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33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298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353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1病例报告 患者,女,54岁,已婚。5个月前出现右侧鼻阻,初呈间歇性、进行性,后为持续性;并多次出现右侧鼻腔出血,开始出血量较少,以后渐次增多,有时出血量达200-500ml。患者自觉鼻部肿胀明显,于2005年10月25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侧鼻背隆起,皮肤色泽正常,无压痛,右侧鼻腔布满新生物,呈分叶状,大小不一,基底广泛。来自中鼻甲,表面光滑,质脆,极易出血,触痛不明显。颈部无淋巴结肿大,心、肺、腹及骨骼系统未发现异常。鼻窦冠状位及水平位CT扫描示右侧上颌窦黏膜增厚,密度增高,上颌骨和鼻骨无破坏。1%丁卡因表面麻醉后用圈套器取一黄豆大分叶状组织,病理活检,结果报告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梭形细胞型),免疫组化HMB45染色阳性。  相似文献   
42.
丁卡因胶浆在全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丁卡因胶浆降低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病人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用盐酸丁卡因胶浆(利宁,每小支为5g)一支涂抹一次性气管导管前1/3。观察两组在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3min、5min、拔管(意识基本恢复、自主呼吸规律)前中后各时点的HR、BP、MAP的变化以及对导管的耐受程度。结果涂抹利宁胶浆的一组能明显减轻病人的心血管反应、降低全麻风险、提高手术安全,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43.
盐酸丁卡因注射液是医院常用的局部麻醉剂,能阻断神经纤维的传导,用于阻滞麻醉、腰椎麻醉及硬膜外麻醉等。通常其含量测定方法有非水滴定法[1]、永停滴定法[1],其中永停滴定法在医院制剂最为常用。永停滴定法受反应温度影响较大,故必须控制反应温度,永停滴定法中温度对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4.
何素群  廖金芳  于月仪  区玉  李辽源 《河北医学》2007,13(10):1167-1169
目的:减轻前列腺增生病人留置导尿管的痛苦,提高一次置导尿管成功率,减少病人不良反应。方法:将180例前列腺增生需留置导尿管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传统方法置导尿管、置导尿管前5min从尿道外口注入灭菌石蜡油(石蜡油组)及置导尿管前5m in从尿道外口注入1%盐酸丁卡因胶浆(盐酸丁卡因胶浆组)后置导尿管,比较3组病人疼痛反应程度、血尿情况及一次置导尿管成功率等指标。结果:3组病人不良反应及一次置导尿管成功率等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盐酸丁卡因胶浆组病人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置导尿管前5min从尿道外口注入盐酸丁卡因胶浆表面麻醉及润滑,可明显减轻病人的痛苦反应,提高一次置导尿管成功率,降低置导尿管并发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5.
不同方式口服丁卡因胶浆对胃镜检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较好的胃镜检查前麻醉用药方式。方法对照组:检查前5 min口服丁卡因胶浆10 ml,嘱患者含于喉部3 min后吞下;实验组:检查前5 min口服丁卡因胶浆10 ml并耐心地指导和协助患者取昂头举颌位(让患者的面孔形成水平位),使麻醉药物自然地停留在患者的咽部,同时嘱患者似漱口状自咽喉部发出水泡声为准,含3 min后吞下。结果实验组用药接受率72.5%,对照组用药接受率64%;实验组插镜成功率94.5%,对照组插镜成功率87.5%;实验组医生满意率87.5%,对照组医生满意率78%。结论经改进后的麻醉方式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麻醉方式,最大程度减轻患者胃镜检查时的痛苦。  相似文献   
46.
本文建立了测定盐酸丁卡因含量的新方法—pH指示剂吸收值比值法。本法回收率平均值为100.3±0.16%(n=5)。  相似文献   
47.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难治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我院采用4%丁卡因神经阻滞法治疗此症。方法是将丁卡因粉剂50mg溶于生理盐水1.25ml配置成4%丁卡因无菌注射液。半月神经节穿刺采用侧入法,患者仰卧,常规皮肤消毒,嘱患者微张口,用7号腰麻针在颧弓中点下方1cm处,针尖稍向上紧靠下颌切迹上缘,  相似文献   
48.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幼兔脊髓和脊神经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幼兔脊髓和脊神经的毒性作用.方法 日本大耳白幼兔120只,随机分为5组(n=24):0.9%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S组)、2%丁卡因阳性对照组(T组)和0.25%、0.5%、0.75%罗哌卡因组(R1~3组).行L6,7穿刺后,各组于20 s内鞘内注人生理盐水、2%丁卡因或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各0.2 ml.分别于鞘内给药后3、6 h、7 d时各取8只动物,行运动阻滞程度评估后处死,其中6只动物切取L5,6段脊髓,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脊髓病理学结果;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测定Bax蛋白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另2只动物切取L5,6段脊髓后角组织及神经根,透射电镜下观察脊髓和脊神经超微结构.结果 R3组可见神经胶质细胞核轻度固缩,T组脊髓出现典型凋亡细胞,其余各组脊髓和脊神经超微结构基本正常.与T组比较,R1~3>组运动阻滞显效时间延长(P<0.05);与R1组比较,R2,3组运动阻滞显效时间缩短(P<0.05). R<1~3>组与S组AI、Bax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组比较,其余各组AI降低,Bax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0.25%~0.75%罗哌卡因对幼兔脊髓和脊神经无毒性作用;Bax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脊髓和脊神经毒性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
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丁卡因和利多卡因的含量。方法 ODS色谱柱、检测波长263nm,以乙腈-0.1%硫酸三乙胺中液(60:40)为流动相,流速0.5ml/min。结果 丁卡因在0.1 ̄0.5g/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101.8%,RSD为0.7%(n=4);利多卡因在0.15 ̄0.75g/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53%,RSD为0.9%(n=4)。结论  相似文献   
50.
秦明友 《海峡药学》2009,21(10):59-62
目的在pH3.0的弱酸性介质中,盐酸丁卡因(TA.HCl)与曙红Y(EY)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导致曙红Y溶液在521 nm处同步荧光猝灭(Δλ=25nm)。荧光猝灭值(ΔF)与TA.HCl浓度在0.18-3.0μg.mL^-1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为0.055μg.mL^-1。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良好的选择性。据此发展了一种高灵敏、简便快速测定微量TA.HCl的新荧光分光光度法。该法用于人血清及尿样中盐酸丁卡的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