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07篇
  免费   9357篇
  国内免费   592篇
耳鼻咽喉   270篇
儿科学   2117篇
妇产科学   1794篇
基础医学   5769篇
口腔科学   4509篇
临床医学   18582篇
内科学   8272篇
皮肤病学   654篇
神经病学   5477篇
特种医学   925篇
外科学   3567篇
综合类   9505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90篇
预防医学   36939篇
眼科学   360篇
药学   4470篇
  87篇
中国医学   1014篇
肿瘤学   2052篇
  2024年   213篇
  2023年   2753篇
  2022年   2585篇
  2021年   5277篇
  2020年   5389篇
  2019年   5215篇
  2018年   4515篇
  2017年   4210篇
  2016年   4028篇
  2015年   3959篇
  2014年   6497篇
  2013年   8825篇
  2012年   5679篇
  2011年   6229篇
  2010年   4623篇
  2009年   4701篇
  2008年   4576篇
  2007年   4572篇
  2006年   3870篇
  2005年   3011篇
  2004年   2583篇
  2003年   2188篇
  2002年   1683篇
  2001年   1610篇
  2000年   1377篇
  1999年   1002篇
  1998年   837篇
  1997年   660篇
  1996年   570篇
  1995年   398篇
  1994年   355篇
  1993年   340篇
  1992年   287篇
  1991年   245篇
  1990年   205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181篇
  1987年   123篇
  1986年   103篇
  1985年   163篇
  1984年   117篇
  1983年   73篇
  1982年   67篇
  1981年   62篇
  1980年   70篇
  1979年   45篇
  1978年   42篇
  1977年   61篇
  1976年   44篇
  1975年   4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re is a lack of robust evidence regarding outcomes for day care use among older people living with long-term conditions (LTCs). Day care is provided by independent, private and voluntary and charitable sectors. This systematic review aims to establish current evidence of outcomes for older people with LTCs attending day care services and outcomes on carers, across all service models. Narrative synthesis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was undertaken. The review adhered to the 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PRISMA) guideline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search was carried out across eight electronic databases and reference lists of key journals between 2004 and October 2020 were searched. Searches returned 1,202 unique titles. Forty-five articles from 16 countries met the criteria on review of title, abstract and full article. There is limited evidence suggesting improved levels of perceived psychological health, quality of life, perceived general health, physical health and functioning for older people attending day care who have LTCs. The respite function of day care resulted in positive outcomes for carers. Studies evaluating outcomes for participants or carers were limited in quantity and quality. There is limited information regarding outcomes for day care attendance for older people with multiple LTCs from existing literature. Further research focusing on LTCs and day care attendance would benefit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992.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wofold. Firstly,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online health communities (OHCs) for informal caregivers by conducting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Secondly,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OHCs and resilience factors of older adults. Performing a thematic analysis, we identified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OHCs for informal caregivers of older adults, including two salient themes: (a) caregivers sharing and receiving social support and (b) self and moral empowerment of caregivers. Then, we uncovered how these potential benefits can support resilience of older adults. Our findings show that sharing and receiving of social support by informal caregivers, and self and moral empowerment of informal caregivers in OHCs, can support four resilience factors among older adults, including self-care, independence, altruism and external connections. This review enabl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OHCs and Gerontology, and our outcomes also challenge the way healthcare and aged-care service providers view caregivers and older adults. Furthermore, the identified gap and opportunities would provide aven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OHCs.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我国医务人员远程医疗服务使用意愿和关键问题,以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方法2019年10—11月,对福建、海南、河南、湖南、贵州、四川和青海7个省份中已参与过远程医疗的邀请方和受邀方医务人员进行电子问卷调查,主要内容为医务人员对远程医疗的使用意愿、满意度情况和认知评价情况等。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探索不同省份和区域的医务人员继续使用意愿、满意度及存在问题。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084份,医务人员对所参与远程医疗服务整体满意度为98.62%,继续使用意愿程度为98.25%,且东部和西部省份使用意愿较高。医务人员视角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会诊开展和反馈信息不及时,等待时间长;网速偏低,网络信号不稳定、不通畅;系统设备不完善,操作不便捷;无法实现远程查体和全面了解病情以及提供病历资料不规范、不全面、质量差等。结论医务人员对所参与远程医疗服务满意度和使用意愿较高。建议以问题为导向,强化远程医疗基础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医务人员参与远程医疗服务积极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随访调查某地儿童龋病发生情况,并分析患龋率与父母受教育水平关系,为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浙江杭州西湖区6~12岁1260名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查龋病发生情况,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龋率与父母受教育水平关系。结果1260名儿童总患龋率为61.75%(778/1260),其中乳牙患龋率为48.10%(606/1260),恒牙患龋率为13.65%(172/1260),男童乳牙患龋率显著高于女童,而恒牙患龋率显著低于女童(P<0.05);农村儿童乳牙患龋311人(57.17%),恒牙患龋97人(17.83%),患龋率均明显高于城市儿童的295人(41.20%)和75人(10.47%)(P<0.05);不同受教育水平父母的儿童刷牙年龄、睡前食用零食、零食后漱口、每日刷牙次数、父母是否监督刷牙、是否使用含氟牙膏、是否接受口腔检查、看牙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及以下、本科及大专、研究生及以上的儿童总体患龋分别为269人(67.08%)、430人(59.89%)、79人(56.03%),与父亲相应受教育水平患龋的256人(78.29%)、441人(58.80%)、81人(44.