   
29.
丹参酮微乳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宁  范青  吕慧怡  于佳  安波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1):1081-1082
丹参酮系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研究表明[1 ] ,丹参酮类均含有邻醌或对醌结构,具有天然抗氧化作用、心血管药理作用及抗菌消炎作用。丹参酮是脂溶性药物,水中难溶,难以制成适宜的静脉剂型。微乳作为新型药物释放体系,与一般乳剂不同,微乳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其液滴一般介于1 0~1 0 0nm ,生物利用度高;外观透明、粘度接近水,注射时无痛;热力学稳定、久置不分层、不破乳,是难溶性药物理想的载体,可通过多种途径给药[2 ] 。  相似文献   
30.
复方丹参片工艺改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明  陈艳平  吴启南 《中成药》2003,25(7):595-596
药典方复方丹参片具有活血化瘀 ,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胸中憋闷 ,心绞痛。 1995年版药典没有含量测定项 ,只有鉴别与片剂项下的有关要求[1] 。而 2 0 0 0年版药典对此药质量进行进一步要求[2 ] ,采用高效液相法控制成品的质量 ,要求每片含丹参以丹参酮ⅡA(C19H18O3 )计 ,不得少于0 .2 0mg。然而成品制剂丹参酮ⅡA很不稳定 ,含量经常达不到标准规定量。针对此类病市场潜力大的特点 ,我们对原药典提取工艺进行多方试验摸索 ,发现丹参酮ⅡA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其易湿热降解 ,其乙醇提取液在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清膏时就大量降解。因此我们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