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4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233篇
口腔科学   128篇
临床医学   406篇
内科学   26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107篇
外科学   290篇
综合类   411篇
预防医学   350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90篇
  3篇
中国医学   199篇
肿瘤学   1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T‐cell help is essential for CTL‐memory formation. Nevertheless,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 continuous presence of CD4+ T‐helper (Th) cells is required during dendritic cell (DC)/CD8+ T‐cell encounters, or whether a DC will remember the helper signal after the Th cell has departed. This question is relevant for the design of therapeutic cancer vaccines. Therefore, we investigated how human DCs need to interact with CD4+ T cells to mediate efficient repetitive CTL expansion in vitro. We established an autologous antigen‐specific in vitro system with monocyte‐derived DCs, as these are primarily used for cancer vaccination. Contrary to common belief, a sequential interaction of licensed DCs with CD8+ T cells barely improved CTL expansion. In sharp contrast, simultaneous encounter of Th cells and CTLs with the same DC during the first in vitro encounter is a prerequisite for optimal subsequent CTL expansion in our in vitro system.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in contrast to DC maturation, the activation of DCs by Th cells, which is necessary for optimal CTL stimulation, is transient. This knowledge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new and more effective DC‐based vaccination strategies. Furthermore, our in vitro system could be a valuable tool for preclinical immunotherapeut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及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在绝经期出血患者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绝经期阴道出血患者病变子宫内膜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图像、血流分布及子宫内膜血流参数,以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结果79例研究对象中,59例子宫内膜病变良性组三维能量多普勒表现:血管分布多呈“短棒状”、“分枝状”或无血流;子宫内膜形态均规则,与肌层界限清晰或欠清晰。20例恶性组三维能量多普勒成像表现:病变内膜中血管除高分化腺癌以不丰富为主外,余均较丰富,呈“网格状”,子宫内膜血流与子宫肌层血流相延续;子宫内膜不规则,边界呈虫蚀样浸润肌层,与肌层界限不清。定量分析血流参数:内膜容积V(m1)、VI%、FI、VFI,良、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96、3.436、2.594、2.668,P均〈0.05);ROC曲线VI、FI、VF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6、0.913、0.973,其中VFI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当VFI截值0.814时,敏感性:95%,特异性:91.5%。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成像能量化病变子宫内膜血管分布及密度情况,对鉴别绝经期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平扫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4.57%、69.49%,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61%、94.91%,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614、13.034,P<0.001);CT平扫中,41例(69.49%)患者瘤体边界不清,瘤体位于肝右叶者35例(59.32%),位于肝左叶者24例(40.67%);门静脉癌栓多为低密度或高低密度混合影,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扩张,门静脉主干平均直径(2.12±0.99)cm,右门静脉扩张呈现为竹节状。三期增强扫描中,31例(52.54%)患者动脉期低密度门静脉癌栓内及其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出现"门静脉铸形",呈不均匀强化;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受累肝实质均可见斑片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患者门静脉腔内呈现不同范围充盈缺损。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检出、诊断准确率高,能清晰显示病灶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目的 分析三峡建坝后库区上游的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疫情变化及其对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的传播影 响。 方法 方法 收集分析2000-2012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年报、 2001-2012年血吸虫病监测点资料、 2001年四川省血吸虫 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数据及三峡相关课题研究数据等文献资料, 调查人群、 家畜和钉螺的情况。选择距离库区最近的简 阳市五指乡前进村开展钉螺现场调查。结果 结果 2000-2012年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疫情呈持续下降态势, 全省于2008 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截止2012年, 65.07%的流行县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 当年全省实有钉螺面积为2 415.80 hm2 , 比2000年减少了60.64%, 自2006年起未查见感染性钉螺。在简阳市五指乡前进村查螺246框, 调查面积17.14 hm2 , 未查见钉螺。结论 结论 三峡建坝后, 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范围和有螺面积已明显缩小, 上游流行区疫情向库区扩散的可 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95.
目的比较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测量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患者的血流参数值;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分期与血流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55例,测定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血管形成指数(VI)。结果 1子宫内膜癌组的超声血管参数PSV、PI、RI值均显著低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VI值显著高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P<0.05);2子宫内膜癌组的VI值在Ⅰ期与Ⅱ期、Ⅱ期与Ⅲ期分别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RI和VI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为临床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提供了一种相对准确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精确的正常人下颌骨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对1名牙列完整、咬合关系正常的男性志愿者进行颌骨螺旋CT扫描,将获取的Dicom格式数据在Mimics 10.01软件中进行完整下颌骨3D重建,将所得的下颌骨三维几何模型转换成iges格式后,导入HyperMesh软件中完成网格划分及对材料属性进行赋值,最后导入ABAQUS 6.9对模型边界约束条件进行限制,生成完整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快速地建立了更加精确的人体完整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联合运用HyperMesh软件和Mimics软件对下颌骨进行建模,大大提高了建模的速度以及模型的质量。结论:应用Mimics和HyperMesh软件可以快速、精确的建立人体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的生物力学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三峡工程建成以后,库区气候、植被、淹没等条件变化对钉螺孳生的可能影响。方法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气象资料及重点研究区1:1万和库区重庆段1:5万数字高程模型(DEM)就阶段性淹没区的气候条件、淹没时间、淹没区植被情况以及阶段性淹没可能对钉螺生长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三峡库区淹没时间、气温、降水、日照时间、植被种类及覆盖度均适合钉螺,但其冬季蓄水、夏季放水的特点对钉螺的生长不利。结论三峡库区形成的"冬水夏陆"的洲滩环境不适于钉螺孳生,如能从源头上控制钉螺的外来输入问题,库区可避免成为钉螺孽生区。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和三柱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关节镜技术和三柱锁定钢板固定治疗51例胫骨平台骨折,SehatzkerI~Ⅲ型35例,Ⅳ一Ⅵ型16例;其中,胫骨髁间嵴骨折并前交叉韧带损伤8例,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8例,半月板损伤5例。结果本组随访12~24个月,平均13.6个月。膝关节功能参照Rasmussen评分:优24例,良20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达86.3%。无切口坏死,无固定失败及骨外露发生。有1例伤口感染。结论采用关节镜技术和三柱锁定钢板固定各种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建立一个满足临床和科研要求的可视化的多来源多精度的颅颌面三维数字化模型.方法 采用锥体束断层CT(CBCT)扫描整个头部,利用不同组织的亨氏单位(Houns Field值)的不同,提取出面部软组织、颌面部骨骼以及牙列3种组织结构,利用三维重建的方法,重构出面部、颌骨和牙齿三部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同时采用激光扫描的方法获得带有纹理信息的面部三维模型以及高精度三维数字化牙列模型,利用三维图形学中的配准技术,将激光扫描获得的面部、三维模型转化到CT来源的重建的三维颅颌面数字化模型所在坐标系.结果 获得一个带有颜色信息的面部软组织、高精度牙列和清晰骨骼的复合三维数字化颅颌面模型.结论 多来源的三维数字化颅颌面模型是一种能够达到临床和科研要求的高精度数字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