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3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10篇
预防医学   132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69篇
  5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观察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在Barrett食管(BE)及早期食管腺癌(E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12月该院胃镜检查的患者16 000例次,对其食道下端随机采用传统白光或FICE技术观察.FICE内镜检查组拟诊BE 133例(实验组);普通内镜检查组拟诊BE 128例(对照组),对检查部位进行活检,并与组织学诊断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确定BE 127例(95.5%),其中轻度不典型增生(LGD)13例(9.77%)、高度不典型增生(HGD) 10例(7.51%)、EA 9例(6.02%);对照组确定BE 105例(82.O%),其LGD 10例(7.81%)、HGD 3例(2.45%)、EA 2例(1.56%),实验组除LGD外,其余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ICE对BE病灶发现及指导活检优于普通白光内镜.  相似文献   
82.
AIM: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benef it of Fujinon in-telligent chromo endoscopy(FICE)-assisted small bowel capsule endoscopy(SBCE)for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mall bowel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obscure gastroenterology bleeding(OGIB).METHODS:The SBCE examinations(Pillcam SB2,Giv-en Imaging Ltd)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by two GI fellows(observers)with and without FICE enhance-ment.Randomization was such that a fellow did not assess the same examination with and without FICE enhancement.Th...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提高医护人员对脓毒症休克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和执行率。 方法 选择脓毒症休克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指南要求在脓毒症休克诊断1 h、3 h、6 h内分别完成既定的集束化治疗措施;试验组利用重症智能临床决策系统脓毒症休克质量控制模块,建立脓毒症休克诊断后1 h、3 h、6 h内的集束化治疗路径流程,系统在每个特定的时间段及时、反复对医护人员进行提醒,直到脓毒症休克集束化治疗措施各指标完成。比较两组集束化治疗效果,包括1 h、3 h、6 h目标完成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6 h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LCR)、尿量、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结局指标。 结果 试验组集束化治疗1 h、3 h、6 h目标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AP、CVP、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cvO2、6 h LCR低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症智能临床决策系统通过对数据汇总分析可及时预警、诊断脓毒症休克,通过特定时间段内及时、反复提醒,可以促进脓毒症休克集束化治疗各项目的有效实施,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脓毒症休克治疗效率和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4.
医学图像中病变信息的计算机自动提取是实现计算机智能辅助诊断的关键与难点,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提出一个解决该难题的算法,称之为PATHOINFER。该算法的基本过程是首先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模板图像帆和一系列与其相应的正常图像样奉Mi,利用非刚性配准分别建立表示“正常图像”灰度变化的灰度均值图谱,表示正常变异的统计概率图谱和反映其解剖结构空间关系的分割模板。以实现对“正常图像”的计算机描述。再通过M0与目标图像S的配准,达到“正常图像”与S在空间关系上的一致,然后通过S与“正常图像”的比较,利用模糊逻辑推理,自动检出S中的病变区域,并实现对其病变特征信息的自动提取。实验结果表明,PATHOINFER算法可自动地检出并分割病变区域,并能够自动地提取包括病变发生部位在内的特征信息。实现了计算机智能辅助诊断研究中病变信息自动提取的难胚。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梗死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配合电动起立床治疗。各组分别在康复开始前1天和康复第30天进行2次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定。 ADL采用巴氏指数评分法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在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其FM和B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更加有效,能进一步促进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6.
智能水凝胶是一种新型交联支化聚合物,其存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近年逐渐引起关注。本文综述智能水凝胶的分类、基质及其任药剂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经正骨手法复位电子智能夹板和传统夹板固定后,并发症的预防、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电子智能夹板组、传统夹板组各30例。经正骨手法复位电子智能夹板固定和传统夹板固定治疗后观察和随访6个月。疗效对比评价采用Gartland and Werlley的腕关节评分标准,影像学评价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3方面进行评价,对术后2周内肿胀、疼痛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根据Gartland and Werlley的腕关节评分标准、肿胀评分(复位后1天、3天、7天、14天)、疼痛评分(复位后3天、7天、14天),电子智能夹板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夹板组(P〈0.05)。2组治疗6周后影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智能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与传统夹板比较,可更有效减轻肿胀、疼痛及预防肢体末端缺血、最大限度恢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8.
沈国荣  李轶  王永  冉晓军  包健安 《中国药房》2013,(41):3898-3900
目的:介绍某院运行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智能摆药系统。方法:该院在原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架构下,基于现有的PIVAS条码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开发了PIVAS智能摆药系统,实现了摆药、贴签、分类进舱、退药和盘点等环节的智能化操作,同时对摆药流程进行了优化。结果与结论:将接收的输液标签在后台进行个性化处理,实现了按药物品种摆药的操作模式。建立的智能摆药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智能化、信息化摆药操作,最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减少了差错。  相似文献   
89.
目的:配合国家新医改政策,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烦”问题。方法:研制医事通智能服务系统,让患者自助进行预约挂号、取号、退号及查询。结果:患者就医方便快捷,同时缓解了部分医疗纠纷,优化了就医流程。结论:解决排长队就诊,为患者提供智能、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90.
提出一种由蓝牙传感器、智能移动平台和无线通信网络构成的移动医疗监护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实现方法,并与现有的医疗信息系统集成。该系统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实现患者在家庭环境下测量的生理信息向医院数据中心的传输,在为患者和医生提供极大方便的同时,也提高了医院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并降低了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