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85篇
  免费   1589篇
  国内免费   508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96篇
妇产科学   145篇
基础医学   760篇
口腔科学   97篇
临床医学   3411篇
内科学   1929篇
皮肤病学   58篇
神经病学   308篇
特种医学   4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056篇
综合类   6020篇
预防医学   5948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3780篇
  46篇
中国医学   925篇
肿瘤学   486篇
  2024年   405篇
  2023年   1428篇
  2022年   1002篇
  2021年   1089篇
  2020年   1000篇
  2019年   789篇
  2018年   390篇
  2017年   672篇
  2016年   750篇
  2015年   877篇
  2014年   2000篇
  2013年   1793篇
  2012年   2085篇
  2011年   2040篇
  2010年   1686篇
  2009年   1378篇
  2008年   1799篇
  2007年   1252篇
  2006年   961篇
  2005年   676篇
  2004年   410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探讨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来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老年住院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风险分析,并给予对症护理。结果患者发生轻度、中度和重度营养风险概率分别为41%、36%、9%,且不同性别、病症发生风险的情况也不同。结论针对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加强营养风险筛查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8年4-9月来该院就诊的180例精神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应用品管圈护理模式管理,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7.78%相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22%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有效减轻了患者的发病情况,与患者及患者家属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了护理工作人员的自身专业认知,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23.
2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97-99+104
目的考察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对女性产后出血的风险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产检并分娩的320例产后出血孕妇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进行正常分娩的健康孕妇2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心率(heart rate,HR)及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并采用Ordinal逻辑回归分析各参数对产后出血的风险预警。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BMI及新生儿体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次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产后24 h相比,研究组产后24 h患者的DBP、SBP及Hb均显著降低,而HR和SI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产前相比,产后24 h患者的SBP、HR及SI显著降低(P0.05);与研究组产前相比,产后24 h患者的DBP、SBP、HR及Hb均显著降低,而SI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dinal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休克指数和舒张压对产后出血具有预警作用(P0.05)。结论休克指数和舒张压可作为评估女性产后出血的风险预测指标,临床应密切监护。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与腹膜后肿瘤患者住院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新入院腹膜后肿瘤患者60例,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评估患者营养风险,收集患者体质指数、围术期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住院天数、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患者住院时间,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60例腹膜后肿瘤患者中,40例患者(66.7%)术前存在营养风险,52例患者(86.7%)术后存在营养风险;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前、术后营养风险 (术前P<0.001,术后P=0.043)、术前白蛋白 (P=0.019)、术后血红蛋白 (P=0.019)、术后白蛋白(P=0.025) 水平以及术后恶心呕吐 (P=0.001) 均会影响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与围术期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评分、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具有相关性,且相关性强(r=0.759~0.770; 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营养风险是腹膜后肿瘤患者住院时间的重要预测因素(β=0.399)。结论 术前营养风险是腹膜后肿瘤患者住院时间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7.
28.
吴洋  宋燕妮 《现代肿瘤医学》2020,(18):3255-3259
乳腺癌是一类具有异质性的肿瘤,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都不相同。尽管目前仍在努力为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但其术后是否需要化疗仍然是肿瘤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以往治疗主要依赖于经典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更定量的诊断方法和合理的个体化治疗。虽然化疗可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并提高生存率,但它带来的不良反应事件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低复发风险(recurrence risk,RS)有可能超过化疗益处。21基因检测不仅可以预测这类早期乳腺癌化疗疗效及评估预后,还可提供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用药,为患者增添信心。本文就乳腺癌21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9.
业已证实,健康的生活方式能降低冠心病风险。相反,其与卒中风险的联系却知之甚少。美国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预防医学科的Kunh等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0.
一项荟萃分析的结果提示,在1岁内暴露于至少1个疗程的抗生素,可增加儿童以后发生哮喘的风险。甚至可能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即每增加一个疗程的抗生素,就有较高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