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42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307篇
预防医学   75篇
药学   103篇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 毫秒
71.
采用ELISA技术检测30例CA患者血清IL-2水平,其中18例患者同时作了血清可溶性IL-2受体(sIL-2R)检测。结果发现CA患者血清IL-2水平比对照明显低下(P<0.05)、sIL-2R则无明显改变,说明该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此可能是CA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在尖锐湿疣及其癌变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28例尖锐湿疣皮损中的微卫星DNA改变。结果:28例尖锐湿疣皮损中8例存在微卫星不稳定性。而且其主要出现在尖锐湿疣癌变中,未发现杂合性丢失。结论:尖锐湿疣及其癌变与微卫星不稳定性有关,临床上通过对尖锐湿疣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有可能对尖锐湿疣癌变作出可能性预测及早期诊断,为发现癌变高危人群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3.
目的:从尖锐湿疣(CA)标本中克隆出人乳头瘤病毒6b型(HPV-6b)早期蛋白E6、E7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比对及原核表达,为HPV感染的检测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PCR法,从CA标本中扩增HPV-6的E6、E7基因,构建pUCHPV-6E6、pUCHPV-6E7两个重组体,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比对。经双酶切与表达载体pGEX-5X-1定向连接,构建pGEX-5X-l重组表达质粒,转入BL21大肠杆菌,IPTG诱导GST融合蛋白表达及Westernblot鉴定。结果:克隆出HPV-6b早期蛋白E6、E7基因,成功构建pUCmHPV-6bE6、pUCmHPV-6bE7重组质粒,克隆获得HPV-6bE6、E7基因与GenBank标准株序列完全相同,经双酶切定向克隆,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5X-lHPV-6bE6和pGEX-5X-lHPV-6bE7,转入BL21大肠杆菌,高效表达GST融合蛋白。结论:本研究克隆出的HPV-6bE6、E7基因与标准株相同,HPV-6bE6、E7GST融合蛋白获得高效表达,为HPV-6bE6、E7基因表达产物的纯化、体外活性以及E6、E7为靶位的基因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TEN蛋白在尖锐湿疣、正常皮肤、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分布及在尖锐湿疣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EGFR和PTEN蛋白在正常皮肤、尖锐湿疣、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中的分布。比较二者在三组标本中的分布差异。结果EGFR在尖锐湿疣组织除角质层外的表皮全层细胞均为强阳性,在正常皮肤多为中等阳性,且多分布在基底层和棘层下部。在BCC和SCC中,EGFR强阳性(χ2=37.07,P<0.01)。PTEN蛋白主要分布在正常皮肤表皮层的棘层上方,在尖锐湿疣全层的细胞膜和细胞浆中呈中等阳性;在BCC和SCC中,PTEN蛋白减弱或缺失,角珠中PTEN蛋白多呈强阳性(χ2=59.191,P<0.01)。结论EG-FR和PTEN蛋白在尖锐湿疣,BCC,SCC及正常皮肤组织中,其分布的范围和阳性的强度有所不同,检测EGFR和PTEN蛋白可以作为判断尖锐湿疣转归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5.
