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42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307篇
预防医学   75篇
药学   103篇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采用液相芯片技术分析上海地区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别的分布情况.方法 从116例尖锐湿疣患者的疣体标本中提取脱氧核糖核酸(DNA),应用液相芯片技术进行HPV基因型检测,并与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明确液相芯片的检测效能.结果 液相芯片检测的116例标本中,HPV阳性114例,阳性率为98.3%.其中单一型别感染占71.6%(83/116),双重型别感染占18.1%(21/116),三重型别感染占7.8%(9/116),四重型别感染占0.9%(1/116).共检出18种HPV亚型,其中HPV6和HPVll最为常见,感染率分别为60.3%(70/116)和42.2%(49/116).在高危型HPV感染中,最常见的3种亚型依次为HPV16、HPV52和HPVl8.液相芯片与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0.7%,并且液相芯片对多重感染的检出率高于PCR.结论 上海地区尖锐湿疣以HPV6和HPV11感染为主.高危型HPV感染中最常见的3种亚型依次为HPV16、HPV52和HPV18.液相芯片对HPV多重感染的检出率高于PCR.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对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及外周血CD4^+和CD8^+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的分析,探讨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对CA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FCM)对40例CA患者及20名正常人外周血进行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实验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40例CA皮损样本中CD4^+和CD8^+细胞的数目进行检测。结果CA患者外周血及皮损较正常对照组中的CD8^+细胞百分率增加.CD4^+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降低。结论CA患者存在全身和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且局部皮损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在CA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48)%,缓解期CA患者的特异性CTL杀伤活性为(59.33±1.7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缓解期CA患者与复发期CA患者外周血中特异性CTL数量相近,但缓解期CA患者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明显强于复发期CA患者,这可能是不同病程CA患者转归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4.
两种黔产淫羊藿总黄酮对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黔产粗毛淫羊藿与黔岭淫羊藿淫羊藿总黄酮(TFE)对D-gal-AlCl3联合造模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联用D-gal-AlCl3 12周造模,同时按剂量100、50 mg.(kg.d)-1,分组po给TFE。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其空间记忆能力;应用生化技术检测脑、血AChE活性;以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脑Bcl-2/Bax水平。结果 D-gal-AlCl3造模形成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TFE能改善D-gal-AlCl3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脑、血组织中AChE的活性,明显升高bcl-2并降低Bax水平。以粗毛淫羊藿改善记忆能力效果为优。结论粗毛淫羊藿对痴呆大鼠记忆能力,脑细胞凋亡具有更明显保护作用。提示淫羊藿苷(ICA)是TFE中增强记忆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更昔洛韦联合液氮冷冻术对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把62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射更昔洛韦联合冷冻术,对照组采取单一的冷冻术,随访3个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9.38%和87.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及P〈0.05)。结论:静脉注射更昔洛韦联合液氮冷冻术比单一的液氮冷冻术对尖锐湿疣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6.
刘志立  钟连生  李红果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051-1051,1170
目的探讨口服异维A酸联合微波治疗尖锐湿疣(CA)的疗效。方法将已经确诊的初诊CA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用微波治疗,B组在微波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异维A酸,开始为每日3次,每次1粒,连续1个月,随后减为每日2次,每次1粒,连续1个月,并于开始治疗后的第2周,第2个月及第6个月判断疗效。结果A组在治疗后2周、2个月、6个月时的复发率分别为19.0%、35.7%、45.2%,B组则分别为4.9%、12.2%、19.5%,B组的复发率低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维A酸联合微波治疗CA有较好疗效,可明显降低单用微波治疗CA的复发卒,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7.
采用ELISA技术检测30例CA患者血清IL-2水平,其中18例患者同时作了血清可溶性IL-2受体(sIL-2R)检测。结果发现CA患者血清IL-2水平比对照明显低下(P<0.05)、sIL-2R则无明显改变,说明该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此可能是CA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在尖锐湿疣及其癌变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28例尖锐湿疣皮损中的微卫星DNA改变。结果:28例尖锐湿疣皮损中8例存在微卫星不稳定性。而且其主要出现在尖锐湿疣癌变中,未发现杂合性丢失。结论:尖锐湿疣及其癌变与微卫星不稳定性有关,临床上通过对尖锐湿疣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有可能对尖锐湿疣癌变作出可能性预测及早期诊断,为发现癌变高危人群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9.
目的:从尖锐湿疣(CA)标本中克隆出人乳头瘤病毒6b型(HPV-6b)早期蛋白E6、E7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比对及原核表达,为HPV感染的检测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PCR法,从CA标本中扩增HPV-6的E6、E7基因,构建pUCHPV-6E6、pUCHPV-6E7两个重组体,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比对。经双酶切与表达载体pGEX-5X-1定向连接,构建pGEX-5X-l重组表达质粒,转入BL21大肠杆菌,IPTG诱导GST融合蛋白表达及Westernblot鉴定。结果:克隆出HPV-6b早期蛋白E6、E7基因,成功构建pUCmHPV-6bE6、pUCmHPV-6bE7重组质粒,克隆获得HPV-6bE6、E7基因与GenBank标准株序列完全相同,经双酶切定向克隆,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5X-lHPV-6bE6和pGEX-5X-lHPV-6bE7,转入BL21大肠杆菌,高效表达GST融合蛋白。结论:本研究克隆出的HPV-6bE6、E7基因与标准株相同,HPV-6bE6、E7GST融合蛋白获得高效表达,为HPV-6bE6、E7基因表达产物的纯化、体外活性以及E6、E7为靶位的基因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TEN蛋白在尖锐湿疣、正常皮肤、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分布及在尖锐湿疣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EGFR和PTEN蛋白在正常皮肤、尖锐湿疣、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中的分布。比较二者在三组标本中的分布差异。结果EGFR在尖锐湿疣组织除角质层外的表皮全层细胞均为强阳性,在正常皮肤多为中等阳性,且多分布在基底层和棘层下部。在BCC和SCC中,EGFR强阳性(χ2=37.07,P<0.01)。PTEN蛋白主要分布在正常皮肤表皮层的棘层上方,在尖锐湿疣全层的细胞膜和细胞浆中呈中等阳性;在BCC和SCC中,PTEN蛋白减弱或缺失,角珠中PTEN蛋白多呈强阳性(χ2=59.191,P<0.01)。结论EG-FR和PTEN蛋白在尖锐湿疣,BCC,SCC及正常皮肤组织中,其分布的范围和阳性的强度有所不同,检测EGFR和PTEN蛋白可以作为判断尖锐湿疣转归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