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44篇
  免费   3360篇
  国内免费   3814篇
耳鼻咽喉   160篇
儿科学   679篇
妇产科学   487篇
基础医学   3889篇
口腔科学   748篇
临床医学   7018篇
内科学   6878篇
皮肤病学   349篇
神经病学   1491篇
特种医学   10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2884篇
综合类   17796篇
预防医学   3876篇
眼科学   613篇
药学   9613篇
  77篇
中国医学   7336篇
肿瘤学   1693篇
  2024年   499篇
  2023年   1710篇
  2022年   1413篇
  2021年   1619篇
  2020年   1434篇
  2019年   2009篇
  2018年   945篇
  2017年   1850篇
  2016年   1818篇
  2015年   2129篇
  2014年   2987篇
  2013年   3054篇
  2012年   3977篇
  2011年   4444篇
  2010年   4216篇
  2009年   4262篇
  2008年   4436篇
  2007年   3658篇
  2006年   3498篇
  2005年   3294篇
  2004年   2616篇
  2003年   2028篇
  2002年   1628篇
  2001年   1502篇
  2000年   1141篇
  1999年   841篇
  1998年   615篇
  1997年   473篇
  1996年   456篇
  1995年   386篇
  1994年   373篇
  1993年   230篇
  1992年   205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166篇
  1989年   163篇
  1988年   118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8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eure,CRF)是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的共同转归,是一种持续进行性的、不可逆的临床综合征。CRF组织学改变的特点是不同程度的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近年的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参与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的关键性细胞因子,TGF—β1的过度表达可导致肾的纤维化,加速肾功能恶化。本研究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大黄治疗CRF,观察治疗前后血、尿TGF—β1及肾功能的变化,探讨大黄治疗CRF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17β-E2)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介导雌激素促进内异症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用不同浓度17β-E2处理子宫内膜间质细胞48 h;此后选用10-10mol/L 17β-E2处理子宫内膜间质细胞12、24和48 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17β-E2处理前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法分析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10-6mol/L)对17β-E2促进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17β-E2作用后β-catenin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17β-E2能明显促进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于10-10mol/L作用48 h最明显。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能明显抑制17β-E2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17β-E2能促进β-catenin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核内的表达。结论雌激素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的异位种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ERβ受体蛋白在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 (PSH)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15例 PSH、14例肺炎性假瘤 (PP),15例正常肺组织 (NL )中ERβ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 ERβ受体蛋白在PSH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86.67% ( 13/15),在PP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8.57% (4/14),在NL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0%(3/15). ERβ受体蛋白在PSH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 NL和 PP组织 ( P<0.05).结论 ERβ受体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 PSH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TGF-β受体和整合素在瘢痕增生和挛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法(FQ-PCR)测定经TGF-β受体、整合素和粘着斑激酶(FAK)抗体阻断后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受体以及整合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经不同抗体阻断后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其TGF-β RI和整合素β 1的基因拷贝数均较阴性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结论:TGF-β受体和整合素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间可能存在着正反馈的效应,共同促进瘢痕的增生和挛缩.FAK是两条信号传导途径的交汇点和作用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05.
李德桂 《中国病案》2005,6(1):44-44,41
胰岛β细胞瘤是胰岛素瘤的一个种类,临床上比较少见,早期诊断非常困难.本科近年来收治4例β细胞瘤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及护理后均获痊愈.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产率为指标筛选β-环糊精包合满山红油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包合工艺进行考察。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方法表明与满山红油的比例对试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包合工艺最佳条件是β-环糊精与挥发油用量比例为9:1(g:m1),包合温度为45℃,包合时间为4小时。结论:此包合工艺可以提高挥发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检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和P-Smad2/3的表达情况,探讨上述细胞因子对瘢痕产生的重要性及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上述3种细胞因子在3种不同组织共36例标本中的表达,ImagePro-Plus6.0软件进行阳性面积测量和细胞计数。结果TGF-β1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均为增强高表达,而在正常皮肤中几乎不表达;Smad3在三组标本间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Smad2/3在瘢痕疙瘩中表达最强,增生性瘢痕次之,正常皮肤组织中最低。结论TGF-β1表达增强是病理性瘢痕产生的重要原因,P-Smad2/3的表达水平则可认为与瘢痕增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8.
HBV两种感染模式患者血清CG、β2—MG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ALT、CG、β2-MG浓度变化对HBsAg、HBeAg、HBcAb阳性(A组)及HBsAg、HBeAb、HB鄄cAb阳性(B组)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监测价值。方法将180例HBV感染者按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模式分为A组(94例)和B组(86例)二组,同时选取健康人43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ALT、CG、β2-MG浓度,采用ELISA法检测HBV标记物;酶法测定ALT;放射免疫法测定CG、β2-MG。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组和B组ALT、CG、β2-MG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A组ALT、CG、β2-MG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测定血清CG、β2-MG可较早期、较全面的反映乙肝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在临床应用中是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9.
非手术后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非手术引起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治疗以及预后。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4年4月在我们治疗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10例(1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 ①眼压:10例(10眼)经药物治疗(7~10)天后眼压均控制在25mmHg左右。除2例外,其余8例均行联合手术治疗,其中有6例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15~18)mmHg;1例眼压在21~25mmHg,给予局部点β-受体阻滞剂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1例手术1月后眼压(35~40)mmHg,病人不愿再手术,4个月后患眼失明。②视力:治疗前10例最佳矫正视力为1米光感至0.25,治疗后除1例失明外,其余最佳矫正视力0.1~0.8(P〈0.01)。结论 非手术原因所致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都具有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结构。随着青光眼诊疗技术的提高,可挽救绝大部分病人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和β-catenin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72例胃癌组织及12例正常胃组织中NF-κBp65与β-catenin表达。结果β-catenin和NF-κBp65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二者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3%和61.1%。β-catenin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NF-κBp65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β-catenin和核因子-κB在胃癌组织表达有相关性,提示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二者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和化疗的靶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