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3篇
  免费   377篇
  国内免费   182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22篇
口腔科学   144篇
临床医学   848篇
内科学   47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3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科学   446篇
综合类   1484篇
预防医学   913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579篇
  10篇
中国医学   313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探讨SPIR脂肪抑制技术在骨胳肌肉系统疾病MRI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6例骨、关节软组织疾病患者行T1W/SE、T2W/FSE及T2W/SPIR序列扫描,并对后两者进行比较。结果:各种病理性积液呈高信号;损伤性骨髓水肿呈高信号;骨折线呈低信号,如骨折断端出血则呈线状高信号;软组织肿瘤囊性部分呈高信号,实质部分呈中等强度信号;软组织炎症性病变为弥漫性高信号;骨病成骨性改变为低信号;骨髓病变为高信号或混杂等高信号;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及半月板损伤SPIR显示不清。结论:SPIR能提高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间的对比度,清晰地显示病变组织,作为T1W/SE、T2W/FSE序列的辅助检查,有助于提高骨胳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2.
23.
肝VX-2 瘤模型MR扩散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肝VX-2瘤模型MR扩散成像特征.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5只,采用块种植的方法,一期预实验皮下种植14只,肝内种植6只;二期肝内种植12只,另3只做正常对照.对包括二期肝内种植在内的15个肿瘤于种植前后行定期扩散加权成像(DWI) 与MR检查.以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等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一期预实验,皮下种植成功率29%(4/14),肝内种植成功率33%(2/6);二期肝内种植成功率83%(10/12).(2)VX-2瘤在DWI上呈高信号,边缘清楚.正常组与VX-2瘤实验组b值为100和300 s/mm2时ADC值分别为(2.57±0.26)mm2/s、(1.73±0.31)mm2/s、(1.87±0.25)mm2/s与(1.57±0.23)mm2/s(F=43.26,P<0.001).随b值增大,病灶信号降低;ADC图上病灶呈低信号;不同b值之间病灶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00 s/mm2病灶与正常肝脏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VX-2瘤发展迅速,易发生肺、肝、纵隔等处转移.结论 DWI在反映肝VX-2瘤内部水分子运动、发现与追踪病灶进展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4.
短P-R间期综合征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可有反复发作的心动过速.其体表心电图的特点是:①窦性心律时P-R间期<0.12 s;②QRS波群正常,起始部无预激波.通过对19例短P-R间期综合征病人生理检查结果的分析,对其电生理特征及临床意义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赵胜  冯国清 《医学综述》2004,10(8):462-464
1986年由Murry等首次提出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的概念,即预先反复短暂缺血再灌注可以提高心肌组织对随后持续缺血的耐受性,它是一种内源性自我保护方式。随后人们又发现IPC对心肌保护作用呈双时相过程,包括IPC后即刻出现的早期保护,一般持续1~3h。和IPC后24h出现的延迟保护,又称第二保护窗口,可持续数天。预适应方法除经典的短暂缺血外,还有热应激、快速起搏、药物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2种预处理工艺结合真空油炸对毛豆水分质量分数、脂肪质量分数和色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冷冻预处理和直接油炸(对照)相比,预干燥可以有效地降低毛豆的脂肪质量分数,且没有显著性地影响毛豆的色泽(P>0.05).随着前期热风预干燥时间的延长,真空油炸后毛豆的水分与脂肪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毛豆油炸干燥速度逐渐降低;另一方面,随着真空油炸时间的延长,毛豆自由水分逐渐减少,其后期干燥速率也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7.
钙离子在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是指心肌一次或多次短暂的非致命的缺血 ,对随后发生的持续性缺血的耐受性明显增强 [1]。它存在于不同种属的动物 (大鼠、兔、狗和猪等 )和临床病人中[2]。IP的保护作用表现为急性期和延缓期 ,急性期 (第一窗口效应 ,earlypreconditioning)发生在缺血数分钟内 ,作用维持1~2h。许多内源性心血管活性物质 (腺苷、儿茶酚胺类、缓激肽、阿片类物质、血管紧张素Ⅱ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 )与相应受体结合后 ,通过G蛋白偶联 ,激活PKC ,最…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七氟醚预适应和缺氧预适应对乳鼠心肌细胞热休克蛋白 70表达的影响。方法 :第 2代培养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组 )、缺氧 /复氧组 (A/R组 )、缺氧预适应组 (IP组 )和七氟醚预适应组 (S组 ) ,每组均缺氧 2h ,复氧 48h。分别取复氧 0 ,1,12 ,2 4,36和 48h的细胞 ,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SP70 表达并进行图象分析。结果 :在各个时间点 ,S组和IP组间的HSP70 表达均显著高于A/R组和C组 (P <0 .0 1) ,A/R组的HSP70 表达略高于C组 ,S组和IP组间的HSP70 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 ,S组和IP组间的HSP70 表达从 1h开始增加 ,2 4h表达最强 ,与 1h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和缺氧预处理均可诱导乳鼠心肌细胞HSP70 在延迟相呈高表达 ,提示HSP70 参与了七氟醚预适应和缺氧预适应的延迟保护相。  相似文献   
29.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再灌注治疗可明显提高病人存活率 ,由于心肌细胞耐受缺血缺氧能力低下 ,一旦缺血发生后 ,易发生致命性细胞损伤。因此 ,这些病人尽管做了再灌注治疗 ,心肌梗死面积仍然很大 ,针对保护心肌细胞免受缺血损伤 ,提出了心脏保护这一概念。人们通常说的心脏保护 ,指的是心脏外科手术时进行体外循环时应用的心脏停搏液以达到保护心脏免受缺血损伤的目的。广义地讲 ,心脏保护是在心脏搏动情况下保护缺血心肌免受损伤 ,这一概念是基于细胞本身具有抗缺血保护机制这一认识上提出的 ;触发这一内源性保护机制是缺血本身 ,这就是平常…  相似文献   
30.
围麻醉期参附注射液预注对保护循环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预注在围麻醉期对循环稳定作用的影响。方法 对50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参附组在麻醉前给予参附注射液50~70ml预注,对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进行用药前和用药后45min内对比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血流动力学观察指标稳定,效果明显,尤其在血压稳定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参附注射液预注能有效防止循环系统紊乱,对围麻醉期保护循环、稳定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