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为改善儿科急诊危重患儿的预后及提高其生存率寻找可行途径。方法 对我院急诊创伤中心(EDTC)2000年3月~2007年3月经急救绿色通道抢救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急救绿色通道的运作模式与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80例患儿,剔除来院已死亡者50例,余230例,其中心肺功能衰竭108例,呼吸衰竭79例,休克43例;在急诊室死亡70例(其中放弃抢救18例),急诊复苏成功率76.4%;年龄小于1岁169例(占本组病例数的60.4%),死亡83例(占本组死亡数的70.3%)。疾病谱中意外伤害82例(占本组病例数的29.3%),其中死亡41例(占本组死亡数的34.8%)。在EDTC进行“仿真模拟急救”演习,对演习前后医护人员在急救的基本技能、整体配合、综合能力上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儿科急诊急救绿色通道能为危重病和创伤儿童提供快速、有效的急诊救治;对EDTC人员进行“仿真模拟急救”演习将对急救绿色通道高水平的运行提供质量保证;加强1岁以下年龄组的保健和加强意外伤害的预防是减少儿科危重患儿发病和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2.
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急救进行总结,用以指导临床急救。方法: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4例,其中重度中毒3例。所有患者给予洗胃,并根据中毒情况使用阿托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结果:成功抢救83例,1例死亡.无明显后遗症。结论:对于有机磷中毒患者应合理使用阿托品,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43.
目的:在突发性灾害中,新型野战伤员转运车能够将伤病员和受到伤害后不能移动的人员安全、便利地转送到救治一线进行医疗救治。方法:采用合金材料研究设计出一种野战用救护伤员转运车,其自重量小、携带方便、操作简捷、易消毒并可重复使用。结果:为伤病员和不能移动的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提供了保障,并有利于患者的二次、三次救护治疗和转运。结论:该转运车设计以电动传动为动力,通过自行设计各种支架和吊臂等,能够实现各种类型伤病员的转运,并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完全能够满足野战时及突发自然灾害时转送伤病员的需要。  相似文献   
44.
烧伤是位居第二的儿童意外伤害原因,也是小儿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治对烧伤的预后有重大影响,但大众缺乏烧伤处理相关知识。该共识通过专家意见和查阅相关文献,对包括烧伤原因、烧伤的预防措施、常见烧伤的急救方法,以及对严重烧伤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总结,将目前最适宜院前救治的方法进行推荐。旨在强调预防烧伤的重要性的同时,提高目击者和救援人员的现场救治能力,避免不当处置对患儿造成进一步损害,进而降低我国儿童居家意外烧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该共识主要适用于现场施救医护人员、儿童父母及路人对儿童烧伤的院前初步处理。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医学模拟教学在急救中心住院医师技能培训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准备去急救中心轮岗的78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采用医学模拟教学方法进行轮岗前技能培训,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培训。比较两组住院医师的技能考核成绩,同时进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及适应临床工作的时间。结果实验组住院医师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t 值分别为6.431,10.091,12.131,10.501,6.063,4.637;P 值均小于0.01)。实验组住院医师对教学方法中各项内容满意率均在80.0%以上(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住院医师平均适应临床工作时间为(5.8±1.23)日,明显低于对照组(11.3±2.31)日(t =13.15,P〈0.01)。结论在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采用医学模拟教学,有效提高了120急救分中心住院医师技能考核成绩及培训满意度,并缩短了住院医师平均适应临床工作的时间。  相似文献   
46.
目的: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对临床使用中的除颤器进行质量检定,确保其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方法:依据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B64-2003“心脏除颤器和心脏除颤监护仪检定规程”,根据实际经验中有效的检定方法,使用除颤分析仪检定除颤器的各项性能参数。结果:按照有效的检定方法,通过定期检定,消除了除颤器的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结论:对除颤器进行质量控制检定,可以预防因设备失准而引起的医疗事故,同时注意日常的维护和保养,确保除颤器在急救时的良好性能及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急救效率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ACS患者,依据知情同意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2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急诊护理流程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急诊接诊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T)水平[(14.8±2.4)U/L,(6.2±0.9)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6.2±7.6)U/L,(14.2±2.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直径(LVE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性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护理能够显著提高对ACS患者的急救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48.
目的调查南充市社区居民不同职业对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为不同职业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与指导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南充市城区1778名居民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并做相应的统计处理。结果地震来临时能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者占94.77%,是知晓率最高的急救基本技能。而心肺复苏术的知晓率仅7.20%。从统计分析来看,各个职业人群对急救知识的了解情况不同或不全同,P<0.05,其中在对食物中毒方面各职业人群没有差异(P>0.05)。结论各职业对急救知识的了解情况不相同,并具有各自的职业特点,有关部门可针对不同职业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进行市民急救知识宣传,提高市民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抢救12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探讨临床抢救方法。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12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再分析,观察治疗经过、临床症状及运用胰岛素、补液、补碱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积极抢救治疗,110例(90.16%)患者于2~20h内下降,12例(9.84%)于24~54h内下降,控制在8~13.9mol/L范围内;114例于24h内酮体消失,6例于5~6d内酮体消失,死亡2例;101例患者于24h内纠正酸中毒,19例于30~72h内纠正;死亡2例,均死于感染性休克、心律失常。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只要是合理治疗诱因,积极预防并发症出现,发病后,积极补液扩容、持续小剂量胰岛素滴注、配合补碱和补钾,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抢救过程中,要根据患者实际变化,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支纤镜检查前利多卡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方法。方法报道2例支纤镜检查前利多卡因引起过敏的病例,介绍我们的急救过程,总结急救成功的经验。结果经过抗过敏治疗,患者脱离生命危险,未出现不良后遗症。结论掌握过敏性休克的正确急救方法 ,可以避免利多卡因麻醉时对病人产生的意外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