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2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5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MRI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1997年5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25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25例患者中磁共振未见异常者8例,脑膜炎7例,脑实质病变8例,脊髓脊膜炎1例,脑室扩张1例。病变呈弥漫性或散在分布,在T1加权图像(T1WI)上呈低或等信号,在T2加权图像(T2WI)和对应层面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图像上呈高信号,注射扎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病变中央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强化病灶。脑脊膜受累者可见软脑膜或室管膜呈线条形或结节状强化。结论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MRI表现多样,脑脊髓内呈多发长条形或结节状强化和软脑膜强化是该病主要的MRI表现,但多数MRI表现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252.
本文报告用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冰冻切片免疫酶染色法检测感染该虫的大鼠血清抗体的结果发现感染后2wk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0%(28/35),感染后4wk为93.3%(5/9),对照健康鼠血清为阴性。  相似文献   
253.
广州管圆线虫病治疗药物筛选报告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筛选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有效药物。[方法 ]以大白鼠为动物模型 ,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第 3期幼虫后分别用伊维菌素、阿苯哒唑、甲苯咪唑和噻嘧啶进行治疗 ,然后解剖检虫、计数、测量 ,用 SPSS统计软件包分析比较 4种药物的疗效。 [结果 ]剂量为 2 0 mg/ kg.d× 6的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均能完全清除感染鼠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 ,而总剂量为 2 8mg/ kg的伊维菌素和 86 0 mg/ kg的噻嘧啶未能使感染鼠的虫数减少 ,也不影响第 1期幼虫的产出时间。 [结论 ]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对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有显著的杀虫效果 ,伊维菌素和噻嘧啶无效。  相似文献   
254.
酶联免疫印迹技术分析广州管圆线虫雌虫抗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酶联免疫印迹技术(ELIB)对广州管圆线虫雌成虫粗抗原(Ag-F)蛋白组分及其免疫学特性进行分析。SDS-PAGE显示,Ag-F至少有30条多肽区带,分子量分别为110、95、79、68、60、44、40、29、23、21和18kD等蛋白组分被实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大鼠血清识别,提示Ag-F这些组分具有诊断价值。42kD组分蛋白被猪蛔虫抗原免疫大鼠血清识别。实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大鼠血清抗Ag-F的100、98、79、68和44kD等组分的抗体出现于感染后第7d。  相似文献   
255.
22例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阐明了广州管圆线虫所致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2例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临床特点为(1)以疼痛为主诉,头痛和脊神经根刺激症状明显;(2)头痛剧烈而脑膜刺激征缺乏;(3)半数以上病人伴有嗜酸粒细胞性肺炎;(4)周围血像,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50预后好,属自限性疾病;结论,广州管圆线虫是嗜酸细胞增多性剧脑膜脑炎最主要的病因  相似文献   
256.
广州管圆线虫卵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观察和测量1,500个广州管圆线虫卵的结果:本卵为椭圆形,其中15.33%为宽椭圆形(长:宽<1.5:1),74.07%为一般椭圆形(长:宽=1.5~1.99:1),10.60%为长椭圆形(长:宽>2:1)。卵壳薄而透明。大小为33~64×54~97μm,平均44×75μm。取自雌成虫阴道内的虫卵,几乎都是单细胞期,偶然可见双细胞期。取自鼠肺内虫卵,可见单细胞期、双细胞期、四细胞期、八细胞期以至桑椹期、蝌蚪期和幼虫期。  相似文献   
257.
目的 比较直接组织匀浆法和肺检法检测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检出率, 寻找简便快捷适合不同场境的检测方法。方法 在前辈报道已确认的疫区的水塘、沟渠、河流边等环境,捕捞收集福寿螺。每只螺逐只称重后,分别解剖成螺肺囊与肌肉两部分,先用肺检法镜检每只螺肺囊内是否有结节进行初筛,把结节用解剖针挑出单独压片用显微镜查找虫体,并在显微镜下鉴定虫种,然后再把肺囊和螺肉一起用组织匀浆法复检。结果 共检测330只福寿螺,组织匀浆法检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的福寿螺63只,检出率为19.1%(63/330),肺检法查见结节的福寿螺52只,检出率为15.8%(52/330),其中肺检法查见结节并查到幼虫的福寿螺36只,其匀浆法也全部阳性,符合率100%(36/36);肺检法查见结节但未查到幼虫的福寿螺16只,其中有6只匀浆法阳性,10只匀浆法阴性,错检率19.2%(10/52 );肺检法未查见结节福寿螺278只,但用匀浆法检查有21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漏检率7.6%(21/278)。匀浆法与肺检法(以查见结节判定阳性为标准)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P= 0.26,P>0.05)。匀浆法与肺检法(以查到幼虫判定阳性为标准)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03,P<0.01)。两种方法对不同体质量的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检出率比较,结果显示肺检法2种判定方法在检测大螺(≥25 g)时与匀浆法比较其检出率之间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08,P=0.777;χ2=2.58,P=0.108),但在检测小螺(≤10 g)方面与匀浆法比较其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P=0.02)。结论 肺检法的检测效果与组织匀浆法相比, 在检测大螺方面方法简单所需仪器设备更少,其检测速度更快, 适合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现场调查。而直接组织匀浆法灵敏度高,能直观地显示虫态与活度,虫体活力强,检出率高,更适合用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