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03篇
  免费   7742篇
  国内免费   1585篇
耳鼻咽喉   753篇
儿科学   2153篇
妇产科学   494篇
基础医学   11098篇
口腔科学   1171篇
临床医学   5923篇
内科学   14210篇
皮肤病学   1461篇
神经病学   7046篇
特种医学   8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127篇
综合类   7597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730篇
眼科学   685篇
药学   8102篇
  30篇
中国医学   3392篇
肿瘤学   3856篇
  2024年   183篇
  2023年   1026篇
  2022年   1593篇
  2021年   3760篇
  2020年   2678篇
  2019年   2578篇
  2018年   2528篇
  2017年   2810篇
  2016年   2852篇
  2015年   3347篇
  2014年   4650篇
  2013年   4668篇
  2012年   4460篇
  2011年   4622篇
  2010年   3740篇
  2009年   3428篇
  2008年   3553篇
  2007年   2830篇
  2006年   2537篇
  2005年   2382篇
  2004年   1971篇
  2003年   1727篇
  2002年   1438篇
  2001年   1328篇
  2000年   1054篇
  1999年   1010篇
  1998年   1089篇
  1997年   953篇
  1996年   800篇
  1995年   663篇
  1994年   618篇
  1993年   634篇
  1992年   498篇
  1991年   415篇
  1990年   367篇
  1989年   293篇
  1988年   294篇
  1987年   302篇
  1986年   361篇
  1985年   338篇
  1984年   263篇
  1983年   223篇
  1982年   215篇
  1981年   196篇
  1980年   142篇
  1979年   88篇
  1978年   62篇
  1977年   48篇
  1976年   41篇
  1975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 7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糖(FPG≥1 1mmol/L)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A组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 =1 3) ;B组为胰岛素泵治疗组(n =1 4 )。2组治疗目标末梢血糖值为空腹≤7.0mmol/L和餐后2h血糖≤1 1 .1mmol/L。结果 2组患者都达到目标血糖值,血糖达标时间无差异,低血糖发生率无差别(P均>0 .0 5 )。结论 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92.
丹参酮对2型糖尿病高C反应蛋白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丹参酮对2型糖尿病高C反应蛋白(CRP)的作用。方法 将5 2例2型糖尿病CRP增高患者随机分2组各2 6例,均予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加服丹参酮4片/次,每天3次。共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CRP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 <0 .0 5。结论 丹参酮可明显降低CRP水平,可抑制2型糖尿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93.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IFN-γ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与肝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2例肝硬化患者及25例正常人血清IL-18、IFN-γ水平,并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肝损害的加重而升高,Child-pugh肝功能分级C级增高最著,其升高水平依次为C级>B级>A级。IL-18和IFN-γ与血清TBil及ALT正相关,两细胞因子间呈正相关。结论IL-18、IFN-γ参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理过程,与肝硬化炎症活动情况、肝功能损害及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血清IL-18、IFN-γ水平有助于判断肝硬化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联合氧化苦参碱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联合组予干扰素、苦参碱胶囊治疗,与对照组、苦参碱组、干扰素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症状体征消失率和无变化率:对照组为50%和20%,苦参碱组为65%和25%,干扰素组70%和10%;联合组症状为87%和0。联合组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苦参碱组和干扰素组,HA、Ⅳ-C水平低于干扰素组(P<0.01),PCⅢ、Ⅳ-C水平低于苦参碱素组(P<0.01)。结论联合应用干扰素、苦参碱是治疗慢性肝炎、预防肝硬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5.
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血糖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文普  张艳 《天津中医药》2005,22(5):384-387
[目的]探讨心理防御机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以及血糖变化的关系.[方法]对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取样192名,对他们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查和心理测查,通过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共同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结论]证实研究假设——心理防御机制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情绪、血糖变化存在内在结构关系,并提示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时应考虑到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焦虑情绪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剂量与血脂学指标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76例T2DM患者,均口服格列齐特共计57d,药物剂量逐渐增大至血糖达标或格列齐特达240mg/d,所有观察对象的最大用药量(DI)经体质量校正后排序,以50百分位数分为小剂量A组、大剂量B组,比较2组一般情况及血脂情况。结果:(1)2组除体质量指数(BMI)外,其余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组除TC外,DI、TG、HDL-C、LDL-C、TG/HDL-C及AI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DI与动脉硬化指数(AIP)、TG/HDL呈正相关(P〈0.01);DI与BMI呈负相关(P〈0.01)。(4)DI(Y)与血脂指标及其他各因素(X)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AIP(X1)、体质量(X2)、胆固醇(X3)、TG/HDL-C(X4)。回归方程:Y=6.011X1-0.0346X2-0.0217X3-0.66X4+4.022。结论:血脂异常与T2DM患者格列齐特用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T2DM患者磺脲口服降糖药剂量大小与脂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糖尿病患者泌乳素水平与血糖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与泌乳素分泌的相关性及其治疗意义。方法将70例糖尿病患者以空腹血糖>16.0mmol/L、病程>10年为A组,空腹血糖<11.0mmol/L、病程<10年为B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C组,分别测量血清泌乳素(PRL)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A组PRL明显增高。结论对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泌乳素测定可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998.
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的有关因素。方法对729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检查视力、外眼、眼前段、眼底,血液检查项目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A-HbA1c)、尿素氪(BUN)、肌酐(Cr)、尿酸(UA)、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和白蛋白,尿液检查项目包括尿糖、pH、蛋白质、细胞、管型和酮体,白内障的诊断按Chylack等的晶状体混浊分类系统Ⅱ进行。结果白内障在本组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为62.37%(494/729),白内障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但与糖尿病的病程有关。糖尿病病程少于5年(A组)、5~10年(B组)和10年以上(C组)者的发生率分别为49.67%(228/459)、71.84%(125/174)和88.68%(141/159)。A组和B组及C组间的白内障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B组及C组间的白内障发生率差异则无显著意义。在血液BUN和(或)Cr含量升高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UN和(或)Cr含量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结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延长、肾功能不良及血糖控制不良可加速白内障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表达。结果4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为28.89%;Ⅰ期患者和Ⅱ~Ⅲ期患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00%和10.00%(P<0.05);在高、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15.00%和10.00%(P<0.05);无、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71%和7.14%(P<0.05);IGF1R阳性表达率为86.67%。结论PTEN基因抑制子宫内膜癌的生长、浸润及淋巴结转移;IGF1R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七味开心颗粒的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脑损伤 -嗅球破坏模型 ,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盐酸氯米帕明组、七味开心颗粒 (高、中、低剂量 )组 ,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及其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和皮质醇 (COR)含量的变化。结果 :在敞箱实验和避暗实验中 ,模型组大鼠行为出现明显变化 ,七味开心颗粒组和盐酸氯米帕明组均可显著拮抗大鼠行为变化 ;模型组大鼠血浆中ACTH、COR含量显著升高 (P<0 01) ,七味开心颗粒组和盐酸氯米帕明组都可抑制ACTH、COR含量的升高 (P<0 01)。结论 :七味开心颗粒可能通过作用于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皮质轴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