热休克蛋白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检测及其与HPV感染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70(HSP70)在尖锐湿疣(CA)组织中的检测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 24例CA、46例宫颈癌和 28例正常宫颈组织HSP70,用PCR技术对各组织标本的HPV-DNA进行检测和 6, 1 1, 1 6, 1 8分型。结果 HSP7 0在CA和宫颈癌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对照组 (P<0. 01)。CA组HPV6, 11型DNA阳性者HSP70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阴性者(P<0. 05),宫颈癌组HPV16, 18型DNA阳性者与阴性者HSP70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 HSP70的表达与尖锐湿疣的发病有关,HSP70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与HPV的感染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P5 3 ,Fas ,Bcl 2蛋白在尖锐湿疣 (CA)组织中的检出情况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标准免疫组化法检测了 2 4例CA、46例宫颈癌和 2 8例正常宫颈组织P5 3 ,Fas ,Bcl 2蛋白 ,用PCR技术对各组织标本的HPV DNA进行检测和 6,11,16,18分型。结果 P5 3 ,Fas ,Bcl 2蛋白在CA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CA组和宫颈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综合分析 ,蛋白阳性率与HPV感染率密切相关 (P <0 .0 5 ) ,但CA组或宫颈癌组的蛋白阳性率与HPV 6/11型或 16/18型的检出与否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P5 3 ,Fas ,Bcl 2蛋白与尖锐湿疣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凋亡基因的表达可能抑制HPV的增殖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索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治疗组50例应用1%丁卡因注射液进行尿道口表面麻醉,对照组40例应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对尿道口内疣体进行基底部注射麻醉,两组均再以微波烧灼凝固疣体,并观察麻醉效果。治疗后1月,3月评价两组近期复发率。结果两组疼痛消失时间平均为5.4min,2.5min,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两组疼痛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2.40,P<0.05),而麻醉效果良好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2.54,P>0.05)。对照组麻醉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注射部位疼痛、表情痛苦、尿道口局部渗血和操作部位视野欠清晰。治疗后1月,3月随访,两组CA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分别为4.50,4.48,P<0.05)。结论丁卡因作为表面麻醉在治疗男性尿道口CA中显示麻醉效果好,手术视野清晰,病灶清除彻底。  相似文献   
78.
目的 : 观察中药疣毒净系列制剂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淋巴细胞凋亡调控蛋白的影响。方法 : 选择经疣毒净系列制剂治疗前、后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血液行淋巴细胞凋亡调控蛋白Bcl - 2、CD95 + 、CD95L的检测并与健康人群进行对照。结果 : 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CD95 + 、CD95L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 ,Bcl- 2则低于健康对照组 (P<0 .0 5 ) ,而治疗前组CD95 + 、CD95L表达水平分别高于治疗后组 (P <0 .0 5 ) ,Bcl- 2则低于治疗后组 (P <0 .0 1)。结论 : 经疣毒净治疗后抗凋亡能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9.
目的:提高对小儿喉尖锐湿疣(ILCA)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4-2004年29例ILCA患儿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初发年龄在2个月-2岁,以渐进性声嘶加重、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直达喉镜下见声门区、会厌喉面多发灰白色或淡红色乳头状或息肉状赘生物,组织病理检查为出现特征性的灶性分布凹空细胞,其中27例患儿其父母亲至少有一方曾患生殖器尖锐湿疣,所有病例均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易复发,随诊2年以上23例,治愈15例(65.2%),好转6例(26.1%),死亡2例(8.7%)。结论:本病病变范围大,复发率高,预防的关键是及早发现及治愈孕妇尖锐湿疣,以减少新生儿接触的机会。  相似文献   
80.
艾滋病合并尖锐湿疣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其护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尖锐湿疣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其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78例艾滋病合并尖锐湿疣患者进行心理特征分析,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78例患者的心理特征共分为7种类型:焦虑恐惧型、悲观失望型、痛苦愤怒型、自卑羞愧型、忧郁孤独型、侥幸依赖型和无所谓型,其中以焦虑恐惧型(60.26%)和悲观失望型(51.28%)心理反应较多,无所谓型比例最低,仅占3.85%。另外同一患者常存在2种、3种或多种心理反应,共有6例(7.69%)患者同时合并焦虑恐惧、悲观失望、自卑羞愧和忧郁孤独4种心理反应。在个体化原则、有效沟通原则、相互信赖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下,采用多种心理护理措施进行综合干预,显著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结论:艾滋病合并尖锐湿疣患者具有严重的恶性心理反应,并且心理特征复杂多样,针对患者心理反应的特点应当开展针对性、个性化、多层次的心理护理,从而影响、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