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837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330篇
预防医学   126篇
药学   119篇
  2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4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比较植入性静脉输液港(TIAP)和PICC在成人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1日,所有血液肿瘤接受化疗患者应用TIAP和PICC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5.0统计...  相似文献   
992.
早期护理干预防治PICC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于防治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从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收治的98例确诊为恶性肿瘤需行化疗给予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的为实验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48例,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进行临床评价,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后7d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0%(5/50)和25%(12/48),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843 1,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能顺利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降低PICC应用于化疗患者过程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护理干预流程.方法 对化疗患者PICC所致静脉炎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护理干预流程.将干预前患者资料设为对照组,干预后患者资料设为实验组.对实验组严格按照干预流程进行操作.结果 实施干预后,PICC在化疗患者的应用过程所致静脉炎总的发生率和Ⅱ度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Ⅰ度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预防前有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是多因素的,提高穿刺置管技术,选择合适的血管,及时发现并处理静脉炎是保证置管成功,延长导管使用寿命,防止或减少静脉炎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4.
PICC因操作简便、并发症低在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但与其相关的CRBSI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PICC置管后共120例拔管患者,通过对各感染环节的有效控制,减少CRBSI发生的一些危险因素,采取一定的预防和管理措施,降低了CRBSI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医疗支出,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对比PICC管和锁骨下静脉插管在恶性肿瘤病人中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方法 36例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为PICC管组 ,4 0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为锁穿组。分别记录插管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留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ICC管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 94 % ,锁穿组为 75 % ,P <0 0 1;PICC管组平均穿刺时间 13min ,锁穿组为 2 6min ,P <0 0 1;PICC管组平均留管时间为 70天 ,锁穿组为 35天 ,P<0 0 1;PICC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 % ,锁穿组为 32 % ,P <0 0 1;二者成本效益分析基本持平。结论PICC管组较锁骨下静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 ,节省时间和人力 ,并发症低 ,保持静脉输液通道时间长 ,使得需长期输液的恶性肿瘤病人更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996.
赵霞 《护理学报》2009,16(18):7-7
甘露醇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脱水药,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颅内高压,常从静脉给药.甘露醇要求输注速度在10-15 ml/min,250 ml液体应该在20~30 min内滴完.但由于甘露醇对局部血管的刺激性较强,长期输注容易破坏血管,并且患者会发生疼痛,影响输注的速度.  相似文献   
997.
1例PICC颈内静脉异位正位后无名静脉回折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君娥  周志芳 《护理学报》2009,16(23):59-59
PICC置管过程中可因操作者或患者的因素导致导管异位,若处理不及时常导致许多并发症而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关于导管异位于颈外静脉、奇静脉、胸外侧静脉、胸廓内静脉、右心房等已有报道,但无名静脉处导管回折尚未见报道。2009年3月我科成功处理PICC颈内静脉异位正位后无名静脉回折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8.
水胶体敷料防治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观察应用水胶体敷料预防及治疗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经患者知情同意后,根据医生开医嘱先后顺序,将80例患者间隔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PICC置管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导管护理,并选择6cm×7cm的水胶体敷料沿穿刺静脉走向平行覆盖于透明贴膜上方,下缘距穿刺点2~3cm,覆盖3~7d。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置管后导管护理。如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再覆盖水胶体敷料。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并比较应用硫酸镁湿敷和应用水胶体敷料治疗静脉炎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1例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共有8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水胶体敷料治疗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8例(88.89%)治愈,1例(11.11%)显效;应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炎,14例(87.50oA)治愈,1例(6.25%)显效。结论 水胶体敷料能有效预防及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调查肠外营养患者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mral catheter, PICC)的效果。方法分析48例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及常见护理问题的处理。结果患者导管留置3d至3个月,在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或出现严重置管并发症。结论P1CC置管简便易行,并发症轻微,可长期留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半坐卧位在预防PICC导管异位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半坐卧位在预防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导管异位中的作用。方法接受PICC插管的患者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采取标准的置管操作,干预组23例,在半坐卧位下进行置管操作,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胸部正位X线照片,比较两组间的导管异位发生率。结果共有7例患者发生导管异位,其中对照组6例(25%),干预组1例(4.4%)。干预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3418,P=0.0372)。结论在插管过程中,患者取半坐卧位可以显著减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是有效、可行的预防PICC导管异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