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4篇
  免费   977篇
  国内免费   132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103篇
妇产科学   140篇
基础医学   540篇
口腔科学   219篇
临床医学   1665篇
内科学   874篇
皮肤病学   101篇
神经病学   607篇
特种医学   229篇
外科学   701篇
综合类   244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191篇
眼科学   154篇
药学   1048篇
  134篇
中国医学   507篇
肿瘤学   13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412篇
  2021年   568篇
  2020年   592篇
  2019年   540篇
  2018年   382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950篇
  2013年   890篇
  2012年   788篇
  2011年   760篇
  2010年   544篇
  2009年   448篇
  2008年   475篇
  2007年   422篇
  2006年   367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5年   85篇
  1984年   115篇
  1983年   99篇
  1982年   96篇
  1981年   108篇
  1980年   80篇
  1979年   85篇
  1978年   84篇
  1977年   52篇
  1976年   61篇
  1975年   66篇
  1974年   57篇
  1973年   5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我国社区护士培养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社区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方法、培养内容及培养方式等进行综述,并对目前我国社区护士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重视、加强社区护士的培养和教育,建立健全多层次培养途径,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培养模式,加大培养力度,大力发展社区护理事业。  相似文献   
32.
移情对建立新型医患关系伦理模式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这样一个转轨时期,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缓和医患关系、建立新型医患关系伦理模式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课题。作者从移情的角度入手,阐述了新型医患关系伦理模式的内涵,分析了移情对于缓和医患关系有哪些有利之处与不利之处,并提出了如何适度利用移情的方法,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33.
我国未来艾滋病治疗与服务的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我国未来艾滋病(AIDS)治疗与服务的模式。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综合论点。结果:综述了艾滋病的治疗模式、药物、中医药应用、医务人员培训及相应机构的设置等问题。结论:社区服务、家庭病床是未来我国AIDS患者的首选服务模式,治疗药物国产化和中医药的开发应用,可使更多的AIDS患者能够看得起病,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相应机构的设置将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规范的治疗保障。  相似文献   
34.
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改革方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改革是要理顺价格构成成份之间量的关系,使每个构成成份的价格值都在供求关系的约束中,在政府的有效管制中,从而成为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工具。为此:①对生产要素分别定价;②对劳动定价;③对资本和自然资源定价;④确定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时劳动价格;⑤价格中的所有构成成份价格都置于供给和需求关系约束下;⑥确定医疗卫生服务价格的理想传递方式。  相似文献   
35.
36.
各具特色的国外妇幼保健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际上几个主要国家的妇幼保健工作的介绍,使人们对不同特色的妇幼保健事业有所了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能够对我国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不同起搏模式对病人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以健康调查问卷(SF一36量表)对112例不同起搏模式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比较3种起搏模式下病人的QOL水平。[结果]除机体疼痛、角色情绪2个维度外其余6个维度(生理功能、角色限制、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3种起搏模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AI型、DDD型起搏器的病人生存质量优于VVI型起搏。  相似文献   
38.
外语学习软件界面的设计除了应注意实现软件功能的技术因素、表现媒体的物理性状以及信息内容的学科把握 ,还应对软件界面的内容组织方略、交互通达方式、语用认知功能等方面提出要求。界面设计的出发点 ,应该是学生、学习任务及其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根据需求分析、学习者分析、任务和内容分析来确定目标和步骤。外语教学应以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学习策略能力为目标 ,界面设计应以此为据选择表现媒体、结构层次、交互方式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9.
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艾卫民 《中国医院》2002,6(4):54-55
就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际操作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实行后勤社会化服务,必须有相应的外部环境;后勤部门实行企业化管理,必须有相配套的政策作保障;实施商品化服务,必须有对等的经济意识;加大后勤服务化的力度,必须有果敢超前的决策意识。  相似文献   
40.
Objective  To explore prospectively women's decision making regarding mode of delivery after a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
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 evolution of decision making,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 making, and factors affecting decision making.
Design and methods  A qualitative study using diaries, observation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Data were analysed thematically from both a longitudinal and a cross-sectional perspective.
Setting  An antenatal unit in a large teaching hospital in Scotland and participants' homes.
Sample  Twenty-six women who had previously had a caesarean section for a nonrecurrent cause.
Results  Women were influenced by their own previous experiences and expectations, and the final decision on mode of delivery often developed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pregnancy. Most acknowledged that any decision was provisional and might change if circumstances necessitated. Despite a universal desire to b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many women did not participate actively and were uncomfortable with having responsibility for decision making. Feelings about the amount and quality of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regarding delivery options varied greatly, with many women wishing for information to be tailored to their individual clinical circumstances and needs. In contrast to the impression created in the media,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clear preferences or strong demands for elective caesarean section.
Conclusion  Women who have had a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 do not usually have firm ideas about mode of delivery. They look for targeted information and guidance from medical personnel based on their individual circumstances, and some are unhappy with the responsibility of deciding how to deliver in the current pregna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