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87篇
  免费   933篇
  国内免费   244篇
耳鼻咽喉   285篇
儿科学   438篇
妇产科学   382篇
基础医学   2225篇
口腔科学   765篇
临床医学   1588篇
内科学   3860篇
皮肤病学   177篇
神经病学   1361篇
特种医学   3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934篇
综合类   128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396篇
眼科学   267篇
药学   1445篇
  2篇
中国医学   429篇
肿瘤学   1055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445篇
  2021年   1345篇
  2020年   780篇
  2019年   2904篇
  2018年   1584篇
  2017年   1269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756篇
  2013年   738篇
  2012年   606篇
  2011年   680篇
  2010年   549篇
  2009年   511篇
  2008年   480篇
  2007年   485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485篇
  2004年   460篇
  2003年   396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316篇
  1984年   310篇
  1983年   232篇
  1982年   282篇
  1981年   303篇
  1980年   232篇
  1979年   236篇
  1978年   169篇
  1977年   139篇
  1976年   110篇
  1975年   88篇
  1974年   7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This study aimed at evaluating how encapsulation in a regular nanocarrier (NC) (providing extended circulation time) or in a brain-targeting NC (providing prolonged circulation time and increased brain uptake) may influence the therapeutic index compared with the unformulated drug and to explore the key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rapeutic performance using a model-based approach. Pharmacokinetic (PK) models were built with chosen PK parameters. For a scenario where central effect depends on area under the unbound brain concentration curve and peripheral toxicity relates to peak unbound plasma concentration, dose-effect and drug-side effect curves were constructed, and the therapeutic index was evaluated. Regular NC improved the therapeutic index compared with the unformulated drug due to reduced peripheral toxicity, while brain-targeting NC enhanced the therapeutic index by lowering peripheral toxicity and increasing central effect. Decreasing drug release rate or systemic clearance of NC with drug still encapsulated could increase the therapeutic index. Also, a drug with shorter half-life would therapeutically benefit more from a NC encapsulation. This work provides insights into how a NC for brain delivery should be optimized to maximize the therapeutic performance and is helpful to predict if and to what extent a drug with certain PK properties would obtain therapeutic benefit from nanoencapsulation.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总结臀部筋膜脂肪瓣修复坐骨结节、大转子复发性窦道型压疮的效果。方法2018 年 2 月—2019 年 6 月,收治 12 例 13 处长期截瘫伴坐骨结节、大转子复发性窦道型压疮患者。其中男 10 例 11 处,女 2 例 2 处;年龄 46~56 岁,平均 51 岁。截瘫 10~20 年,平均 13 年;所有患者均有压疮手术史,术后 3 个月~12 年复发。其中坐骨结节处压疮 11 例,坐骨结节合并大转子处压疮 1 例。创面清创、切除窦道假性滑液囊,采用单侧或双侧臀部筋膜脂肪瓣填塞窦道,术区一期缝合闭合切口。结果术后 13 处压疮切口均Ⅰ期愈合,局部无红肿、渗液,术后 14 d 拆线出院。术后局部平坦,外观理想。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8~24 个月,平均 14 个月。随访期间压疮均无复发。结论臀部脂肪组织丰富,利用筋膜脂肪瓣修复坐骨结节、大转子复发性窦道型压疮设计、操作简便,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5.
36.
37.
38.
目的对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ALL)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 ALL 损伤诊断及治疗的文献,总结膝关节 ALL 解剖形态、生物力学以及 ALL 损伤机制、治疗现状。结果膝关节 ALL 具有限制胫骨内旋及前移作用,影响膝关节轴移。ALL 损伤后可结合患者体征和 MRI 检查诊断。膝关节 ALL 手术指征尚未统一,但多数学者倾向于对需进行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或翻修且伴有高度轴移试验阳性的患者进行 ALL 重建。目前 ALL 重建方式较多,但尚无最佳治疗术式。此外,由于缺乏高质量的术后长期随访研究,远期临床疗效仍不明确。结论ALL 在维持膝关节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但 ALL 重建技术及临床疗效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9.
目的总结应用踇甲皮瓣再造拇指及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供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6 年 6 月—2018 年 5 月,应用踇甲皮瓣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再造拇指并修复足部供区 15 例。男 10 例,女 5 例;年龄 21~48 岁,平均 34.6 岁。致伤原因:重物压砸伤 7 例,机器绞伤 5 例,电锯切割伤 3 例。Ⅰ度缺损 9 例,Ⅱ度缺损 6 例。入院至皮瓣手术时间 4~7 d,平均 5.2 d。结果术后踇甲皮瓣及腓动脉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8~24 个月,平均 16.4 个月。末次随访时,再造拇指指甲生长平整,有光泽,指腹饱满;足部皮瓣外形良好,颜色及质地接近受区。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标准,获优 9 例、良 6 例;根据 Maryland 足功能评分标准,获优 10 例、良 5 例。患者行走步态正常,无跛行及疼痛不适。结论踇甲皮瓣修复拇指Ⅰ、Ⅱ度缺损,再造拇指可获得良好外观及功能;腓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血供可靠、血管恒定、易切取等优点,可有效修复足部供区。  相似文献   
40.
目的对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历史、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自 1997 年附加钢板技术已成功用于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根据原髓内钉是否失效,可分为保留原髓内钉和更换原髓内钉两类。该技术不仅适用于简单骨不连,还可用于合并严重畸形的复杂性骨不连。相比更换髓内钉、更换外侧钢板和双钢板技术,附加钢板技术手术创伤更小,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骨折愈合率更高,患者能更早重返社会和工作。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包括双皮质螺钉固定困难、缺乏适合股骨干解剖型附加钢板以及缺乏术后功能和生活质量的评估研究。结论相比其他翻修固定方式,附加钢板技术能够获得更高的骨折愈合率和更好的临床预后。然而,术后患者能否在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进一步获益还有待证实。此外,还需要更高质量的临床对照研究深入证明其是否确实优于其他翻修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