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4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李彬  孙宪丽  李辽青  田玉旺  邢惠清 《眼科》2001,10(6):347-350
目的:研究核DNA数控定量分析技术对角结膜缘上皮性肿物病理诊断的意义,特别是进行早期组织病理学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技术及定量病理学方法,对51例角结膜缘上皮性新生物(上皮良性增生,上皮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鳞状细胞癌)定量测定核DNA含量和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rgentum of nuclear organizer region,AgNOG)含量。结果:在四种不同病变中,细胞核DNA倍体含量(2C,3-4C,≥5C)存在着显著的差异,AgNOR颗粒的分布形态,颗粒大小及所占核仁面积大小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与病变的良,恶程度以及细胞的分化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应用自动图象分析技术对角结膜缘上皮性肿物进行核DNA及AgNOR含量数控定量分析测定,可作为组织病理学诊断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进一步分析了解增殖性病变的细胞增殖活性,评价其早期增殖分化潜势,鉴别良恶性病变,有利于从细胞生物学特点评估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32.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对46例(52眼)初发和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2年。结果 46例(52眼)中,42例(47眼)角膜上皮稳定,供区创面正常愈合,无1例胬肉复发。4例(5眼)失访。结论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可为病变区角膜和结膜提供新的干细胞来源,是治疗初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33.
苏丹喀土穆地区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7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非洲热带沙漠干旱气候人群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vernalkeratoconjunctivitis,VKC)的病因,临床特点,流行病学特征,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VKC患者720例144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临床资料(表现和临床类型),实验室检测以及和我国VKC高发地区的比较,综合分析。结果:男460例,女260例,年龄2~36(平均12±3.6)岁,裂隙灯检查结果全部为角膜缘型,轻型者576例占80.0%,中型者130例占18.0%,重型者14例占2.0%。治疗采用局部点滴皮质类固醇类加1g/L肾上腺素液720例。合并全身用药者110例。临床观察平均用药时间2~4wk。治疗效果各年龄段比较差异不大(t=0.71,P>0.05),热带沙漠干旱地区VKC的发病率和我国新疆及宁夏相似,但临床类型和我国有别,全为角膜缘型,好发于青少年,少数严重者病史可长达20a。结论:VKC与地理和气候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常规的临床治疗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根治。  相似文献   
234.
比较对斜视患者应用改良Parks切口与角膜缘切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眼科 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斜视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例。两组均接受斜视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角膜缘切口,观察组采用改良Parks切口,比较两组临床疗 效、眼表环境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斜视患者应用改良Parks切口治疗的效果优于角膜缘切口治疗,前者对 眼表环境影响小,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235.

Purpose

To objectively quantify changes in corneoscleral profile, as evaluated by the limbus position and corneoscleral junction (CSJ) angle, as a consequence of wearing different soft contact lens (CL) materials.

Methods

Twenty-two healthy participants wore silicone hydrogel (SiHy, MyDay, CooperVision) and hydrogel (Hy, Biomedics 1 day extra, CooperVision) soft CLs for 8 h per lens in their left eye. In each session, corneoscleral topography was captured before and immediately after CL removal with an Eye Surface Profiler. Previously validated automatic and objective algorithms for limbal position and CSJ angle calculation were applied to 360 semi-meridian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hort-term CL wear on corneoscleral topography, globally and by sectors, depending on the soft CL material worn.

Results

Short-term soft CL wear significantly impacted limbal position (SiHy: 120 ± 97 μm, Hy: 128 ± 85 μm) and CSJ angle (SiHy: 0.57 ± 0.36°, Hy: 0.55 ± 0.40°); all p < 0.05.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sectors with regard to limbus position and CSJ angle before CL wear that remained following lens wear (all pairwise comparisons, p < 0.001). Although individual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there was no evidence that one material caused more substantial corneoscleral alterations.

Conclusion

Corneoscleral profile parameters were altered significantly following 8 h of soft CL wear. The observed changes in limbus position and CSJ angle support the importance of participant-material biocompatibility.  相似文献   
236.
张健  梁春萍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1):2085-2088

目的:比较改良角巩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复明1号眼科流动手术车上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回顾性研究。选取在复明1号眼科流动手术车上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261例261眼。A组:行改良角巩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60眼,B组: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01眼,术后随访30d。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操作时间,术后1、7、30d裸眼视力、手术源性散光(SIA)和手术并发症。

结果:改良角巩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手术操作时间较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9,P<0.001)。术后1、7、30d,A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110眼(68.8%)、115眼(71.9%)、121眼(75.6%),B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55眼(54.5%)、63眼(62.4%)、68眼(67.3%)。术后1d,A组的视力恢复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1,P=0.020)。两组患者术后7d和30d裸眼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患者术后1、7、30d SIA的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35,P=0.145)。两组内术后1、7、30d S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不同手术方式与不同时间点的SIA 无交互作用(F=1.314,P=0.264)。两组患者术后后囊膜破裂和角膜水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患者前房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3,P<0.05)。

结论:改良角巩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仅手术时间短,而且术后视力恢复快,前房反应轻,适合在眼科流动手术车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