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37篇
  免费   2181篇
  国内免费   3012篇
耳鼻咽喉   437篇
儿科学   693篇
妇产科学   337篇
基础医学   2932篇
口腔科学   515篇
临床医学   3931篇
内科学   3180篇
皮肤病学   523篇
神经病学   931篇
特种医学   7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9篇
外科学   1386篇
综合类   10943篇
预防医学   6571篇
眼科学   596篇
药学   7473篇
  31篇
中国医学   4544篇
肿瘤学   2188篇
  2024年   222篇
  2023年   820篇
  2022年   766篇
  2021年   847篇
  2020年   823篇
  2019年   912篇
  2018年   561篇
  2017年   799篇
  2016年   877篇
  2015年   1076篇
  2014年   1714篇
  2013年   1727篇
  2012年   2332篇
  2011年   2554篇
  2010年   2436篇
  2009年   2449篇
  2008年   3124篇
  2007年   2787篇
  2006年   2691篇
  2005年   2780篇
  2004年   2272篇
  2003年   2012篇
  2002年   1516篇
  2001年   1447篇
  2000年   1060篇
  1999年   1000篇
  1998年   846篇
  1997年   828篇
  1996年   787篇
  1995年   847篇
  1994年   623篇
  1993年   517篇
  1992年   453篇
  1991年   430篇
  1990年   392篇
  1989年   419篇
  1988年   102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目的 :对比观察二药和三药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6 2例初治的Ⅲb~Ⅳ期NSCLC ,随机分成A组 (去甲长春新碱 2 5mg/m2 静注第 1、8天 +顺铂 80mg/m2 静滴 ,分 2天 ,即NP方案 )、B组 (丝裂霉素 6mg/m2 静注第 1天 +去甲长春新碱 2 5mg/m2 静注第 1、8天 +顺铂 80mg/m2 静滴 ,分 2天 ,即MNP方案 )两组 ,分别化疗 2周期 ,每 4周为一周期。结果 :A组有效率为 33 3%、B组有效率为 37 9% (P >0 0 5 ) ;血小板降低A组为33 3% ,B组为 5 8 6 % (P <0 0 5 )。两组其余毒性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二药联合可能比三药联合毒性低 ,而有效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磁导向载体阿霉素(MTC-DOX)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Seldinger导管超选择插入肿瘤供血肝动脉,以脉冲给药的方式注入MTC-DOX,21天为一周期,连续用药2周期以上按照WHO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共11例入组,10例可以评价疗效,治疗后NC7例,PD3例,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182天,有3例临床症状减轻,有4例生活质量改善,1年生存率达到54.5%;11例可以评价毒性,毒副反应均较轻,主要为轻中度的肝区疼痛和发热,少数患有胃肠道反应和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结论:采用磁导向载体阿霉素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靶向性特别好,疗效明显,同时毒性反应轻微,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3.
抗白血病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黎  郑滨  范华骅  陆华中  高跞  沈志祥  高峰 《肿瘤》2004,24(2):108-110
目的探索抗白血病异体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制备方法.方法从健康者外周血中诱生DC,用不同方法负载K562抗原(化学融合法,冻融抗原冲击法,肿瘤与DC共培养法),比较这些DC疫苗在递呈抗原激活T细胞增殖及杀伤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从健康者外周血中可诱生出具有正常免疫表型和抗原递呈功能的DC.不同抗原负载方法致敏的DC均能激活T细胞特异性杀伤K562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能有效刺激T细胞增殖,其活化的CTL对K562的杀伤毒性最强.结论异体DC可有效递呈肿瘤抗原,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冻融抗原负载的DC激活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最强,为今后临床DC疫苗的选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评价拓扑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 (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 19例 ,用药方法为拓扑替康 (Topotecan ,TPT) 1.0mg/ (m2 ·d) ,静滴 30分钟 ,连用 5天 ;顺铂 (Cisplatin ,DDP) 30mg/m2 静滴 ,连用 3天 ,每 3周一疗程。治疗 2疗程评价疗效。结果  19例可评价病人。总有效率为 4 7.6 % ,对初治及复治SCLC的有效率分别为 6 6 .7%、38.5 %。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 5 2 .6 %、4 2 .1%。贫血发生率为6 3.5 % ,其中 2 6 .3%为中重度贫血。非血液学毒性较轻 ,一般可耐受。结论 拓扑替康联合顺铂为治疗SCLC的有效化疗方案 ,特别对复发的病例疗效较好。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 ,用药时应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介入、全身化疗加放疗治疗Ⅱ期、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给药(ADM、DDP)后,连续静滴VP165天,每28天为一周期,2周期后再行放疗。结果:有效率(CR PR)为97.2%,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8.9%、22.2%。结论:介入、全身化疗加放疗联合治疗Ⅱ期、Ⅲ期NSCLC,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肯定的综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96.
