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8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8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39篇
内科学   16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56篇
综合类   1480篇
预防医学   65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26篇
  8篇
中国医学   26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445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445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采血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而其中重要环节就是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问题,如何配合医生抢救危重病人,怎样合理选择处置重特病人静脉抽血部位,我们做到简、快、准这是提高护理技术的关键,经临床6年来对烧伤病人使用特制硅胶管针头抽血临床实践体会,我们认为此项改进有利于临床抢救治疗,其效果是满意的,下面总结体会如下。1 对象与方法①对象:四肢烧烫伤病人、  相似文献   
62.
动静脉穿刺采血是护士常见的、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但是,采血能否成功,将会直接影响化验结果和诊断、治疗的准确性。尤其是新生儿血管细小,在处置时患儿活动不受约束,加之新生儿的皮肤和皮下组织菲薄,常用的股部穿刺技术难度大,往往失败于采血过程中的针头固定上;且股部穿刺采血也易损伤股神经。后来又开展了后囟技术,此种方法采血成功率虽很高,但由于部位特殊,采血结束针孔压迫止血困难,经长期临床观察,处置后并发症很多,如患儿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63.
血液冷凝集引起血液计数仪计数异常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笔者在采血期间,遇到1例由于血液冷凝集而引起血液计数仪计数异常。1 病例资料 仪器用日本产F-800自动血液分析仪,严格按仪器说明书操作,打好稀释液(由青岛医院提供),取此病人末稍血20mL加入稀释液中,混匀后发现稀释血液中出现大量肉眼可见的小凝块,我们又接着采集了此病人的二份血标本,以备用,结果均与上述一样。此凝块加溶血素后不溶解,为防止堵塞仪器的进样小孔,我们先水浴(37℃)标本2min,凝块  相似文献   
64.
在科学试验和实验教学以及各种血清制备中,经常需要用实验动物采集大量的血液进行血液分析和制备血液制剂。本研究对实验动物采血的血量、方法和用途比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5.
66.
动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在ICU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常需密切监测血气分析来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及治疗方案,这样必须反复行动脉穿刺采血。因此,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成为ICU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67.
目的:介绍一种大鼠活体重复采血方法。方法:大鼠腹腔麻醉后,仰卧位沿剑突下斜行向上刺入2.5~3.0cm入心,抽血。60只大鼠,每间隔10天采血2.0ml,共4次。测定其Hb、RBC、WBC、Hct、ALT、AST、TP、BUN等指标,同时心脏切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采用本法进行大鼠心脏取血,成功率97.8%。各次标本的实验室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0只大鼠第4次采血后剖胸,未见胸腔脏器出血、粘连、血肿等并发症。心脏切片未见心肌组织学损伤。结论:该技术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可重复采血,动物存活率高。尤其用于自身对照,可减少动物用量,提高实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8.
张炜  陈明 《免疫学杂志》2007,23(6):687-690
目的 建立昆明小鼠肝纤维化模型.方法 48只昆明小鼠随机分组.实验组40只,腹腔注射20 mg/kg剂量的刀豆蛋白A(ConA),每周一次,共9次.对照组8只,每周一次腹腔注射PBS.所有小鼠在每次注射后24 h采血测ALT、AST.实验组分别于第6、7、8、9次注射后1周各处死8只小鼠,余8只第9周起停止注射,第13周处死.对照组第9次注射后1周处死.所有小鼠处死后取肝脏计算肝脏指数,并作病理检查.结果 实验组第8次注射后出现典型肝纤维化,停止刺激4周仍然有纤维化表现.结论 反复腹腔注射ConA可以建立昆明小鼠肝纤维化模型.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ABG动脉血气针与注射器在动脉血标本采集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9年2月~2019年6月本院62例患者同时行ABG动脉血气针抽取动脉血与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穿刺抽血方法进行比较,并依据抽血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1.9%(57/6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0.6%(50/62),中度以上疼痛占比6.5%(4/62)显著低于对照组22.6%(1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G动脉血气针与注射器在动脉血标本采集过程中患者疼痛轻、采集标本满意,患者满意度高,更适用于动脉血采集。  相似文献   
70.
景秀绒  李青等 《医学文选》2001,20(4):569-569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和化验取血最常用的技术操作 ,对进针技术要求较高 ,其穿刺方式、进针多少为宜已有同行观察探讨 ,但拔针手法常被忽略。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拔针手法是否得当 ,可直接影响病人的疼痛感受及皮下瘀血的发生。经对需静脉取血化验人员 2 0 0例采用不同拔针手法比较 ,分析如下。1 样本选择与方法1.1 样本选择 为了便于观察 ,选择神志清醒、精神正常、无血液病、无贫血、凝血功能正常的新入学体检学员共 2 0 0例 ,年龄最大 2 5岁 ,最小 18岁。1.2 操作方法1.2 .1 选用无菌、无热原一次性 5 ml注射器、7号无菌无钩针头 ,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