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3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180篇
耳鼻咽喉   64篇
儿科学   200篇
妇产科学   100篇
基础医学   876篇
口腔科学   212篇
临床医学   782篇
内科学   641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433篇
特种医学   269篇
外科学   1132篇
综合类   1179篇
预防医学   598篇
眼科学   142篇
药学   566篇
  6篇
中国医学   175篇
肿瘤学   13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381篇
  2021年   451篇
  2020年   360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425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3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究递进式目标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置换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置换患者,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递进式目标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水平、髋关节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髋关节功能、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递进式目标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对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置换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提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改善其日常活动能力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IFF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骨密度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骨密度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IFF患者中手术效果较理想,能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与肺部低剂量CT(LDCT)联合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案。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216例COVID-19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剂量CareDose模式的80150mAs组、低剂量CareDose模式的2150mAs组和人工固定低管电流模式的20mAs组,每组72例。3组患者扫描图像由AI阅片,并由3位高级职称的放射专家双盲评判图像质量和检出符合率;对比分析3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结果:2150mAs组图像主观评分和诊断符合率接近80150mAs组,且明显优于20mAs组。2150mAs组CTDIvol、DLP和ED均显著低于80150mAs组,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14.05,F=589.02,F=246.96;P<0.05)。结论:AI联合低剂量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能够显著降低COVID-19患者CT检查中的辐射剂量,且不影响诊断检出率。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分析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作为辅助工具在学术同行评议中的创新应用,提出未来发展建议。【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比较国内外AI辅助学术同行评议的应用实践;其次按功能对其进行分类,并阐述其主要支撑算法;最后展望AI在学术同行评议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结果】 国内方面,AI推荐审稿人功能被应用于基金评审,但AI学术影响力预测功能尚停留在研发阶段;国外方面,除学术不端检测功能外,其他功能的应用均处于起步阶段。按功能不同,AI辅助同行评议可分为投稿审查、审稿人推荐和学术影响力预测3类。其未来发展方向为:评议流程和文本结构的标准化、智能算法的通用化、评议专家库和已发表学术论文数据库的集成化;最终AI将发挥评议主体功能。【结论】 科研机构与学术期刊应积极参与全文文献数据库与全球审稿人数据库等相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AI在学术同行评议中的应用,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95.
药物流产(MA)是早孕期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主要药物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二者联合使用,可使早孕期孕妇完全终止妊娠率达到90%。但是,MA导致的患者阴道流血时间长、量多,甚至阴道大流血,而需采取急诊刮宫术治疗等,尚未被彻底解决。如何安全、有效终止早孕期妊娠,保护女性生殖健康是目前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美国妇产科医师学学会(ACOG)发布的《2020 ACOG实践简报:孕龄≤70 d药物流产(No.225)》对早孕期孕妇终止妊娠,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笔者拟就该简报对MA用于孕龄≤70 d孕妇的临床效果评估,MA用药方案、禁忌证、适应证,MA前咨询和检查,MA疼痛管理,MA后观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随访管理、避孕措施9个方面基于循证医学推荐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6.
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萍  朱光  李新 《河北医学》2001,7(2):138-139
目的:评价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讨论儿童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时机、方式、屈光度的选择和术后处理。方法:23例34只眼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26只眼为先天性白内障,8只眼为外伤性白内障。结果:术后矫正视力满意。但术后葡萄膜反应及后囊膜混法严重。结论:儿童白内障摘除后植入人工晶体是恢复视力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97.
人工流产术前宫颈及子宫内膜麻醉的镇痛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与子宫内膜两部位联合麻醉、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两药物配合应用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人工流产术前对麻醉组 10 6例行普鲁卡因宫颈浸润麻醉和利多卡因子宫内膜表面麻醉。术中记录受术者腹痛程度、无阻力插入宫颈内口的扩张器号、出血量、人流综合征例数等指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疼痛标准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反应进行评价 ,同期选择按传统机械扩宫法 10 4例做对照。结果 麻醉组镇痛有效率95 3% ,宫口松驰有效率 95 3% ,人流综合征无 1例发生。两组比较P均 <0 0 0 1。两组出血量比较无差异 ,无利多卡因毒性反应发生。结论 人工流产术前普鲁卡因宫颈浸润麻醉和利多卡因子宫内膜表面麻醉镇痛效果显著 ,可大大降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 ,避免利多卡因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98.
现在,数据挖掘技术正朝着智能化的趋势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I)在西医学的广泛应用,尤其是AI分析方法在疾病早期诊断与评估、疾病的治疗策略与医疗资源管理这几个方面突出的使用效果,为AI与中医药的结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尤其在名老中医经验的学习与传承方面。近十余年来,名老中医经验学习与传承领域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成果颇多,在梳理常用数据挖掘工具与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AI分析方法在西医学的应用,可以对中医药领域数据挖掘的智能化学习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与展望,为继承与发展名老中医经验提供更高效的途径,加快中医现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99.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评估L5椎体次全切术后置入新型自稳定人工椎体的力学性能以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为腰骶段脊柱结核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方法:提取1名健康志愿者腰骶段CT薄层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构建腰骶段(L3-S1)脊柱生理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将L5椎体及邻近椎间盘切除后,分别置入新型自稳定人工椎体和钛笼联合侧前方钉棒固定,构建新型假体组和钛笼组有限元模型。对所有模型的S1椎体下表面进行全部自由度约束,在L3椎体上表面给予400N的轴向载荷模拟生理压缩,然后再在L3椎体上表面施加8Nm的弯矩载荷,模拟腰椎前屈、背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扭转六种运动,统计分析在不同运动方向上三组模型L4~S1的活动度及L4下终板和S1上终板的最大Von mise应力。结果:新型假体组和钛笼组L4~S1在前屈、背伸、侧弯、扭转方向上的活动度分别为0.38°~0.56°与0.53°~1.41°,较生理组(4.48°~10.12°)同部位活动动度明显减小。新型假体组和钛笼组L4下终板与S1上终板在前屈、背伸、左右侧弯、左右扭转方向上的最大Von Mises应力较生理组均明显增大,新型假体组在上述方向上终板的最大Von Mises应力较钛笼组明显减小。结论:自稳定人工椎体可以较好地重建手术部位的即刻稳定性,有效降低手术部位邻近终板的局部应力,理论上可以降低术后假体的下沉率,但其长期稳定性、抗疲劳性等力学性能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