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5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40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5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09篇
内科学   13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348篇
预防医学   56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70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对某综合医院2015—2017年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2015—2017年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不同时间段、不同病区来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232株,分离率从2015年10.4%上升到2017年13.0%。标本来源以痰液最多,占76.3%;儿科、ICU、神经外科及呼吸内科是感染的高发病区。不同时间段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具有一定波动,2016年的耐药性最低,2017年的耐药率最高。2017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2015年有增高趋势;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保持稳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呈现下降趋势。来源于ICU病区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最为严重,神经外科及呼吸科病区耐药性次之,儿科病区耐药性最低。结论三年间该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对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不同病区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具有差异,临床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病原菌耐药性的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检出的261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检测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间送检的各种临床标本(包括痰液、脓液、分泌物、尿液、血液和引流液等),应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WHONT 5.6软件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分布。结果共检出261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多重耐药菌141株(54.0%),8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ICU和呼吸科。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情况很严重,尤其是分离自ICU和呼吸科的标本,实验室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检测,临床医师应根据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同时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做好隔离,防止医源性传播。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状况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原菌分离鉴定检验技术,对某医院重症医学科2012-2013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耐药情况。结果从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105株,其中90.48%菌株分离自痰标本,反映出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占主导。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不同程度耐药,对氨苄西林全部耐药;2013年度该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氨曲南的耐药率达到90%以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结论该医院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为呼吸道,该菌严重耐药,对碳氢酶烯类耐药最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况及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规范情况,并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綦江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病例资料和药敏结果并按时间段进行比较。结果綦江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率为3.94%,抗生素不规范使用率为20.63%,且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药敏结果显示,綦江区人民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试验抗生素耐药率超过50%,尤其对头孢他啶(CAZ)、头孢噻肟(CTX)、复方磺胺甲噁唑(T/S)三种药物呈现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耐药率逐渐升高的现象。结论严格执行环境消毒和加强抗生素规范使用监管对降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和预防医院感染暴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引起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NICC)的原因及耐药机制。方法对IRAB引起的NICC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进行分析。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双纸片增效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MBL)。结果 IRAB NICC均发生在5月,均曾入住过重症监护室(ICU);其中危重患者7例,发生医院感染前,9例患者均有使用3种以上抗菌药物史。MBL检测均为阳性;对临床常用治疗AB的药物均耐药。结论 IRAB NICC的发生与患者易感性、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高龄、隔离与消毒、病区医院感染监控、抗菌药物使用及AB的生物学特性等有关,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为产生了MBL。  相似文献   
56.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有效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出1 038株鲍曼不动杆菌,痰液标本占81.5%;主要分布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该菌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最低,为0.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6.4%、35.5%和35.9%。对亚胺培南敏感的菌株对多粘菌素B、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0.5%、2.1%、3.2%和9.9%,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的敏感度低于30%,对其他药物的敏感度大于70%。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对多粘菌素B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0.8%和65.5%,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在86%以上;耐药株主要分布于ICU和神经外科。结论碳青霉烯类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药物,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应联合用药,加强ICU和神经外科的消毒隔离措施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调查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状况,为医院各科室预防院内感染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K-B法检测药敏,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细菌,利用WHONET 5.6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浙江萧山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和非ICU来源菌株耐药率进行比较. 结果 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776株,以痰/呼吸道为主655株,占84.4%; 科室分布以ICU分离最多,219株占28.2%.2008年与2013年相比,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等多种药物耐药率下降,但氨苄西林、头孢呋辛、氨曲南和头孢西丁耐药率始终保持较高(89.4%),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16.1%),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4.8%和27.7%;ICU病房与其他来源菌株在多种药物间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临床科室各类标本中,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非发酵菌,临床各科室尤其ICU应引起高度重视.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临床经验治疗的首选用药,严格规范医院感染和管理抗菌治疗,减少耐药菌株播散和防止耐药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58.
陈海  陈霞  袁敏  朱雄  黎礼达  李欢  张利锋  龚林  李娟 《疾病监测》2015,30(2):113-117
目的 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是临床可造成感染的重要条件性致病菌,本研究旨在调查和分析我国海南省临床来源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对常用-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及菌株碳青霉烯酶携带情况,探讨其耐药流行性特点。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03株采集自2012-2013年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进行7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收集的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进行9种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的筛查。结果 103株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接近50%),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4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在20%左右;PCR检测显示有38株携带blaOXA-58基因,62株blaOXA-66基因,其中25株同时携带有这两种基因;其余7种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筛查结果为阴性。结论 本研究中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对-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性较高,菌株携带的blaOXA-58和blaOXA-66基因编码的碳青霉烯酶对菌株的耐药表型有一定贡献意义,但仍有其他耐药机制参与到碳青霉烯酶耐药表型的贡献中。  相似文献   
59.
Actinetobacter baumannii is an important nosocomial pathogen that can cause a wide range of serious conditions including pneumonia, meningitis, necrotizing fasciitis and sepsis. It is also a major cause of wound infections in military personnel injured during the conflicts in Afghanistan and Iraq, leading to its popular nickname of ‘Iraqibacter’. Contributing to its success in clinical settings is resistance to environmental stresses such as desiccation and disinfectants. Moreover,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dramatic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A. baumannii strains with resistance to multiple antibiotic classes.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 an inhabitant of oral biofilms, which can act as a reservoir for pneumoni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Subgingival colonization by A. baumannii increases the risk of refractory periodontitis. Pathogenesis of the organism involves adherence, biofilm formation and iron acquisition. In addition, A. baumannii can induce apoptotic cell death in epithelial cells and kill hyphal forms of Candida albicans. Virulence factors that have been identified include pili, the outer membrane protein OmpA, phospholipases and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an sense blue light through a blue‐light sensing using flavin (BLUF) domain protein, BlsA. The resulting conformational change in BlsA leads to changes in gene expression, including virulence genes.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四川省二级综合医疗机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的耐药情况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四川地区6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病例,根据药敏结果分为CRAB组和碳青霉烯敏感组(CSAB)。 结果共收集到非重复Ab菌株202株,其中CRAB 90株,耐药率40.1%。CRAB发生的4个独立危险因素为留置尿管(OR=9.576,95%CI:4.964~18.474,P=0.000)、中央静脉置管(OR=2.707,95%CI:1.158~6.330,P=0.022)、氟喹诺酮类(OR=3.869,95%CI:1.603~9.377,P=0.003)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OR=2.755,95%CI:1.164~6.521,P=0.021)的使用。 结论二级综合医院CRAB感染的发生与侵袭性操作、氟喹诺酮类及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