NQO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遗传易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依赖还原型辅酶Ⅰ/Ⅱ:醌氧化还原酶(NQO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型分析技术对101例大肠癌患者及103例对照者NQO1 cDNA 609位点多态性进行测定.结果: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大肠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X2=9.52,P<0.01),T/T基因型携带者大肠癌患病危险性是野生纯合型(C/C)的3.56倍(OR=3.56,95%CI为1.58~7.96).NQO1 T等位基因及C等位基因频率在大肠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2.1%、57.3%,57.9%、42.7%,T等位基因频率两组有显著差异(X2=9.43,P<0.01),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是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1.85倍,(OR=1.85,95%CI为1.25~2.73).结论:NQO1在大肠癌的形成过程中起一定的保护作用,而NQO1 cDNA 609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NQO1基因的多态性与生活特征共同决定个体大肠癌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997.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瘤细胞属性及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瘤细胞的属性,EB病毒感染的情况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33例以往诊断为恶组的尸检病例及相关临床资料,并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将不同组织集成在一张切片上.免疫组化采用LsAB法.一抗选用CD4、CD8、CD20、CD45RO、CD56、CD3ε、CD30、CD68、TIA-1及Granzyme B.DNA-RNA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mRNA.结果:33例恶组中,排除不符合传统恶组诊断标准的4例,选择其中29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结果示29例中有28例属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中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3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16/28例为EBER1/2阳性;余1例为恶组样B细胞性血管内淋巴瘤.结论: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组异质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绝大多数瘤细胞来源于细胞毒性,T细胞或NK细胞(28/29),少数来源于B淋巴细胞(1/29),未发现组织细胞源性的肿瘤.  相似文献   
998.
胃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因胃癌住院患者病期偏晚,手术治疗的疗效不佳.对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患者及预防术后复发,化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尽管胃癌是对化疗相对敏感的肿瘤,但晚期胃癌的化疗疗效常不尽如人意.因此,寻找安全有效而又经济的方案仍是目前研究的方向.我们采用小剂量亚叶酸钙(CF,Leucovorin)、丝裂霉素(MMC)、5-Fu、顺铂(PDD)治疗晚期胃癌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9.
XRCC1基因多态与肿瘤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通过直接与聚合酶β、DNA连接酶Ⅲ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形成复合物,共同参与因电离辐射和氧化损伤引起的碱基切除修复和单链断裂修复。XRCC1基因中存在3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各位点多态对各种肿瘤遗传易感性的影响不一。现对XRCC1基因多态与某些肿瘤遗传易感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NK细胞识别、杀伤靶细胞有赖于活化或抑制性受体与多种配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受体可分为两类不同的蛋白家族:KLRs和带有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的受体,均有抑制性和活化性成员.抑制性受体胞浆尾部含有ITIMs;活化性受体缺乏ITIMs,但在跨膜区有一个正电氨基酸并与含有ITAM的接头分子相关联.SHP-1与磷酸化的ITIMs关联介导抑制NK细胞的细胞毒性.本研究报道了克隆的一个新的NK细胞受体KLRE1.初步的实验结果提示KLRE1能抑制NK细胞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