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及以下、本科及大专、研究生及以上的城市儿童患龋分别为117人(35.78%)、220人(29.33%)、33人(18.03%),与农村儿童患龋的139人(42.51%)、221人(29.47%)、48人(26.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及以下、本科及大专、研究生及以上的城市儿童患龋分别为123人(29.43%)、211人(29.39%)、36人(25.53%),与农村儿童患龋的146人(37.66%)、219人(30.50%)、43人(30.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受教育水平与儿童患龋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浙江杭州西湖区6~12岁学龄儿童患龋率较高,其与父母受教育水平呈负相关,且父母受教育水平影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通过提高父母受教育水平对预防龋病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及运营现状,为促进微信公众平台更好地发挥卫生服务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1—3月利用"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官方网站收集北京市3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同时利用手机微信APP收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信平台开通时间、微信认证、更新时间、信息推送数量及影响力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开通微信平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由2014年的11家增长至2018年的231家,增长了20倍;截至2019年3月1日,北京市共239家(69.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通了279个微信平台,其中236个(84.6%)平台进行了微信认证,171个(61.3%)平台更新时间<30 d,54个(19.4%)平台近1年信息推送量>150篇;2019年1月1—31日北京市28个微信平台共推送信息756篇,其中健康科普类信息420篇(55.6%),医院新闻194篇(25.7%),信息公告65篇(8.6%),党政建设43篇(5.7%),其他信息34篇(4.5%);北京市不同地区比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平台开通、平台认证、信息更新、信息推送数量、阅读量和点赞量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信平台建设良好,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后期维护缺乏、影响力不足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析2000—2017年京沪妇女保健人员素质不足严重程度及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明确两地差异,探讨妇女保健人员素质适宜程度。方法收集1995—2017年所有涉及京沪妇女保健资源问题的文献,系统筛选涉及妇女保健人员素质主题的有关文献,进而计算妇女保健人员素质不足严重程度评分。上海纳入165篇文献,北京纳入147篇。运用Spearman相关、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妇女保健人员素质不足严重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结果北京妇女保健人员素质不足严重程度从2000年的3.53分降至2017年的3.12分,上海则由3.70分降至2.12分。上海孕产妇死亡率与妇女保健人员素质不足严重程度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758,P<0.01)。上海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京沪两地妇女保健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上海妇女保健人员素质在孕产妇死亡率降低中发挥更大作用,但人员专业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适宜的妇女保健体系应"人员能力胜任工作需要";验证了量化妇女保健人员素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殖健康咨询服务能力现状,为黑龙江省有针对性地提高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可及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建议。方法:2020年7—9月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在黑龙江省抽取7个地市,每个地市随机选取2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生殖健康服务相关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对301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调查对象生殖健康服务相关知识正确率最高的为健康促进知识(28.2%)。调查对象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培训率为26.6%。可以提供的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第1位是避孕节育咨询(93.4%)。调查对象的咨询概念化能力评分均值为(30.79±13.62)分,咨询实践操作能力均值为(48.99±19.00)分,总分均值为(79.78±31.72)分。统计分析发现,生殖健康咨询能力与年龄、工作岗位、是否获得生殖健康咨询员/咨询师资格和是否接受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培训等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后两个变量是咨询能力自我评估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调查对象最希望得到的工作支持为医院领导对相关科室的协调(94.0%)。结论:黑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殖健康服务人员相关知识较为薄弱,咨询概念化能力及咨询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应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关人员培训,促进生殖健康咨询服务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升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现状以及功能失调性态度与青少年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与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对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精神卫生科153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抑郁症存在性别与学历差异,女性抑郁水平高于男性,大学抑郁水平与功能失调性得分均高于其他学历(P<0.05),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抑郁症水平呈正相关(r=0.647,P<0.05)。结论:功能失调性态度作为独立因素,在青少年抑郁症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干预,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了解柳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式调查柳州市12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辖区基本情况、人员及设施设备投入和服务开展情况。结果:12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保健医生0.32名、注册护士0.25名,每平方公里儿童保健医生0.0070名、注册护士0.0055名。39.84%的机构无执业(助理)医师,32.52%的机构近5年有儿童保健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儿童保健门诊用房面积达到自治区要求的机构不足40%;视力检查、听力筛查、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和膳食营养分析工具配置率分别为89.43%、36.59%、22.76%和9.76%。开展的7项儿童保健服务中,心理行为发育测验(24.39%)、耳及听力保健服务(74.80%)开展比例低,其他5项均超过90%。城乡机构间儿童保健服务人员、设施设备投入和服务开展情况存在差异,贫困县情况更严峻。结论:柳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与国家标准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政府有必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儿童保健人员的培养,规范儿童保健门诊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评估在疫情期间,基层医务人员的个人心理状况并对基层医务人员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2—4月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点,选取30名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为调查组,并以1∶2的比例选择未参加疫情防控的医务人员为对照组,以焦虑自评量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量表及匹兹堡睡眠量表为调查工具,调查比较医务人员的相关心理状况及心理状况产生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在焦虑评分上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应激反应上,无论是单方面还是总得分,研究组得分都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睡眠质量上,研究组总得分也高于对照组,其中在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在疫情情况下,参与疫情防控的基层医务人员更易产生焦虑,且更易产生应激反应,同时其睡眠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