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7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107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109篇
妇产科学   59篇
基础医学   300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882篇
内科学   735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292篇
特种医学   196篇
外科学   160篇
综合类   1045篇
预防医学   1622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700篇
  7篇
中国医学   136篇
肿瘤学   8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596篇
  2013年   561篇
  2012年   614篇
  2011年   612篇
  2010年   470篇
  2009年   370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8 毫秒
41.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998年在上海闵行区开展的“以现居住地为主”的计划生育综合干预项目中外来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管理状况进行分析,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以了解她们的计划生育管理状况及对计生管理的态度和要求,评价计生管理干预对改善本市外来育龄妇女的计生管理状况及提高她们对计划生育管理的认知的效果。结果显示:通过管理干预,外来育龄妇女携带原籍计划生育证明的比例和持有计划生育信息卡的比例以及暂住证上加盖计划生育合格章的比例均明显增加,妇女对计划生育服务的满意度也明显增加。认为“以现居住地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有助于计划生育管理,应进一步加强流入地与流出地的联络、协调与积极配合,加强流动人口的计生双向管理。  相似文献   
42.
上海市某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的治疗性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某社区随机选择观察组30例2型糖尿病病人,除常规药物治疗辅以糖尿病教育4周;对照组28例,仅常规药物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下降,但干预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并且日血糖波动范围明显减少,对照组血糖波动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糖尿病教育对社区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影响。方法 6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在冠状动脉造影时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分为支架组(n = 400)和非支架组(n = 200),400例支架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接受心理干预治疗进一步随机分成干预组(n = 200)和非干预组(n = 200)。患者入院后1 d、PCI治疗后1 d、出院时分别采用焦虑自我量表和抑郁自我量表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不同时间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 3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血红蛋白含量、总胆固醇含量、甘油三酯含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具有可比性。入院后1 d,3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CI治疗后 1 d,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非支架组(均P < 0.05),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冠心病患者焦虑(t = 11.21,P < 0.01;t = 9.96,P < 0.01)和抑郁评分(t = 8.56,P < 0.01;t = 6.73,P < 0.01)均显著高于入院后1 d。出院时,3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冠心病患者出院时焦虑(t = 21.57,P < 0.01;t = 15.77,P < 0.01)和抑郁评分(t = 24.33,P < 0.01;t = 15.01,P < 0.01)均显著低于PCI治疗后 1 d,干预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非干预组(均P < 0.05)。结论 PCI治疗会加重冠心病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状态,而心理干预治疗可减轻焦虑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44.
小学生学习困难综合干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验证综合干预治疗小学生学习困难(LD)的效果。方法 84例LD学生分成干预组(43例)和不干预组(41例)作对照,用教育、家庭、学校干预和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进行综合干预。结果 二年后,干预组有效率(76.74%)、学习成绩及智商明显高于不干预组,LD和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0.01)。结论 综合干预是通过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减少或消除心理行为问题,提高智力水平等综合发挥效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应用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技术,评价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对冠脉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 对21支(18例)有狭窄病变的冠状动脉进行PTCA术,其中16支冠脉PTCA术后植入支架。在PT-CA前后和支架植入术后,采用Cardiometric FloMapⅡ血管腔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仪和多普勒导丝,测量狭窄近端和远端的平均峰值流速(APV)、舒张期与收缩期流速比(DS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肺癌两种方法治疗效果比较,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中晚期肺癌70列,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做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CBAI)加放疗(RT);对照组:40例,只做CBAI。对两组肿瘤直径缩小率及生存期进行观察对比。结果:CBAI+RT组肿瘤缩小率及生存期明显优于CBAI组。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恰当选择和施行CBAI+RT有助于提高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  相似文献   
47.
48.
陆坤  王勤  陈忠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8):748-749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3例16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患髋的旋股内、外动脉或闭孔动脉灌注溶栓药物及血管扩张药物等。结果 随访3~6个月.髋关节疼痛消失6髋,减轻8髋;功能恢复5髋,功能改善8髋。结论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改善股骨头血液循环,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和髋关节的活动功能,其创伤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9.
帕司烟肼介入凝胶体外抗结核活性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帕司烟肼凝胶体外抗结核作用和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方法 手工法、仪器法分别测定帕司烟肼及其凝胶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及家兔经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试验。结果 帕司烟肼凝胶对H37Rv标准株、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草分枝杆菌MIC值分别为0.1、0,1、0.4mg/L,MBC值分别为0,2、0.2和1.6mg/L;帕司烟肼凝胶与帕司烟肼单体MIC、MBC值无显著差异;动物实验表明该药应用安全。结论 帕司烟肼凝胶具有与帕司烟肼单体相同的抗结核菌药效,卡波姆基质不影响帕司烟肼的抗菌活性;以卡波姆为基质的帕司烟肼凝胶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50.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干预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主要并发症的特点及影响其存活率的相关因素 ,以便改进干预措施 ,进一步降低其病死率。 方法 对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于生后 2 4 h内转入 NICU的 12 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按出生体重分 3组 ,对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转归、主要死因、肠道喂养开始时间及体重变化情况等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导致极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原因有多胎妊娠 (30 % )、妊娠合并症 (2 1% )、羊膜早破 (15 % )和原因不明 (30 % )等。所有患儿均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 ,主要为高血糖 (5 7% ) ,缺氧缺血性脑病 (46 % ) ,呼吸窘迫综合征 (33% ) ,感染(30 % ) ,低体温 (2 5 % ) ,呼吸暂停 (2 4 % ) ,脑室内出血 (18% )和动脉导管未闭 (18% )等。由于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 ,大多数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不同体重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本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为 84 % ,若排除因经济困难或担心后遗症而放弃治疗后死亡的病例 ,则存活率为 91% ;其中出生体重≤ 10 0 0 g者为 5 9%。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和先天畸形。存活者能耐受经口胃管喂养开始时间为 (6± 4 ) d,不同出生体重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F=1.36 ,P>0 .0 5 ) ;自行吸吮开始时间为 (2 3± 14 ) d,且随出生体重增加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