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837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330篇
预防医学   126篇
药学   119篇
  2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4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近年PICC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逐渐成为静脉化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置管等方式比较而言,PICC 是更可靠和安全的技术方法.为了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现将临床上导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2.
分析乳腺癌患者围术期静脉使用不当的原因包括:患者知识缺乏,不了解静脉保护的意义;护士健康宣教不够,且未重视静脉保护;轮转护士专科知识缺乏,管理方面未对此类患者进行特殊标识,不利于护士记忆与识别。针对此提出对策:(1)组织科室全体人员共同学习如何针对乳腺癌患者合理选择和使用静脉,并制定工作流程。(2)乳腺癌患者入院第1天,采用粉红色病人识别带,并戴在患侧手腕处与其他住院患者相区别,并做好相应的宣教;要求术前采血、静脉治疗选用患侧静脉;手术当日选用健侧静脉为术中补液及用药,但应避免选用肘关节处的静脉;术后加强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共同参与静脉保护。(3)加强科室制度化管理力度,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与赏罚制度,并与护士行为考核相关联。实施静脉保护措施后PICC置管率由以前的73%提高到88%;贵要静脉置管率在PICC置管中的比例由以前的51%提高到66%。实施静脉保护方法后的前3个月有2例在术前选择健侧静脉输液及采血,后3个月全部患者围术期静脉使用均达标,无1例术后在患侧行静脉输液及采血等。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463例发生相关静脉血栓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结果:发生静脉血栓9例,占置管总数2%;其中肺癌患者6例(66.67%),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患者2例(22.22%),乳癌1例(11.11%)。其中6例患者经过抗凝、抗血小板、降纤治疗好转,无需拔除PICC。3例(33.33%)拔除PICC,其中2例介入放置滤网后行溶栓治疗,1例在介入放置滤网后溶栓时出现肺栓塞,经抢救好转出院。结论: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可能与某种肿瘤疾病、化疗、置管等原因有关。评估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早期处理机械性静脉炎,早期预防性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活血化淤等药物,正确手法按摩等综合措施可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局部红外线照射加百多邦外敷治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穿刺点出血红肿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置PICC导管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和红外线局部照射加百多邦外敷治疗,对照组50例仅接受常规PICC维护,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红外线照射加百多邦外敷可促进穿刺点出血红肿愈合。  相似文献   
55.
BackgroundFederal agencies such as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ave mandated reduction of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 and recommended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catheters in clinical settings where 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LABSI) rates have remained high. The Infusion Nurses Society also recommends antimicrobial catheters for specific patient populations. At a California hospital, evidence-based infection prevention strategies for CLABSI prevention had been in effect for several years, but the CLABSI rate remained at an unacceptable level. For this reason, the effect of an antimicrobial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on the incidence of CLABSI was studied.Methods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as used with concurrent data collection on patients in an intervention group who received an antimicrobial PICC. Retrospec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for patients in a nonintervention group who received nonantimicrobial PICCs the previous year.ResultsThe 257 patients in the nonintervention group experienced 8 CLABSIs with an infection rate of 4.18/1,000 line days. The 260 subjec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experienced 1 CLABSI with an infection rate of 0.47/1,000 line days. The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infections per 1,000 line days for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sThe use of an antimicrobial PICC in conjunction with current infection prevention practices resulted in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infection rate, which supports the recommendation for continued use of antimicrobial catheters. Treatment cost savings, which overcame the higher initial cost for the devices, were found to be an additional benefit of using antimicrobial catheters.  相似文献   
56.
无粉手套置管减少PICC术后静脉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衰竭患者需要长期静脉输入高浓度、刺激性的药物治疗。PICC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输液途径,但其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影响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笔者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探讨无粉手套在降低肝衰竭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炎发生中的作用,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PICC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以其明显的优势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对血栓形成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措施来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8.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1].肿瘤患者由于化疗周期长,间隙期大多带管出院回家休养,在这段时间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其中导管堵塞就是困扰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问题之一[2].本科2007年1月~2009年3月共有9例携带PICC导管出院的肿瘤患者发生导管堵塞,用更换连接器的方法,使PICC导管再通,成功率达100%,保证了治疗的进行,避免了患者的痛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术肢局部皮肤过敏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乳腺肿瘤中心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68例置管术后术肢局部皮肤过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过敏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过敏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症护理、饮食指导和卫生宣教。结果观察组的问卷调查舒适度、拔管率及总体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术后术肢局部皮肤过敏治疗具有显著有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PICC置管血栓形成中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期随访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产生的血栓,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期随访可旱期发现及时处理的意义。方法 186例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期随访24例,其余162例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才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随访组24例中,由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无一例因血栓形成所致的严重并发症;162例中,有6例因血栓发现晚,给临床溶栓带来难度,被迫采用拔管处理。结论 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期随访,能旱期发现血栓形成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