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8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322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02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78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173篇
内科学   402篇
皮肤病学   84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2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535篇
综合类   2082篇
预防医学   465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687篇
  8篇
中国医学   2361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452篇
  2012年   506篇
  2011年   576篇
  2010年   507篇
  2009年   523篇
  2008年   600篇
  2007年   508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355篇
  2000年   324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255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糖尿病肾病(DN)发病机制复杂,足细胞损伤是DN发病的早期事件如微量白蛋白尿(MA)、肾小球肥大等的重要病因,与肾小球硬化、肾功能下降有关系。  相似文献   
22.
氟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分布及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DN大鼠足细胞分布及排泄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DN模型组、氟伐他汀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诱导DN大鼠模型。实验10周末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TP)、血清总胆固醇(TC),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尿沉渣足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以检测尿液足细胞(UPC)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肾小球上皮细胞蛋白-1(GLEPP1)的分布。结果DN模型组UPC、TP、TC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氟伐他汀治疗组TC、UPC及TP较DN模型组均降低;对照组GLEPP1正常、DN模型组呈节段性明显缺失、氟伐他汀治疗组缺失较轻。UPC与TP呈正相关,与TC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尿液中脱落足细胞检测可作为判断DN病情活动性的标志之一。氟伐他汀可减轻DN大鼠尿蛋白、降低胆固醇、减少足细胞脱落及排泄。  相似文献   
23.
薄静 《福建中医药》2009,40(3):56-57
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导致血管病变,血液粘稠度增高,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坏死、溃疡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病变^[1]。其主要表现为足部麻木变凉,出现肿胀或紫色,感觉减退,疼痛。溃疡及坏疽,抗感染力下降,伤口愈合缓慢。甚至因无法愈合而截肢。因此足部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我院近来收治的19例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4.
中药泡足佐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27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38例)和对照组(136例).两组均行常规控制血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对照组同时采用腿浴治疗器进行磁疗和热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中药泡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3.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5.48,P<0.01).结论 应用中药泡足佐治糖尿病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可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5.
督脉足太阳任脉肾精实质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耿 《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07-1808
督脉是传导躯体运动信息的经脉,受大脑识神活动的支配,所以,躯体运动随人的意志而转移;足太阳是传导内脏运动信息的经脉,受脑心元神的支配,所以内脏运动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脂质低密度(LDL)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及加减下瘀血汤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不同浓度下LDL和OX-LDL对小鼠肾足细胞分泌VEGF的影响,再用不同浓度加减下瘀血汤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分别用RT-PCR及ELISA检测足细胞分泌VEGF的变化.结果:LDL和OX-LDL可使肾足细胞分泌VEGF明显增高,且有浓度依赖性.中药加减下瘀血汤含药血清的干预可以明显抑制脂质诱导肾足细胞VEGF的高表达.结论:LDL和OX-LDL可以通过促进足细胞分泌VEGF增加而加重脂质肾毒性,而中药加减下瘀血汤可能通过抑制脂质诱导足细胞分泌过多VEGF,从而保护足细胞的脂质损伤.  相似文献   
27.
《针刺研究》2009,34(3)
目的:探讨电针促胃黏膜修复过程中对相关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非穴组和针刺穴位组,每组5只。使用无水乙醇灌胃法制作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针刺非穴组取"足三里""梁门""四白"穴旁的对照点,针刺穴位组取"足三里""梁门""四白"穴,每次电针30 min,每日1次,共治疗7 d。对大鼠的胃黏膜细胞分别进行磷酸化抗体蛋白芯片检测,同时筛选720种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差异,并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胃黏膜损伤指数与空白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针刺穴位组胃黏膜损伤指数低于模型组和针刺非穴组(P<0.01),而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芯片分析示:针刺穴位组与针刺非穴组均可上调模型大鼠的蛋白磷酸化的水平(≥1.5倍),但针刺穴位组上调的蛋白大多数参与了细胞的增殖,而针刺非穴组只有几种蛋白参与细胞增殖;同时针刺穴位组与针刺非穴组还可下调蛋白磷酸化水平(≥1.5倍),且针刺组下调的蛋白参与抑制细胞凋亡,而针刺非穴组下调的蛋白基本不参与细胞活动。结论:电针足阳明胃经穴可引起大鼠胃黏膜损伤后修复信号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发生变化,提示电针促进胃黏膜修复的机制与胃黏膜损伤后修复信号蛋白的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28.
脐正中襞在腹腔镜治疗复发性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脐正中襞在腹腔镜治疗复发性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月,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正中襞覆盖疝内环口治疗20例复发性小儿腹股沟斜疝。结果20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25min,平均18min,术中无出血及肠管损伤。术后住院2~4d。无肠粘连、腹腔感染、阴囊血肿。全组随访6~28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17例≥12个月,无复发。结论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加脐正中襞覆盖疝内环口治疗复发性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具有效果好、损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9.
足细胞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细胞即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被覆于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or basementmembrane,GBM)外侧,与GBM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共同构成了肾小球滤过膜。足细胞是避免机体蛋白质丢失的最后一道屏障,足细胞损伤或丢失可导致大量蛋白尿及肾小球硬化。随着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足细胞被认为是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进程中的关键细胞之一。本文就足细胞损伤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在临床上是最常见的足部畸形病,临床上一般单侧稍多于双侧。在病因上常见有①遗传因素。②发育异常。③神经异常。在此结合临床实践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